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博物馆书院
金钱,历史,艺术,未来! The Money, The History, The Art, The Future!与最顶尖的政商学界精英群体共赴书香之约。阅读丰富人生,江湖洞悉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博物馆书院

别慌,这不是鸡汤但料足暖胃,PS:有勺

金融博物馆书院  · 公众号  · 金融  · 2018-12-20 1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试图努力把过往的点点滴滴汇合起来;又或者期待能够拥有一把万能钥匙,来开启自己长久笃信的那扇奇异之门。但终究能照进现实的,往往都与那把钥匙毫无关系。


我也忽然想到刘瑜女士做客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 “读书会” (第36期)时讲过的一段话: 我们要拓展自由的边界 要盘活已有的自由 读更多的书 获得多元的知识来源 ……


我一直喜欢并且相信着,安静阅读一本书或耐心观看一部电影,都将开启一段独自探寻的未知旅行,过程孤独但不寂寞,享受并自省着。




The ture light that gives light to

every man was coming into the world.



旅行就要开始啦,你准备好了吗?


Sometimes you have to reach into someone else's world to find out what's missing in your own.


有时,你必须进入别人的世界里去发现自己的世界缺少些什么。



电影《触不可及》



如果你选择跟随我们上路,那么,阿呆首先分享出来的这部电影则非常适合在肃清冬日里独自观看。



电影《触不可及》将法式文艺气息与真实事件结合得恰到好处,导演用很自然的方式将故事逐渐托起再平稳落地。片中喜泪交织、现实摩擦与人性温情微妙发生着变化。剧本改编自原著《第二次呼吸》,作者是以当事人自传方式来写作。


Philippe本人与其饰演者François Cluzet


在1993年,一位拥有高光社会地位、极好修养的法国权富因一次滑翔伞飞行意外致残,造成脖颈以下的四肢瘫痪,令其深感被社会遗弃,人生陷于无望。在选择陪护人选时,他选择了成长在贫民窟、文化程度不高、有着不良前科的北非后裔青年,价值观差异极大的两个人在相处过程中彼此改变,陪伴并影响着对方的生活与信念。电影演绎时笑点颇多,少有催人泪下的桥段,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温暖的人性力量,一点点积累着情感爆发的厚度 ……



“ 我想每个人都至少有这么一个挚友,你和他在人生的拐点遇到,惊叹于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过不少平淡无奇却值得纪念的时光,任白云苍狗,风云变幻。”

If I was on a desert island then I would have to get used to my own company – just me and the coconuts. He said I would have to accept myself, my warts and all, and that we don’t get to choose our warts.


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其他一切。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



电影《玛丽与马克思》



浮躁城市里有一部很安静的影片,故事展开非常温柔,有时,完美的陌生人会成为最好的朋友,让人动容的 “忘年交” 情谊。到了最后,我们也终因原谅了别人,而善待了自己。



《玛丽和马克思》是一部澳大利亚出品的黏土动画电影, 亦是圣丹斯电影节开幕大作,曾荣获2009年法国昂锡国际动画影展最佳动画长片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以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最高奖。虽是动画作品,但它也是导演本人半自传式的记录,故事结构简单,讲述了两个古怪笔友在长达20年中维系起来的真挚友情,风格怪异却充满着纯真气息。



8岁的玛丽·黛西·丁格尔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小女孩,最喜欢动画片 “诺布利特”、甜炼乳和巧克力。平日孤独的她,心血来潮给 远在美国纽约市的马克思·杰瑞·霍罗威茨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一根樱桃巧克力棒。这位美国笔友已经44岁,且患有严重自闭症及肥胖症,但爱好相通的两个人从1976年维系到1994年始终保持通信,期间各自经历了人生起伏,因一次误会而中断联系。成年后的玛丽决定来纽约看望马克思,马克思也终于寄出了原谅玛丽的最后一封信。



“ 我终于来到过去,看见的是未来与你的来信,我也许不会时常对你笑,但我肯定会理解或信任你。谁也不会知道自己会怎样度过这一生,但是期待着偶然,总不会是件坏事。”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开拓视野,冲破艰险,洞悉所有,贴近生活,寻找真爱,感受彼此。 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电影《白日梦想家》



美好的事物不要轻易惊扰,我只是希望能够与它们保持一定距离,相互尊重与欣赏,充满勇气且付诸行动。


总感觉这是一部你迟早要遇见的电影,你的经历与习惯冥冥中早就奠定了未来走向的不同可能性。整部影片画面铺展伸缩自如,看似独角戏的演绎却串联起身边的每个人。随着节奏不断推进,层出不穷的小惊喜逐个降临,冰川、大海、喜马拉雅山,原本以为自己只是生活的旁观者,却一不小心将 “白日梦” 做成了现实履历表。



沃特.密提在 《生活》杂志工作16年,担任胶片洗印经理,他性格内向,甚至无法跟心仪女同事开口搭讪,他时常 “放空” 做着天马行空的白日梦。直到有一天公司被并购,杂志要做最后一期的封面,图片素材关键要找到狂野摄影师尚恩的胶片中的一张底片,沃特终于开口搭讪心仪女同事,并在她和母亲的鼓励下踏上真正的冒险之旅,沃特的白日梦远不及现实波澜壮丽。



“ 我的心只有一枚硬币那么大,但它仍然完好无损地存在。”

电影带来视觉、听觉、感官上的综合记忆体验,而读书(纸质书)则是一种手指触感、大脑联想、内心参悟的独行之旅。


小说《阿根廷婆婆》



在某种意义上,发现自己生命另外的一种可能性,而非 一个绝望的人突然发觉生命还是有乐趣的,二者是有本质不同的。


“ 无论是去遥远的异国旅行,还是留下自己独有的遗迹,我想在根源上都是同一种尝试,那就是生命在一个又一个时代中游历,而后消失。人们想借此把自己些许反抗宿命的尝试刻入永恒之中,不过如此而已。”


一个执意要寻找出走父亲的女孩,一幢充满异国风情的奇怪建筑,一位众人口中不修边幅的奇怪婆婆,一段不被认可的父辈恋情,一段唤醒失意的人尘封记忆的相处经历 ……


一切都缓慢而安静地发生,叙事方式和文字表达似羽毛一般轻轻落在纸面之上,同时,还会带来柔美、细腻、纯净的阅后愉快感。



自传《夜航西飞》



我独自度过了太多时光,沉默已成一种习惯。


如果必须离开你曾经住过、爱过、深埋着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都不要慢慢离开,要决绝地离开,永远不回头。不要相信过去的时光才更好,它们已经消亡了。过去的岁月看来安全无害,被轻易跨越,而未来藏在迷雾中,叫人看来胆怯。但当你踏足其中,就会云开雾散。



该书以20世纪20-30年代的肯尼亚为背景,真实再现了作者本人在非洲的真实生活,其中包括她毕生钟爱的两项有趣又传奇的事业 —— 训练赛马、驾驶飞机。她以动人的文字铺陈出她在非洲度过的童年、她参与狩猎的情景、她与当地土著的情谊、她训练赛马的过程,以及她独自驾驶单翼双座木螺旋桨飞机,在东部非洲从事职业飞行并猎队搜寻大象踪迹的往事;还详细描述了她从非洲驾机回英国沿途所遭遇到的政治与自然险阻;最后,她更记录了她在1936年9月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直抵北美的不凡经过。



绘本《第五个》



在候诊时的忐忑不安,以及终于得知一切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时那种如释重负的轻松,真的是很奇妙。



在一间光线昏暗的房间里,五个外形残缺不全的玩具在等待着被医生修复。当排在后面的玩具看到前面的玩具一个接一个消失在门后、又焕然一新走出来时,它们内心因感到未知而产生紧张、担忧和恐惧,但门后面究竟是什么?!


该绘本 画面温情、颜色淡雅,故事讲述得简单且诙谐,意在通过为孩子讲述 “无畏的勇气” 来帮助小朋友、大朋友主动克服尚未发生、内心疑虑产生的黑暗和恐惧。本书曾在1997年摘得 “最美的德国图书” 奖,1998年获德国青年文学奖提名奖,亦是1999年《银羽毛》特别推荐的书目。



纪实文学《鱼翅与花椒》



扶霞是我的好友,也是我认识的所有外国人中,非常了解中国烹饪的一位。这本书是很多外国人写中国食物的书籍里极为鲜活有趣和精准的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 总导演)



本书作者自小在英国牛津长大,于剑桥大学取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其后于伦敦亚非学院以优异成绩获得中国研究硕士学位。1994年,作者在获得了英国文化协会奖学金补助后前往中国四川大学学习;其后在四川接受3个月的专业厨师训练,成为该烹饪学校中第一位外籍学生。 对她而言,中国是一个奇妙的饮食大国,关于中国菜的故事是一次美好的历险。透过她的眼睛,我们得以了解一位英国女孩用全新角度来认知、熟悉中国菜肴的独特且抚慰人心的中国气质。


因为热爱,她写作并出版了三部作品,即《四川烹饪》、《湘菜谱》、《鱼翅与花椒》,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兼具人文观察与幽默趣味的理解表述。


近10年间,她长期从事演讲和烹饪示范工作,有时是独立进行,有时则是和中国厨师合作,足迹踏遍了巴塞罗那、悉尼、纽约、加州、都灵、北京、上海与成都。她还曾担任过中国烹饪旅行团的领队。目前,她作为伦敦水月巴山餐饮集团的顾问,主要负责对该川菜馆的菜单提出建议,指导和协助员工训练,以及接待媒体采访。


* 本文图片素材均源自网络 *


哒哒哒哒,说了一通,光影交织书香,不知这次旅行,你是否也和阿呆一样,意犹未尽呢?今天的圣诞前夕番外篇希望大家喜欢,后续更多精彩分享,可见本订阅号的 “X的书单” 系列和 “光影背后” 陆续推文,感谢阅读与分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