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热点,家家都有头条,你可曾迷茫,看什么才有价值?
远离爆文的浮华与喧嚣,静坐在时光的缝隙,特立独行的媒记君偏偏要为你带来“今日二条”。
不寻求爆款文章,不追逐时下热点,也不玩标题党,我们仅以媒记君的严选标准,为你呈现有趣的故事、有料的特稿和冷门的报道。
今日二条,做东半球最好的二条!
没有人教过我们性,也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爱
开学第一周,来自日本的一个节目“屋顶告白大会”突然在国内火了。节目里一共出现了八街南中的四名初中生,分别向他们心仪的对象表白。
令人感慨的是,日本孩子接受的教育,和我们熟悉的中国教育,是如此不一样。
我们带着成年人的粗暴偏见,认为小孩子不懂得爱,更把早恋看成是会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生活乃至会影响他们成长、让他们走上歪路的洪水猛兽。
在中国学校的课程表里,是没有爱这门课程的。不光“性的教育”完全缺失,就连爱的教育和情感的教育,也是一片空白。
文章:
《没有人教过我们性,也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爱。》
(点击阅读)
作者:
假装在纽约
来源:
假装在纽约
中元节来看中华僵尸研究:总是蹦蹦跳跳不嫌累吗?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百鬼夜行。而在中国,一说起“鬼”,除了美好如聂小倩一类,最常见则是“中华田园僵尸”。知己知彼,方可夜行——中华僵尸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电影里的僵尸都是穿着清朝官服?僵尸为何总是蹦蹦跳跳不嫌累吗?最后,如何制服一只僵尸?
袁枚的怪力乱神百科丛书——《子不语》——里最少有 30 则僵尸故事,还把僵尸分成了“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五彩斑斓的 8 个种类,几乎是“中华僵尸大全”。
文章:
《中华僵尸文化研究,蹦蹦跳跳真可爱》
(点击阅读)
作者:
乌潘潘
来源:
微在Wezeit
1940年的世界怎么看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的那个夏天,人们还不知道未来世界的结局。奥斯维辛的地基也没打好,普通人并不知道纳粹的种族灭绝是怎么回事。日本仍对欧洲战局保持中立,而美国的孤立主义者还在指责罗斯福总统妄图把美国拉入不必要的战争中。
我们就是把当时的报纸翻了一下,正如电影里每一个士兵的视野都折射出战役的某个角落一样,看看不同国家的报道如何呈现了彼此眼中发生在敦刻尔克的现实。
也许最为讽刺的是《新闻报》 1940年6月1日头版文章 “敦刻尔克逃兵抵达伦敦”。在报道中,《新闻报》记者称有大量英国军人正陆续从欧陆战场抵达伦敦。目前撤离的军人人数仍被官方保密,不过有猜测称其为数万人,乃至总人数的一半
(即二十万人)
。
在《新闻报》记者看来,即便是“数万人撤离”的非官方估算,未免也太过乐观,高估了英法盟军的能力。但事实似乎表明,在1940年瞬息万变的时局面前,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战场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文章:
《
1940年的世界怎么看敦刻尔克大撤退》
(点击阅读)
作者:
徐一彤
来源:
世界说
互联网不创造财富吗?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我们几乎不假思索地认为,互联网如果不是一种更革命、更伟大的力量,至少也是一种可以与蒸汽机和电动机相媲美的经济驱动力。
然而,当我们试图为互联网寻找类似的创造财富的证据时,却发生了困难。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最早、最普及的地方,比如美国、日本、欧盟,人均GDP增速保持在低位,甚至负增长。中国和印度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而不是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带来的结果。
很可能,我们期待的如同前两次工业革命那样的财富大爆炸,只是人类社会从匮乏到温饱阶段必经的历史过程,但也仅存于那个阶段。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