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判定标准、测量方法以及临床意义。文章还提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如命名不统一和对于判定标准和测量方法的不同意见。
包括自身结构损伤(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放射状撕裂等)和周围稳定结构破坏(如冠状韧带、膝横韧带等损伤或缺失)。
目前存在不同意见,如Breitenseher等的标准和Miller等的标准。国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坚等提出了相应的测量方法。
当存在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现象时,虽然半月板组织尚完整存在,但已丧失其正常解剖位置,无法充分发挥生理功能,可能导致膝关节内环境的稳定性丧失,是膝关节发生退变的原因之一。
重要提醒: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
如果不想错过内容,记得读完
关注公众号
,设置“
标星
”,点一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如果你觉得文章好,请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按钮或者分享至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影像百科】推送
的精彩文章。
来源
jxradiology
半月板周缘性移位(radial displacement of meniscus)
是指
患者的半月板组织形态基本完整,但是脱离胫骨边缘,向周缘发生部分或者全部移位,丧失其正常解剖位置。
有关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现象的研究还不普遍,
在国外研究中名称尚不统一,如
半月板半脱位
(meniscal subluxation)、
半月板脱位
(meniscaldisplacement)、
半月板突出
(meniscal protrusionor extrusion)等,
半月板周缘性移位(radial displacement of meniscus)
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此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国内《中华骨科杂志》及《中华放射学杂志》均有使用过该名称发表的文章。
半月板周缘性移位
影响因素
:自身结构损伤,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放射状撕裂、半月板根部撕裂等;周围稳定结构破坏,如冠状韧带、膝横韧带、板股韧带损伤或缺失。
目前除了命名不统一之外,对于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的判定标准和测量方法也存在不同意见。如Breitenseher等设定
半月板半脱位的诊断标准是半月板外周缘与胫骨平台边缘之间的距离≥3 mm;
而Miller等认为半月板外侧缘超出胫骨平台关节面25%以上就存在半月板突出。
国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坚等提出的测量方法:在膝关节MR冠状面图像上,分别从股骨远端关节面内外侧缘和胫骨平台内外侧缘作 连线,以此为基线,当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关节面边缘存在骨赘时,取原始的边缘(而不是骨赘)作为股骨和胫骨连线的参考点。
如果半月板组织超出该基线,而且出现的层数超过3层以上,即判定存在半月板周缘性移位
(图1)。
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现象的临床意义:
当存在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现象时,虽然半月板组织尚完整存在,但是已丧失其正常解剖位置,无法充分发挥生理功能,可以视为“功能性”半月板切除,此时半月板的生理功能缺失,导致膝关节内环境的稳定性丧失,可能是膝关节发生退变的原因之一;
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现象多发生于内侧关节间隙
,这些都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趋势和状况相一致。
本微信平台属于个人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所有转载视频只用于基层教学使用,且明确注明授课专家姓名,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及老师可与我们联系,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