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迷影课
迷影课是图像时代视听控深度中毒患者的选修课堂,讲讲电影野史,侃侃视听分析,吹一吹理论,批一批新片,评一评新书。
51好读  ›  专栏  ›  迷影课

First闭幕|从忻钰坤的《暴裂无声》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希望

迷影课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7-29 12:32

正文


第11届西宁First青年影展闭幕了,我们每天更新的观影手记也将在今天告一段落。


在这一周里,我们跟随马故渊看了一圈First影展,收获不少(已经把好几部影片记在了小本本上,就等着它们上映的那一天呢。


想当年(也不过三年前),《心迷宫》在第8届First影展获得最佳剧情片, 忻钰坤获得最佳导演,那时他不过才30岁。2015年《心迷宫》上映之后,这部影片 凭借环形叙事、“烧脑”剧情、本土化黑色风格得到了很多赞誉,一度被称作“年度神作”、“中国电影的未来”。


不过,虽然《心迷宫》的剧本已经胜过国内很多“悬疑片”,但我们依然无法忽视其影像的粗糙——当然,这只是一部只有170万经费的独立电影——而 忻钰坤的这部新片《暴裂无声》显然更进了一步:更加成熟的类型运用、更加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套层结构、更加稳定的影像表达……


而这一切,都让我们对 忻钰坤、对国产独立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充满了期待。



忻钰坤曾因为《心迷宫》被first一手提拔签约,《暴裂无声》作为西宁并驰LAB的第一个成功实现的项目,绝对是这次的重磅。


闭幕影片的票太难买了,80%留给了媒体和嘉宾。今天大咖云集,比如谢飞导演,曹保平导演,演员陶虹,还有影评人桃桃林林等,都观看了《暴裂无声》并被first的CEO李子为揪着问评价,绝大多数人给了好评,给足了面子。


在我观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因为好几位朋友给出了两星甚至低于两星的评价。 然而当我认真看完之后,我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打出了四星——是类型片,但依然不平庸。

是什么类型片呢?不仅仅是犯罪,这一次还携带了黑色电影的风格。相似的影片让人想起曹保平的《烈日灼心》,刁亦男的《白日焰火》。 我是这一类黑色犯罪电影的迷妹,尤其对中国这种类型片的诞生欢欣鼓舞。这类片子很考验剧作的扎实,一狗血就完蛋,然而好的作品真能在这个套里玩出花儿来,可以很艺术,很深刻。韩国电影《杀人回忆》是这种类型中的圭臬,实在太经典。


《暴裂无声》跟忻钰坤的第一部《心迷宫》相比如何呢?我的想法是,《暴裂无声》更“电影化”了。 《心迷宫》剧本很牛逼,绕来绕去千回百转,极其烧脑,然而在视听语言方面几乎没有,如果它变成一篇小说,其魅力不会减少多少。

《暴裂无声》固然比花费170万的《心迷宫》要有钱许多, 美术/特效/服装等方面都达到了工业化的水平,然而视听语言是真的看到了大跨越的进步。 用几个镜头就讲了故事,而不是靠台词,这才是电影啊。


《暴裂无声》讲的是一个哑巴矿工张保民的儿子失踪了,张保民在寻儿的过程中无意间救了一个律师的女儿,阻碍了矿业老板的绑架阴谋,而自己的儿子却依然不知所踪……他不知道他儿子已死,而其实他儿子的死亡却和这名老板和律师息息相关。


有人评价,这部电影的剧本没法跟《心迷宫》相比,全片都很平,只在最后来了那么一个情感高潮。 而我却认为,这样的情感高潮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前面的情感铺垫和看似很平的叙事。而且,在很平的叙事里,见到了幽微的人性。

如果在矿业老板的手下骗他“用小女孩来交换儿子”时,张保民选择了把小女孩交出去,我们不会觉得他如此善良。如果张保民不是这样拼尽力气救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小女孩,我们不会觉得最后他如此可怜,那么最后的山崩地裂的那个镜头就不会如此有力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