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一财经公司与行业
《公司与行业》是第一财经频道旗下的一档关注上市公司、行业动向的专业证券节目,每个交易日晚在第一财经频道20:00-21:00播出。我们与您一起把握行业动态、挖掘行业机会、寻找行业黑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色影无忌  ·  SLR Magic 50mm ... ·  昨天  
胶卷迷俱乐部  ·  聊聊专业撕拉片相机(和富士宽幅改造) ·  昨天  
狼族摄影  ·  春天拍花的第一站,川西的梨花最惊艳 ·  昨天  
狼族摄影  ·  春天拍花的第一站,川西的梨花最惊艳 ·  昨天  
色影无忌  ·  摄影启示录 |生命力是重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第一财经公司与行业

增量资金怎么定估值?

第一财经公司与行业  · 公众号  ·  · 2024-11-29 18:30

正文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本文作者系节目嘉宾 徐可


最近几天,各大研究所纷纷在研报上讨论定价权到底还能不能回到公募基金手里。其中中信证券认为公募基金将重新掌握定价权,而华泰证券则认为目前看定价权很难回到机构手里。而我认为,定价权的归属取决于两个方面:增量资金的去处以及监管的态度。


2016 2021 年,如果在雪球 app 上不吼两嗓子, DCF 估值法就如同身在咸亨酒店不知道茴字四种写法一样。而为什么那几年 DCF 估值如此流行?原因有两个:银行存款向权益类基金搬家以及若有若无的去散户化方针。而 DCF 估值非常有利于机构投资人,因为它可以通过“专业人士“随心调节。


学过 DCF 估值的人都知道, DCF 的变量很多,包括未来现金流预测,无风险收益率,年限等等。而这些变量的最终解释权都在机构投资人的好伙伴——卖方研究所手里。所以那几年卖方的研报呈现很有趣的现象:未来盈利预测从来不准,无风险收益定义含糊其辞等等。而这些现象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已经高估的机构抱团股的估值看上去合理:比如 100 倍的“酱油茅”, 200 倍的“牙茅”。最经典就是“ 2060 估值法“。某券商实在没办法调节无风险收益,最后只能用 2060 年的未来现金流去定义当时的宁德时代估值合理。


最后的结果就是 DCF 的簇拥者这几年一地鸡毛,各种“茅台”变“茅坑”,连茅台本尊最近的走势都是弱于很多 ST 股。


再回到前文提到的“增量资金的去处以及监管的态度“。未来监管的态度已经很明确,市值管理14条里明确表示支持长期破净股利用合理合法手段让市净率回1,而增量资金则是央行的各种增持贷和回购贷。那在这种情况下,有超强信贷能力的大股东就具有了定价权,而PB则极有可能替代DCF,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估值锚点。



(微信号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代表第一财经和本栏目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多谢!)

关于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