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逐个介绍了研发投入前十的企业概况,新型药企和老牌药企在发展策略和路径上还是有所不同,新型药企聚焦于创新研发,依赖于持续的资金投入;老牌药企则在保持存量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寻求
创新药
领域的转型、突破。本篇将继续介绍剩下的十家企业。
表 2023年国内药企研发投入TOP20
《
2023年国内药企研发投入TOP20情况分析(一)
》
《
2023年国内药企研发投入TOP20情况分析(二)
》
科伦药业成立于1996年, 旗下拥有科伦药业、川宁生物、科伦博泰等企业,早期依靠输液领域快速成长壮大,现在依然在该领域拥有显著的领先优势,2023年输液领域营收101亿元,占总营收近50%。2010年之后,开始创新转型,逐步建设研发体系和多元化的技术创新。
在管线布局方面,
公司拥有庞大的上市产品群,累计646个品种共1022种规格的产品,涉及输液产品、制剂产品、原料药、药用辅料、抗生素中间体等多个领域,目前在研产品超400个,仍然以仿制药为主,其中创新药约30个,主要聚焦肿瘤方向,超10个在研品种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旗下科伦博泰为国内ADC领域的头部企业。
在产品商业化方面,
科伦拥有较为完善的商业化体系,在大输液和抗生素领域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近年来不断开拓创新药市场,科伦博泰多款产品与国外大药企达成合作,交易总金额超100亿美元。
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深耕肿瘤免疫疗法、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领域,开发了国内首个上市的PD-1产品--特瑞普利单抗,2023年总营收15亿元,同比微涨3.4%,净利润亏损达22.8亿元。
在管线布局方面,
公司已上市产品3款,近30项在研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已在国内获批7个适应症,并且成为国内首个在FDA批准上市的创新生物药,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成功获批上市销售。
在产品商业化方面,
公司目前商业化团队人员近千人,采用自营+经销的商业化模式,整体实力有待提升。公司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在国内第一家上市,本应具有先发优势,然而销售却始终相较于其他公司差了一大截,产品进院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明显"掉队",2023年财报显示经销模式销售收入11.6亿元,而直营模式销售额仅0.33亿元,不禁令人产生疑问,近千人的直营销售团队有待进一步发挥效用。
再鼎医药成立于2014年创立,聚焦解决国内尚未满足的重大医疗需求,并支持和加速创新药物和疗法的开发,公司凭借强大的"License-in"能力,建立了丰富的上市产品组合及在研管线,成立十年时间,已实现5款创新产品上市。2023年总营收约19亿元,同比增长25%,预计在2025年底实现盈利。
在管线布局方面,
公司已上市尼拉帕利、艾加莫德等5款产品,目前再鼎药业已从引进国外成熟产品的模式逐步切换到引进+自主研发的模式,在研产品管线超50个,主要集中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产品商业化方面
,公司商业化团队人员超千人,再鼎医药引进品种基本上瞄准国内急需且在国外处于开发后期的药物,建立了差异化优势,产品商业化推进效率较高,同时公司凭借较强的商业化能力,代理销售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
健康元成立于1992年,旗下拥有健康元药业集团和丽珠医药集团两家上市公司,公司早期以太太口服液、鹰牌等保健品起家,随后转型为一家产品覆盖呼吸、消化、辅助生殖、生物制品、诊断试剂等领域的综合性药企,近年来提出"创新药+高壁垒复杂制剂"的战略。公司在国内最早布局吸入制剂,是国内呼吸系统领域一线药企。
在管线布局方面,
健康元采取自主研发、外包引进及合作开发等多元化的研发模式,产品集中在处方药、原料药及中间体、保健食品及OTC等领域,在研新药品种超10项、高壁垒复杂制剂项目15项、原料药和中间体技术改造项目超10项。
在产品商业化方面,
公司具备一流的商业化能力,销售网络覆盖国内全部省份及全球超 80 个国家和地区。在处方药领域,受医保、集采、医药行业集中整治等因素影响,公司产品销售面临一定压力;在原料药及中间体领域,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强化开发客户资源和维护合作伙伴关系;在保健食品和OTC领域,围绕公司品牌提升,打造"线上+线下"协同联动渠道销售。
长春高新成立于1993年,生物制药是其主要发展方向,建设了基因工程药、生物疫苗、现代中药三大产业发展平台,旗下拥有金赛药业、百克生物、华康药业等子公司,2023年总营收145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新产品带状疱疹疫苗成功上市销售,打破国外进口垄断的局面,直接带动子公司百克生物营收同比增长70%。
在管线布局方面,
公司旗下三家子公司分别负责不同方向产品开发,金赛药业负责基因工程制药、百克生物负责生物疫苗、华康药业负责中成药,公司在研项目超30个,其中已上市产品再开发项目5个、临床Ⅲ期13个、临床Ⅱ期6个、临床Ⅰ期7个。
在产品商业化方面,
公司销售团队人员超3000人,在生长激素领域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形成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品规齐全的生长激素系列产品,在儿科综合、成人内分泌、女性健康、肿瘤、皮科医美等业务板块的商业化团队不断完善。
人福医药成立于1993年,坚持"做医药细分市场领导者",在神经系统用药、甾体激素类药物、维吾尔民族药等细分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公司拥有575个药品生产批文,包括40个独家品规产品。2023年营收245亿元,同比增长约10%。
在管线布局方面,
公司在研项目超500个,主要是仿制药,创新药项目约30个,其中临床Ⅲ期项目2个、临床Ⅱ期项目6个、临床Ⅰ期项目3个。
在产品商业化方面,
公司的芬太尼系列、氢吗啡酮等产品为国家管制类药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行业壁垒,长期积累形成了极为领先的商业化优势,在国内处于领导地位。在全国 31 个省(市)建立了办事处,服务于国内超过 20000 家医疗机构,同时,公司也在发展医药流通业务,子公司湖北人福、北京医疗、杭州诺嘉分别在湖北省内搭建了全覆盖的医药流通网络,在北京和杭州建立了体外诊断销售网络。
华东医药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国营浙江制药厂,早期以仿制药研发生产为主,打造了百令胶囊和阿卡波糖两个年销售额超20亿元爆款单品,2020年公司深受集采等外界不利影响,开始加强创新药研发,聚焦肿瘤、内分泌及自身免疫三大核心治疗领域。
在管线布局方面,
创新产品管线已超60项,其中9款产品处于Ⅲ期临床或上市申报阶段。公司以GLP-1靶点为核心,打造了全球领先的糖尿病药物研发平台,包括口服、注射、长效、多靶点等相关项目8个,同时在医美、ADC等领域在研管线表现亮眼,创新转型发展比较成功、高效,未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在产品商业化方面,
华东医药拥有强大的商业化能力,2020年阿卡波糖集采,华东医药意外落标,然而凭借完善的销售体系,通过深耕社区、民营医院、OTC等集采外市场,让公司总市场份额没有出现大幅下降。华东医药历来重视营销,在集采落标以后,依然稳步增加销售人员,从2020年的6000人左右增长至现在的超万人,不断强调提升销售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在巩固中心城市院内市场基础上,继续拓展下沉营销渠道,以"实现多终端全方位立体化的销售格局"。
荣昌生物成立于2008年,致力于发现、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同类首创、同类最佳的生物药物,聚焦自身免疫、肿瘤、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成立之初,一直默默无闻,专心创新药物研发,目前已有两款产品上市,成为国内ADC领域的佼佼者。
在管线布局方面,
公司研发优势明显,拥有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平台和双功能抗体(HiBody)平台等三大核心技术平台,研发团队超千人,在研品种8个,其中ADC产品4个、融合蛋白和双抗药物产品4个,维迪西妥单抗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ADC药物,目前正在进行新适应症开发。
在产品商业化方面,
荣昌生物拥有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两款上市产品,两款产品分别属于不同疾病领域,荣昌自建两只销售队伍进行商业化,其中自免团队750人、肿瘤团队600人,由于缺乏丰富的产品组合、商业化经验不足等因素,导致销售费用处于高位状态,未来是集中力量聚焦研发还是销售渠道扩张,值得公司冷静、细致思考。
万泰生物成立于1991年,主营业务为生物诊断试剂与疫苗研发生产,涉及酶联免疫、胶体金、化学发光、核酸检测、疫苗等领域,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首富钟睒睒。2023年公司二价宫颈癌疫苗受九价宫颈癌疫苗扩龄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营收出现大幅下滑,总营收55亿元,同比下降50%。
在管线布局方面,
万泰生物以IVD起家,首个产品是乙肝表面抗原快速检测试纸,随后开发了酶免试剂等产品。其二价HPV疫苗于2020年获批上市,现阶段在研产品超5项,其中九价HPV疫苗、水痘疫苗等项目处于临床Ⅲ期阶段。
在产品商业化方面,
公司早期营收主要来自IVD领域,是国内IVD头部企业,但是该领域整体规模有限,不会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随着二价HPV疫苗上市,公司有了新的业务增长引擎,2019年公司IVD应收占比超90%,2020年二价HPV疫苗迅速放量,疫苗业务占比瞬间提升至50%以上。
康方生物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于一体的生物制药公司,是国内双抗领域的头部企业,2023年营收45亿元,同比大增440%,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现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