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说起垃圾分类,人们会联想到日本。日本民众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日本垃圾分类得益于当年日本大妈们在小区里的自发监督。环保是全国两会的“标配热词”,67岁的龙江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多年来一直从女性视角关注国内垃圾分类进展。她向今年两会提交了提案,建议我国尽快出台强制垃圾分类制度,实行垃圾按量收费,将“干湿分开”作为垃圾分类的底线,设置垃圾强制分类的要求、种类及减量目标。
一直以来,有关垃圾处理的讨论一直是垃圾分类的焦点。张抗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在垃圾分类处理上不断探索,2000年,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已经进行了17年,第一批试点城市的任务却仍未完成,“假分类、真混合”情况一直存在。2015年,我国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垃圾强制分类制度”的要求。去年6月,在《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中,虽对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提出了强制要求,但存在规定不细、制度不明等情况,如责任人或单位处罚情况、垃圾分类目标、资金保障等问题都没有进行细致规定。
为此,张抗抗建议,一方面政府要为强制分类立法立规,订立强制执行的垃圾焚烧和填埋的减量目标,建立分类收集和处理的硬件设施、分配足够的财政资源、建立多方参与的回收基金;企业强制回收目录要逐步扩大,对目录内的产品,企业要强制回收,或向回收基金缴费,委托专业机构回收;公共机构、社区和居民如果出现不分类不收集,或不分类多缴费,或不分类要承担法律责任。
张抗抗认为,垃圾分类最根本的目标是减少焚烧和填埋的处理总量和人均处理量,还应将“干湿分开”作为垃圾分类的底线,按照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含居民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大件垃圾、特殊行业废弃物等不同类别垃圾进行强制分类。同时,还应设立“分类回收基金”,推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实行垃圾按量收费,落实“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的垃圾处理费征收制度。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尹明 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