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找饭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像找到最合口的那一碗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曾国藩  ·  内核强大的人,都有这5个特点! ·  昨天  
孤独大脑  ·  2025年:平安生活指南25条 ·  2 天前  
彬彬有理  ·  大S猝然去世:活到最后是慈悲 ·  2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外国人占领小红书一个月后,最大受益者出现了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找饭

年轻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

找饭  · 公众号  ·  · 2018-04-19 08:00

正文

有干货丨有深度丨有意思

这 是 找 饭 的 第 三 十 一 篇 推 送


相信每个人在刚毕业那会儿,都憧憬过自己未来的职场生活。


- 公司最好是小有名气的,能让父母拿出去炫耀一番。


- 岗位如果能跟专业对口就更好了,实在不行就先做着,反正都是要在工作中学习的。


- 薪资方面一般就能接受吧,同事关系能友善些,环境氛围好一点......


想法确实很美好,但往往在遇到现实之后,栽了个大跟头。很多人都是在不断试错中,最终才摸索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目标的。


那么,如何才能走好这第一步?能在职业生涯开端就有个更高的起点,让往后的努力都更有意义?



火星时代高薪职位 「拒兑现」,年轻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

作者:小红拖拉机丨责编:小白师兄


前两天朋友转给我一个新闻《女硕士电视求职成功底薪1.3万,报到时被告知变为4千》。


我看了一眼说,这不算是新闻了,类似传闻早就有过。


有人知道,我之前在这个求职栏目作为 HR 专家。从心理学的方向,对候选人的个性与职位的匹配性做过一些点评。


这次女硕士拿到高薪职位被晃点并不新奇,之前 有张绍刚主持期间的刘俐俐事件,还有去年的百度百万年薪地图采集师事件......


所以,今天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从 年轻人应该找什么样的工 的角度来谈一谈。


先来概述一下这件事:


- 2017年6月,杨斯涵在非你莫属栏目上应聘火星时代职位成功, offer 给到1.3万/月。


- 2018年4月,杨斯涵提前入职,被告知底薪变为4千,月收入可能达到1.3万。


01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这件事发生在电视求职节目中,不是偶然的。


首先 ,这是一档求职类综艺节目。和你在电视上看过的任何一个综艺节目,无论选秀,跑男、亲子出游或者相亲,本质无二 ,只是换了一个主题。


所有综艺节目,都是在策划、编辑、表演、调控、剪辑的作用下包装出来的一个作品。


我相信很多学生不会通过电视节目求职,就如同大多数人不会通过相亲节目相亲。


但我也相信很多上了节目的人真的是想通过节目求职,其中也有人是希望借助媒体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甚至希望通过出格的表演跻身草根明星之列。


但无论如何,你都不能把它和一个普通线下招聘完全画上等号,因为 ......


节目组希望节目能出话题和热点,Boss 们希望通过节目推广品牌、营销产品、打造个人形象,为市场和人才的竞争积累人气



火星时代不仅是 Boss 团成员,还把这档节目都冠名了。


你们不会以为他们这样做仅仅是为了招聘吧?那他们人力资源部也太有钱了!


人家当然是为了 Branding PR 了! 尤其对于杨同学这样的话题性候选人,那不得好好利用节目效果来增加以下企业曝光!


当期节目播出后,马上就被热议,热议中更多是对杨同学的质疑,应该说从火星时代的角度,这个1.3万的叫价太值了, 在节目之外就是再加个零也实现不了这个效果啊。


叫价一时爽,兑现百般难


竞价时对手只有一个,另外一家公司老板。然而真把一个1.3万月薪的毕业生拉到公司上班,你的对手是整个工资体系下的员工。


虽然几乎在所有公司都是密薪制,在一个区间内上下一定比例的浮动没什么,但是如果浮动比例过大,比如1.3万, 在一个薪酬水平并不高的教育培训行业的公司,显然会给公司的其他应届新员工与低级别的员工,带来严重的不平衡感,队伍就不好带了



所以,这件事会发生在老板身上,而不是 HR 身上。


因为老板可以把问题丢给别人,而擦屁股的只能是 HR


称职的 HR ,首先应该是谨慎的和有职业敏感性的 。能够意识到任何一次公开行为都可能会有更大范围的影响,所以不会为一个应届生的录用,而破坏整个薪酬体系的内部公平性。


也正是这个专业性,跟不上节目组追求热点和企业追求 PR 的节奏,所以台上招聘的 boss 清一色的是公司老板而非 HR


不是 HR 没有看人的眼,而是没有忽悠人的嘴。


就火星时代这件事来说,一时冲动给了1.3万这个 offer ,其实事后也有很多种方法妥善处理,但是降薪和不兑现 offer ,真没的说了。



另外,公司可能没有 PR 经理,老板发的微博也很搞笑,因为……没有任何逻辑可言。


能给 CEO 支付年薪200万,能给 CFO 支付年薪100万,并不意味着能给保洁支付年薪10万;


大家关注的不是你的现金流还能否支付的起,而是你们管理决策上是否愿意并最终支付。


好了,言归正传。


02丨高薪是不是好事?


在一定程度上的高薪,至少不能算坏事。但严重超过岗位或个人价值,肯定不是好事。


我有个师妹毕业后去了某互联网公司,这家公司同时制造手机、电视和汽车,后来老板跑路,人员裁减,她也离开了那里。


大家都知道这家公司的薪水给的很高,作为毕业一年多的职场新人,她拿到的薪酬显然是很有竞争力的,但这也给她寻找新的工作带来了困扰,因为:


- 简历写真实薪酬,要同水平的薪酬,别人怎么可能会给!


- 简历写真实薪酬,要更低的薪酬,HR担心这样让你来了你不开心,也不愿要!


- 简历写较低薪酬,这样往低了造假,自己不开心!


所以她后来经历了一番坎坷的心理斗争。


当然抛开裁员后的求职不说,高薪还有一些别的负面影响。比如:


为高薪从事不热爱的工作,耽误了职业生涯,或不愿意做出改变,错过外部更好的学习与发展机会.......


所以,很多时候职业生涯起步阶段,看似幸运的高薪,会把一个好苗子养废了。



在这点上,杨斯涵表现出来的是非常在意起步的薪水,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心态。


因为薪酬的上浮和专业能力与职位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时间到了自然水到渠成,不能用一锤子买卖的心理去求职。


而且,大家要明白一件事情,薪酬是求职中的重要因素,但是, 不止是起步阶段,甚至在职业生涯的任何阶段 薪酬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选择一家公司要综合比较各种因素,学习机会、发展空间、管理范围、工作丰富度、工作氛围等等都很重要 更详细的回答,可参考 ☞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到底该如何选择?


无论你选择了多高的薪水,它能给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都是一时的。随着时间推移,高薪带来的刺激逐渐下降,这种快乐因为个体的感受适应( sensory adaptation )而难以为继。


所以,高薪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想获得高薪的正道,是提升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


薪水和能力的关系,像价格与价值的关系,随着能力的变化而上下浮动,只有实现了自身知识、经验、能力的积累和成长,才能获得长久拥有高薪的底气。


所以,一个人应该追求获得高薪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高薪。


03丨年轻人该选择怎样的工作?


你认为我们年轻时代苦逼上学读书,对于工作有什么意义呢?


读书是用来提高自身层次,减少职业上的竞争,弱化自身缺点或不足的 。教育水平越高,知识在工作中所占的比重更高,越可弥补你的个人的、个性上的不足。


如果你没有更高的教育水平,你就必须面对更多人的激烈竞争


举个例子,如果高中毕业去肯德基应聘,从服务生做起,做的好得到认可,会从组长、值班经历、店长助理,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成长到一名店长。


而一名大学毕业生,直接从店长助理做起,表现好很快就成为店长。


而如果你是统计学博士,恐怕会被抢着拉到市场部做数据分析研究员,只要你能完成分析,为管理提供更有建设性的建议,没人在意你是否有足够多的客户服务意识,或着是否够吃苦耐劳,这些都不再那么重要。



如果你已经上了大学,那么在找工作时,尽量避免去找那些不需要大学教育水平的工作。


简而言之,如果你是大专,你就不要去应聘高中生就能胜任的职位;如果你是本科,你就不要找同时招聘大专学历的职位;如果你是研究生,你应该去看那些只招聘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职位。


所以,应届毕业生最不应该去那些只能通过勤劳和性格匹配才能获得高收入的职业,举个例子: 保险、地产、中介、培训这类服务性行业,以及所有的 2C 的销售行业


你应该用你所学的知识去创造更多价值,而非挤进去一个千军万马的人潮中厮杀。



听说个性匹配非常重要?


具体从事什么工作,个性匹配比较重要,因为做跟自己个性不相符的工作,会很吃力,很痛苦


比如:有的人就是不擅长和人沟通,你非让他去做客服,他可能也处理的不错,但是会很累,需要花费别人几倍的努力才能做出别人正常的成绩。


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大家是缺乏对自己以及对职场的客观认知。



如果杨斯涵来我们公司面试,在自我介绍环节我就把她否定了。


为什么呢?因为她根本就对自己不了解,更对职场不了解。


只是做了几年学生干部,就觉得自己组织协调能力超强、领导能力超强、学习能力超很强......


建议大家去看一下这段视频

☟☟☟




如果咱学习能力真的这么强,读的学校不是清华,至少也应该是985吧? (或者咱们用的词典不一样,在“很强”这个词理解上有分歧?)


更何况谈到的销售技巧等方面时,她将自己无所不用其极的走捷径,当作是自己超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恕我也难以苟同……


我不知道杨斯涵自己听自我介绍里的自夸,正不正常,不知道她是否关注下面老板的表情了,有没有意识到不妥?


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否定杨同学,我是想给大家说, 不要给自己戴高帽子,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你们对自己可能还压根不了解呢


说到这,不妨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高中时选择读文科,你觉得应该哪几门功课好才行?



答案是文史哲吗?


不不不,恰恰相反,是英语和数学。


文科的高分生,肯定是英语和数学提分的,因为文史哲的差距,拉不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学习曾国藩  ·  内核强大的人,都有这5个特点!
昨天
孤独大脑  ·  2025年:平安生活指南25条
2 天前
彬彬有理  ·  大S猝然去世:活到最后是慈悲
2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3 天前
正商参略  ·  中国各省份打架能力排行榜~~
7 年前
跨境电商赢商荟  ·  速卖通发布2017家居行业品类与店铺规范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