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万科周刊
万科周刊是万科集团自媒体,纸刊于1992年创刊,是国内业界第一本企业内刊。企业视角,人文情怀,理性观察,万科周刊,不止是内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通信头条  ·  机会来了!中国广电公开招聘管理干部 ·  5 天前  
通信头条  ·  厉害!移动网格经理年终奖8万多 ·  5 天前  
通信头条  ·  中国移动两家重要子公司一把手刚刚变动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万科周刊

王回利:我在西藏建博物馆|万科人物志

万科周刊  · 公众号  ·  · 2017-08-03 23:14

正文

万周按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为深圳市无偿援助西藏拉萨市的第一个项目,由深圳市政府委托万科负责建设。2016年8月7日,深圳万科工程师王回利正式入藏建设博物馆。一年下来,王回利不仅脸上多了两朵高原红,人生更多了一抹高原红。


我是深圳万科项目经理王回利,2014年加入万科前在深圳地铁工作了很长时间,从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工程师,担任标段负责人,加入万科后又参与住宅项目工程管理。去年5月公司突然找我谈话,不仅改变了我在万科的发展轨迹,甚至改变了我的人生。


“想好了,我去”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次谈话,深圳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胡清直奔主题,深圳市援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委托万科负责建设,公司在确定工程口人选时,管理层都选了我,认为我经验丰富、非常合适。“你怎么想的?”胡清问我。我之前对这个项目也只是听说,具体在哪,什么时候交付,体量多大,都朦朦胧胧,因此思想上完全没准备。但我也不知道哪来的一股劲儿,直接回答:“我想去”。不过胡清却没立即答应,让我回去再冷静考虑下,尤其跟家里人商量一下,不急着答复。


我当天晚上就给在台州老家的父母打了个电话,他们表示,家里可以放心,只要我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他们都支持。我体验过西藏的艰苦、高反的可怕,我2013年去西藏玩过9天,因为高反每天只能在车上躺着。不过给父母打完电话,我冷静下来发现最纠结的不是前方的艰苦,而是离开深圳两年再回来会不会和公司脱节,而且在万科管了两年多工程,西藏项目距离深圳三千多公里,环境不熟悉,项目不熟悉,能不能胜任呢?那晚我反复想了很多,我自己内心对西藏这片净土一直很向往,如果真能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给西藏做点事会很有意义。至于专业上,如果真碰上什么困难,相信有深圳万科大后方在,没什么可怕的。


第二天一早,我一到公司就径直去找胡清,答复还是一样:“我想好了,我去。”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效果图


2016年6月中旬,我随团队到达拉萨进行了第一次项目实地考察、第一次会面座谈,随后三个月,万科设计方案顺利通过拉萨市政府组织的两轮设计方案评审。8月初正式进藏前,我心里非常忐忑焦虑,博物馆项目意义重大,这个项目怎么干,我找到深圳万科工程管理中心总经理王茂伟请教,他是老万科,非常资深的工程人。他认为西藏自治区级别的专题博物馆,建筑本身会很有特色,后期项目工程管理相对深圳的常规住宅项目也会有更高的挑战。当时我们俩就聊,想象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博物馆里都人来人往,肯定特别有成就感,其实这就是做城市配套公共建筑的魅力所在。公共建筑存续时间长,不是给特定的人服务和使用的,会面向全世界开放,是献给社会的礼物。


在风雪下干活


西藏本地资源比较匮乏,为确保项目高标准的建设质量,大量材料都从成都、青海等地外运进藏。去年10月,我们焦急等待第一批临设板房材料从成都通过青藏公路运上来,结果运输车辆在夜晚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时,因突降大雪、路面结冰,一辆车不幸侧翻,还好人没事,但那一车材料都报废了。工期拖延的焦虑、事故的后怕,世界屋脊工作和生活的艰难让我一夜无眠。


▲材料运输车翻车事故


从每年11月15日开始到来年3月15日是西藏的施工冬歇期,天气越发恶劣,夜晚温度降至零下10度,空气相对湿度降至10%,拉萨河谷不断吹起沙尘暴,进藏的公路上都开始下雪。我们白天作业时间也从夏季的10个小时变成了5小时;材料运输周期从常规的7天变成了漫长的一个月。那时每当看到天空飘来乌云,我们就担心下雪。项目上施工管理人员和工人相互鼓励打气,合力烧草生火取暖勘察,铺设薄膜、覆盖棉被保护混凝土,一直坚持到1月中旬,终于按计划完成项目阶段性目标,为2017年全面复工奠定了基础。


然而,今年2月底至5月,拉萨却持续下起大雪和冰雹。相对深圳的梅雨,还是拉萨的雪更让人难熬。有时在现场,暴风雪突然袭击,气温瞬间入冬,而我们身上还穿着春夏的薄衣。3月19日,我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记录:我们习惯了在大雨中行走,也习惯了偶尔在风雪下弯腰干活,我们一直合伙奋斗、在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风雪下干活


高原红在脸上更在心里


在藏区连续大声讲话,需要配合大口呼吸;稍微剧烈运动就容易缺氧头晕;晚上睡觉会因为干燥、缺氧不断醒来,无法进入深度睡眠;冬季气候干燥,每天早上醒来鼻孔都会流血;工作的时候,每次下工地行走如同负重10公斤,每走几步都要休息喘息才能继续前进;工地转完一圈,笑起来嘴唇都能干裂;就算学会了严密防护,脸上一次又一次被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晒脱皮。最可怕的是感冒发烧,穿着羽绒服、躺在病床上,吸着氧气打点滴,大脑无法思考,神情呆滞。但现在想想很奇怪,这些很艰难的时刻反而没有想家,触动我想家的都是些特别温暖的瞬间。


去年9月深圳乐跑赛。我本身特别爱跑步,喜欢马拉松,乐跑前的一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同事在积极筹备,心里就挺遗憾不能回去。后来我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我打算在乐跑那天在西藏和同事异地同跑。那天我早早醒来,坐在窗前等着,从天还黑着等到天亮,结果等来的是拉萨越下越大的雨,根本无法外出。那是到西藏一个月第一次想家。


▲我和同事段亚伟(左)把乐跑团旗帜带到拉萨


去年12月21日,深圳万科搬新址,我一早就收到总办给我发来的照片,第一张是挂着我名字的新办公位,第二张是桌子上一个相框,里面写着“和你在一起的993天,拥有对未来的信心”,看到瞬间我眼泪差点下来。而且这一年,公司女同事都特别暖,有同事悄悄给我寄护肤品、保暖围脖,还有位同事到西藏出差给我带很多新鲜水果,晚上我大包小包提着东西回宿舍进门的时刻,忽然有种城里亲戚带着一堆洋货来看我的感觉,这位同事还亲自下厨做菜、煮汤圆,虽然海拔高汤圆没煮开,但汤圆馅是甜的。


▲我的新办公位


西藏一年,从一开始种种不适到慢慢习惯,回头看,换一个环境工作和生活,虽然遇到了未曾想象的困难,但我也收获了很多。面对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市场,从0到1,从陌生到熟悉,我学会了自我学习、适应和融入。面对寒冷、缺氧、无助和孤独时,考验了自己的耐心、也学会了承受。我提升了自己更强的统筹管理和全方位的思考能力,前期报建、设计协调、成本管控、外部事务对接等全周期、跨端口的综合管控,我锻炼了更强的独挡一面能力。


今年7月深圳万科中期会,我回到深圳公司,同事说我脸上两朵明显的高原红,我心里很开心,这段在西藏建博物馆的经历,已经在我身上有了烙印。若给这一年做个总结,我想说在万科,有奋斗的目标,有青春的热血,每个人,都曾为一件事、一个人、一个承诺而全力以赴。



往期回顾:

苏科:从资深HR到泊寓合伙人|万科人物志

90后孙然:“万科合伙人的正确打开方式”|人物志

李占香:我在万科做教育|人物志

秦鹏:从互联网跨界到建筑总工程师|万科人物志

郭继勋:在新疆公司当总经理是一种什么体验?|万科人物志

遵道毕业生邱琴:汶川震后这九年

向笛:把蓝图“造进”现实 |万科人物志

万科建研袁海峰博士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万科人物志

老兵潘工|万科人物志

永无止境的产品追求:设计师蔡亮|人物

匠心至纯:与一名万科工程师的对话

沪杭二十年,她一直在“奔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