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4季几天后就要开播了。节目的一些变化早已公布,成了观众们热议的话题。这些话题中,最多的就是关于导师阵容变化。
进入第4季,罗振宇、张泉灵、马东和蔡康永一起,成为新任导师;何炅成为新任议长,高晓松则由于工作原因离开节目。
有人说,《奇葩说》再也不是原来的《奇葩说》了——我觉得你说的对。《奇葩说》确实在你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很多地方,发生了变化。
有人对罗振宇不甚了解,有人拿罗振宇和之前的导师比较,也有人在问他是否适合《奇葩说》。今天就来给大家从一个《奇葩说》粉丝的角度,重新认识罗振宇。
(这个身高一米八几、短脖子大脑袋、小眼睛薄嘴唇、满脑子男性思维的胖子,你对他了解多少?)
▽
罗振宇是“得到APP”创始人。不过大多数人提起罗振宇,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东西,还是《罗辑思维》节目。在这个节目里,罗振宇以“死磕自己、愉悦大家”为口号,孜孜不倦地吸收知识、传播知识。
除了《罗辑思维》节目之外,在他的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上,他坚持每天早上6点半,发一条60秒语音,数年以来,未曾间断。在他的阵地“得到APP”上,他的知识付费生意,也已经做得如火如荼。
(左: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右:“得到APP”主界面)
罗振宇的节目,是用一根坚硬的逻辑链条,阐述一个埋藏很深的观点——或者说,生活洞察。你必须从头听到尾,才能明白罗胖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罗辑思维》片头:啃书的胖子)
这种做内容的思路,反映出罗振宇的最大特点:严谨务实,光芒内敛。《奇葩说》里有文人、诗人、艺人、职人,而罗振宇的骨子里,其实是一个商人。
▽
这种务实而内敛的特点,其来有自。
罗振宇1973年出生在一个三线城市——安徽芜湖,父母都是“出身底层社会,有大聪明的人”。
罗振宇身高超过1米8,宽厚的肩膀上,顶着一颗硕大浑圆的脑袋。从年轻时起,他就被老家人用土话说是“大个子不呆,是个宝”。
他的父母,因为“出身”不好,前半生过的“非常灰暗”。他的母亲,在这个家中独子离家上大学的时候,对儿子说:只要你离开这个地方,过你自己的人生,我们母子从此不再见面都可以。
罗振宇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求学,之后又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来到北京。
从芜湖,到武汉,再到北京,罗振宇年轻的人生一路前进,与他那灰暗的故乡一路远离,但他从生身故乡所带来的气质,直到今天依然显眼。
他到北京求学已是20多年前的1993年。然而,直到今天,他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来到北京时的细节:“看着旁边大楼的灯光,充满绝望。”
他对他的采访者、著名文化人许知远说:你们北大人是无法理解一个三线城市出来的人的感受。
是啊。从一个出身三线城市、面对北京心怀绝望的青年,到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再到央视制片人、地方台主持人、个人脱口秀主持人,再到知识付费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一路走来的辛酸苦辣,一般人到底能理解多少呢?当他终于走到了今天,还能如此谦逊地自嘲、如此务实地前进,如此轻巧地说一句“你们北大人是无法理解”时,你难道没有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一种云淡风轻的趣味吗?
实际上,罗振宇的这种有趣,可能也是《奇葩说》所一直缺少的。
罗胖到底有趣在哪呢?他的有趣,为什么适合《奇葩说》呢?
▽
首先,罗振宇特别务实,特别灵活。
2008年,由于受时任领导的“排挤”,他从中央电视台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当时他觉得,世间的路不只一条,如果这里受挫了,我马上转方向,将来总有机会,能把这种转向解释为进步。
如果你说这是“自我催眠”,可能也对,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面对生活的艰难,更豁达、更柔软、更有生命力的姿态呢?
这也许就是他从骨子里带来的生活智慧,一种“底层社会的大聪明”吧。
就在《罗辑思维》大步前进的时候,突然之间,罗振宇宣布《罗辑思维》“回家”,退出其它音视频平台,从此之后只在罗辑思维旗下的知识服务应用“得到”App独家更新,同时由周播长视频改成单集8分钟以内的日播音频。
对此,罗振宇在最新版《罗辑思维》第一期解释道:做着做着,节目越来越长、越来越重,反而失去了原本“为大家读书”的意义。所以,就算现在《罗辑思维》已经从“小金鱼”变成了“大鲸鱼”,我也要一个急转身,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
这种务实的眼光、灵活的姿态和对初衷的坚持,也正是《奇葩说》所追求的精神。
▽
罗振宇第二个有趣的、适合《奇葩说》的特点,在于他对世间万物理解之深,已经到了洞烛幽微、格物致知的境界。这种理解的理性成分很纯粹,这种理性的纯度,是一直注重综艺效果的《奇葩说》的最佳补充。
比如他在某期节目讲到,互联网时代,公司结构变革的必要性。首先,他从一本讲述乾隆时期巫术案的《叫魂》切入,讲到在清朝的权力结构下信息是如何被扭曲、从而产生冤案的;
继而推导出一个论点——权力和信息往往是一个同构关系,保持权力就意味着信息传递不通畅;
最后他讲到,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变得容易,为了提高效率,公司就必然要去权力化、去中心化。也就是说,权力要下放到每一名员工身上,而之前那种封建家长式的领导,已经不合时宜了。由此,完成一个从历史到现实、从引论到结论的完整逻辑。
我们可以拿《奇葩说》一位以理性见长的辩手、第三季奇葩之王黄执中的某段辩论作为对照。他的论点是:爱上人工智能不算爱情。
首先,他一上来就把辩题换了方向:“这道题有趣的不是爱情,而是一个未来会出现的问题:虚拟跟现实还有没有差别。”
之后,他用精密的逻辑和澎湃的感染力,论证了这样一个论点:人不要在虚拟中生存,人要真实,因为人有尊严。
黄执中的一席话,一举扭转了刚才被对方辩手姜思达掌控的局势。记得当时看节目的时候,我也和现场观众一样,被执中的辩论深深震撼了。
但事后(在贤者时间)冷静下来就会发现,执中在辩论的一开始,设立了一个未经论证的前提: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爱情是“虚拟”的。有了这个前提,他在之后的论证,实际上是在攻击“虚拟”,而不是攻击“爱情”。因此,他的论证,虽然气势磅礴,却很难经得起推敲。
然而,在节目的现场,由于他抓住了观众、把握了气氛、制造了惊奇效果,那么在理性上的不完善,就得到了遮掩,甚至还收到了极好的效果。黄执中是如此,很多非辩论出身的辩手,更是如此。
黄执中是一个超一流的辩手,是一位综艺奇人、逻辑大师。我们总能在他的讲述中,感受到一种“魔法”的力量,听众会被他摆布得团团转。我更愿意称他为“逻辑魔术师”。
相比之下,罗振宇并不擅长玩逻辑魔术。他知道魔术的底牌就是障眼法,一直以来,他的表述选择的都是最笨、最直接的方式,像科学家做论文一样,去讲述一个道理。
这种讲述方式,你初听起来,会感觉有点沉重、有点累。但也许,真相的沉重、思考的超载,恰恰就是《奇葩说》走到今天,一直都在等待的一块拼图。
▽
罗振宇第三个适合《奇葩说》的有趣特点,就是他虽然看起来“大个子不呆是个宝”,虽然他是一个商人,但其实他非常聪明,也很懂浪漫。
这种浪漫不是潇洒恣肆的、诗意化的浪漫,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知可感、看得见摸得着的那种浪漫。
罗振宇说到他的婚姻和家人时,那朴素的语言、情深一往的神态,感人至深。
在他那场世所瞩目的跨年演讲最后部分,他特意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一对双胞胎女儿照片投到身后大屏幕上,然后说:
这是罗思思,这是罗维维,2016年6月6号出生,双胞胎,我们家的一对小公主。她们还不会说话,但是2016年,她们教给我一件特别重要的事。
过去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因为有了她们,我知道我的世界从此发生了变化。
从现在开始,我所有的努力不仅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且也是为了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好。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希望留给她们一个更好的世界。
这种宽厚而深沉的父爱,是让每个女孩都能微笑着入睡的浪漫。
在第三季《奇葩说》做“男神”的时候,罗振宇回忆了他和他老婆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
“我要跟她过,一辈子。”——这样的话语,不就是天底下最浪漫的情话吗?
我们这些感情丰富、喜欢讲道理、冷眼热心肠的《奇葩说》粉丝,很难不被这个有逻辑的温暖胖子所感动。
▽
一直以来,《奇葩说》的观众,好像就是女性略多于男性,感性思维略多于理性思维,喜爱浪漫多过于着眼现实。像陈铭、艾力、欧阳超这样的直男辩手,经常成为其他辩手们善意揶揄的对象。
所以,罗振宇这样一直生活在残酷直接的商业世界、拥有一大批直男观众、说话好像大学老师、颜值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写诗也不会弹琴的老男人,我们对他的观感往往是:
“咦?这是谁啊?没听说过。”
“他讲话好无聊哦,只有叔叔伯伯们才爱听吧。”
可是,生活已经变了,罗胖也在变,他早就不是《罗辑思维》里的那个“大学老师”了,他早已变得更感性、更浪漫、更有趣。比如下面这段话,这样严密的逻辑和最后的神转折,就很“奇葩说”:
罗振宇说,我每次看完《奇葩说》,都觉得自己比看节目之前,迭代进化了一点点。我相信,每一个《奇葩说》的观众,也是一样的。
谁说诗人不讲逻辑,谁说商人不懂浪漫,谁说《奇葩说》不能有罗振宇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看《奇葩说》第四季宣传片:
罗振宇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