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侠客岛
但凭侠者仁心,拆解时政迷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侠客岛

【沙龙实录】中国在非洲搞殖民?这位非洲女博士这样怒怼

侠客岛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11-19 23:4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侠客岛按】


最近,有位来自非洲的浙大女博士挺火。


前段时间,她拍了一部讲述中非两国友好关系的纪录片《 我从非洲来 》,引发了广泛专注。也正因为这部片子,她还得到了BBC的关注,在采访中,被问及怎么看待“ 中国人在非洲搞殖民 ”这个话题时,她毫不留情地怼回去:“ 你看看近些年,西方在非洲都做了些什么,而中国人都做了什么!


这个姑娘叫 和丹 ,来自非洲索马里,旅居中国十二年,现在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影视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本周四,我们邀请了她来岛上做沙龙。其间,普通话“十级”的她,分享了非常多有趣的经历。


以下为文字实录,岛上略有编辑,分享给大家。



我是和丹,来自 非洲索马里 ,2005年高中一毕业,我就来到中国,至今已经十二年了。


当初选择来中国,是受我叔叔的影响。 他八十年代末来中国留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他经常跟我们提起中国,而且他汉语说得非常流利,在我们整个家族就像个神话一样。

等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叔叔就建议我来中国留学,所以我就来了。本想着先看看, 没想到一下子被江南的山水美景给地吸引住了 ,一待就待了十二年, 这大概是一种缘分吧。

刚来中国的时候,其实我一句中文都不会,连“你好”都不会说,所以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中文上。除了课堂上学习,课后我还拿着课本自学,把课本里面的内容翻译出来,然后背诵上面的所有内容,标题也好,标点符号也好,全部都背一遍。


我的同学经常跟我说,“晚上经过你房间的时候就会听到你大声地读书”,他们很佩服我。另外, 我看中国的电视剧,听中文歌, 和中国同学聊天,把我所有的习惯跟中文连接起来。所以,我汉语进步非常快。

有好几次我打滴滴出租车,司机打来电话问我在哪,我就说我在哪里哪里。但是他们看见我都不会让我上车,说“不是你,不是你”,我说就是我,他们就会说:“ 真是服了你了,你这汉语说得真地道。


《我从非洲来》

说到《我从非洲来》这部纪录片,其实最初的想法是源于导演张勇,他研究的是非洲电影。他发现很多探讨非洲人在中国生活的影片, 没有一部是非洲人自己拍的,而且大都比较负面,没能真实地反映非洲人在中国的生活面貌。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 通过一个客观的视角 ,让中国观众能够对非洲人、非洲文化乃至整个非洲有更深的了解。同样我们也希望全世界的人能够了解到,非洲人在中国,其实不全像之前那些纪录片里表现的,过着非常艰难的生活。相反, 非洲人在中国实现了很多梦想

在拍摄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非常难忘的时刻。 比如非洲小伙约瑟夫和中国姑娘顾佳明的跨国婚姻 ,他们谈恋爱谈了大概六年,却在跟家里提起结婚的时候遭到了反对。但是他们没有选择跟家里人作对,而是让女方家里先慢慢了解约瑟夫。最后,女方家不仅同意他们结婚,而且还亲自给他俩举办婚礼,非常感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他们相识六周年的时候,约瑟夫给顾佳明准备了一个礼物,纪念他们的第一次见面,非常浪漫。后来我看视频的时候,顾佳明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也跟着热泪盈眶。因为在我看来,这就是真爱啊,它真正跨越了肤色、种族、国界。



反驳殖民

前段时间《纽约时报》登了一个新闻,说 中国在非洲搞殖民 。说实话,我真心认为说这句话的人太愚昧了,第一, 他不了解殖民是什么,也不了解非洲真实的殖民历史是什么 。第二, 根本就不了解中国在非洲具体都干了什么

今年暑假的时候我去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参加第二届中非影视合作论坛。桑给巴尔这个地方,以前是将非洲的奴隶送到欧洲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港口。在这里有一个营地,以前专门用来关闭奴隶,这个是我亲眼看到的一个地方。

它的房间建得很低,人在里面是没法站直的,你只能要么蹲着,要么在地上趴着。为什么呢, 他就是不想让人能够站起来,防止奴隶逃走 房间里还有好多铁链,拿来绑人的脖子、双手和双脚


就是这样还不够,殖民者还 把这些人全部都塞到一个船里面,在到达另一个海岸之前,让他们一直被绑着。 这个途中可能会花一、两个多月,他们就不能洗澡,上厕所都在自己位置上解决,无数人就死于途中。

这样的一种殖民行为,怎么可以跟现在中国在非洲所做的这些活动去比?

所以前段时间我在接受BBC采访的时候,他们说中国在非洲搞“殖民”,我说:“ 你看看西方在非洲都做了些什么,而中国人近些年都做了什么!

中国在非洲 铺路 架桥 建电站 建工厂 ,让很多非洲人有了就业的机会。除此之外,中国在最贫穷、最困难的时候, 还给非洲修建了坦赞铁路 ,帮助非洲人民,包括赞比亚人、坦桑尼亚人。

就在今年暑假,我到了埃塞俄比亚,发现那里有一家工厂叫做华坚鞋厂,雇用了六千多名埃塞俄比亚员工, 相当于一整个村子的人都被这个工厂雇用,而且六千名员工之中,百分之六十是女性。

你看,中国的案例在眼前,殖民者在非洲搞的那些案例也在眼前。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我简直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得出那样的结论。



中非友好

在我去过的几个非洲国家里,大家对中国的印象都很不错。


我记得我妈妈说过,她对中国印象最深的是, 60年代中国在索马里铺了一条公路,到现在都能用 ,质量非常好。加上其他的一些至今可见的援助项目,非洲人对中国的印象非常深刻。

而西方在非洲搞了多少年的援助,有几个能看得见? 中国的援助都是实实在在的,铺一条路,沿着这条路的城市和村子里人民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些事情的效果是看得见的,是所有人都能够体会到、感受到的。

现在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接纳非洲留学生的第二大国,仅次于法国 。我记得很清楚,在我刚到中国学习的时候,学校里好像没有别的非洲同学。但是后来黑皮肤的同学越来越多, 直到现在我们学校有一千多名来自非洲的同学 。这个真的让我非常欣慰,走到哪儿,都有非洲朋友跟我打招呼。

有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就遇到了两个来自吉布提的女孩子,他们本科在自己国家读完后,又在网上申请自费来中国读书。我问她们为什么要过来?他们说,她们想来这边学习汉语。我说为什么想学汉语呢?她们说, 现在吉布提大部分的投资项目都来自中国的 ,他们想在里面工作,想要跟他们学经验。


欢迎来非洲

我的家乡非洲是一个非常辽阔、美丽的大地,它是自然生物的家园。要不是我汉语词汇量太少了,我真是希望好好形容它美丽的风光。

在非洲,到处都是树木环绕,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在一个环境中。他们会让动物在自己的环境上生活,因为他们认为动物对环境是重要的。非洲的海也是你们想象不到的干净、自然、漂亮,那里的沙滩是纯白的,非常干净。海水也非常清澈,让人觉得很舒服,温度也非常好。


而且,不管在非洲哪一个国家,你都能从走在街上的人身上,感受到一种平和、安稳的快乐,不管他的物质条件怎么样。我觉得这个是我在国外生活这么多年,非常欣赏和向往的一种生活环境。因为在国外,很多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忽略了对当下生活的享受。所以,非洲人这种知足常乐的精神值得很多人学习。

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 郑和下西洋到东非的第一站,就是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 。所以,中国和索马里的关系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的。另外,索马里的海岸线是非洲所有54个国家当中最长的,战略地位也是非常的高。

也许现在索马里尚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状况,但是这个情况很快就能得到改善。欢迎大家到索马里来旅游、做客,我们欢迎你们。


(风景图由和丹提供)


主讲/和丹

编辑/百里云鹤、 子蒲飞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