专栏名称: 思想国
熊培云和他的思想国。在有关电影、文学、时事与个体命运的文字中,寻找一种智慧与慈悲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王毅:如果美方执意打压遏制中国,我们必将奉陪到底 ·  8 小时前  
CHINADAILY  ·  TikTok returns to ... ·  昨天  
CHINADAILY  ·  Editorial丨No winners ... ·  昨天  
人民日报评论  ·  137件行政争议一揽子化解的启示 | 人民时评 ·  2 天前  
CHINADAILY  ·  Z WEEKLY丨Drones: th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国

熊培云:始于热爱,终于沉思——《寻美记》出版

思想国  · 公众号  · 时评  · 2019-06-14 10:47

正文

世事芜杂,抱歉久未更新与回复。待阔别数月,借新书出版之际,特来向诸位问好。


《寻美记》 详细记录了我曾经在美国的两次孤独的远行,以及几年后的回望与沉思。今日推送,特摘录了后记中的部分内容。


没有人不是一座孤岛。与其诅咒海水,不如建造船舶。除了观照历史与现实, 书中更有大量涉及人生意义与人之境遇(human condition)的思考。



坐在托马斯•莫尔和托马斯•潘恩故国的咖啡馆里,终于完成《寻美记》最后的整理,这也算是一种缘分。按我在书中的理解,这两位托马斯都为美国的诞生谱写蓝图。而现在,终于到了要和他们说再见的时候。写完这篇后记的最后一个字,我将彻底失去对这本书的控制。用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的话说是“作者死了”。剩下的一切,一本书有着怎样的意义和命运,只能交给读者和时间。

无论如何,我会视自己的所有作品为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完美的生命也不可能拥有完美之书。正如我在欧洲画廊里看过的所有油画,它们从来都是被抛弃,而不是被完成。写一本书也是如此吧。所谓“艺无止境”,我不敢奢求它是完美哪怕是完整的,只希望它和我的生命一样真实地生长。当然,我还可以辩解说,缺憾也是完美的一部分。饱满的灵魂总得有个缺口,否则人们也无法追逐爱情,孕育生命。

对于作者而言,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条分界线。在那里旧我正式消亡,新我正在生长,直到下一部作品问世。在此意义上说,标刻一位思想者的生命的不是年轮,而是他作品中的思想之轮与想象之轮。

若干天前偶然读到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一首短诗,讲的是“我”停在路边看司机换轮胎。他不喜欢自己来的地方,也不喜欢将要去的地方,而此时还在看着司机换轮胎,心中充满了厌烦。有政治性的解读认为这首诗表达了布莱希特对东德由纳粹德国走向红色苏联的不满。而我更愿意将此路边意象理解为对人类荒诞境遇的揭示。过去与将来都令人忧愁,而人在此地此时的努力又似乎只是为了继续拥抱所有忧愁。没有什么是澄澈的,现在同时被过去和将来污染。就像贝克特笔下的“等待戈多”,人生只是一段难熬的岁月,穿插着无数重复而无望的等待。

即便如此,每个人还是要赶往自己的目的地,无论前面还有多少雷霆风雨,慢慢地他甚至还会爱上换轮胎的行为。人啊,总得找几件“正经事”来做,比如结婚生子,买卖房屋,远走天涯,重回家乡,以抵抗干瘪的时光和生命的虚无。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时常会想起荷马史诗《奥德赛》。奥德修斯的幸运是,在回家的路上,他不只会遇到兴风作浪的波塞冬,还会遇到鼎力相助的雅典娜。



此后人生,难免遭逢逆境。而我对自己的双重开解是: 若昨日幸福如梦幻泡影,此刻痛苦亦如是;若一切皆无意义,无意义亦如是。


按计划,在完成《西风东土》和《寻美记》的出版后,有关牛津访学期间的观察笔记以及构思与想象也需要整理出来。不知道又将耗掉多少时日。始于热爱,终于沉思,这就是我的日常。明知很多事情是无意义的,却也因为受着美的激情驱使而乐此不疲。套用诗人辛波斯卡的话说—— 我喜欢继续写作的荒谬,胜于不继续写作的荒谬。



我们来自虚空,却又身处无穷。


网 上 购 书

京东网:https://item.jd.com/12533425.html

当当网 http://product.dangdang.com/27879951.html




|  阅 读 更 多 文 章


站在时间的尽头 | 熊培云

赤子之心,仿佛看见 | 熊培云

枪击略记 | 熊培云

时光不可追,由始而终 | 熊培云

凡是已经发生了的,就永远发生了。| 熊培云

历史自有因果。这一代播种,下一代收获——茨威格全集总序|熊培云

此心不安处亦是吾乡 | 熊培云

历史自有因果。这一代播种,下一代收获 |熊培云

看时间抹平这一代的这一切 | 熊培云

有关江歌案,于是他继续云游,继续吆喝……| 熊培云

问与答:漫长的告别 | 熊培云

致敬所有孤军奋战的灵魂,熊培云著《慈悲与玫瑰》出版

活着的人看见活着 | 熊培云

当科技成为宗教并且政教合一 | 熊培云

慈悲的界限 | 熊培云

有时候悲观只是一脚刹车 | 熊培云

不确定性,以及悲观的理由 | 熊培云

不完整的慈悲:阿Q胜利法与鲁迅胜利法 | 熊培云

也叹中华文化之花果飘零 | 熊培云

疏远谁也不要疏远自己,只有他会陪你度过一生 | 熊培云

《夜空中最亮的星》,无望到底的热泪盈眶 | 熊培云

此心安处,庙不可言 | 熊培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