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大学:科技创新赋能新发展,培育数智化新质人才
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冠军)……2024年,湖南工商大学学子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接连斩获最高奖项、展现卓越风采,近十年,学生共获得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700余项、省级奖项近3000项。同时,学生围绕数智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孵化转化科研成果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彰显了学校在探索数智化新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自2014年以来,湖南工商大学锚定实现“三升”战略目标,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勇攀高峰,逐步形成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教授为代表、包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和“三尖”创新人才等组成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院士领衔建设湖南省首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学校牵头建设湘江实验室、“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长沙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室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重点咨询项目等高层次科研项目,为学生投身科技创新事业、开展数智研究实践提供了一流育人载体,为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抱负提供了强劲助力。
十年来,湖南工商大学主动顺应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前瞻谋划、系统布局,率先提出并践行“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办学思路,大力发展“新工科”专业,以数智技术赋能传统商科、文科专业转型升级。积极构建“学科学院小交叉、学校大交叉”的学科优化新格局,组建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数字经济与智慧管理、“双碳”与绿色技术、数字传媒与人文艺术、智慧党建与法治等五大学科群,打造“数智+(人工智能+)”“绿色+”“文化+科技”教育新模式。学校所培养的数智化新质人才广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湘江实验室产品发布暨“四算一体”高端论坛在学校举行
2021年12月,湖南工商大学与长沙市人民政府签署长沙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室共建协议。作为唯一一所独立与长沙市人民政府签署项目共建协议的高校,湖南工商大学依托陈晓红院士团队和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厚科技实力,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2022年7月,省委省政府重大科技部署、省“4+4”科创工程之一的湘江实验室率先揭牌成立,着力打造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该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教授牵头建设,目前已形成“1个总部+7所共建高校+56家‘四算一体’产业联盟企业”的协同共建模式,建立了“24个创新研究院+22个研发中心+46个院士专家PI团队”的科技创新体系,面向社会发布了19款原创产品。
2022年9月,湖南工商大学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集成电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着力打造以“1+3+1”为发展载体的产教融合新体系,标志着学校产教融合工作又迈上了新台阶。
……
近50个国家级、省部级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纷纷落地,为湖南工商大学数智化新质人才培养抬高了层级、拓宽了边界。在湘江实验室等平台的资源汇聚下,湘江实验室和湖南工商大学先后承办了中国工程院“数字经济与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湘江实验室“四算一体”高端论坛、世界计算大会分论坛、岳麓峰会分论坛等20余场高端学术活动,举办学校前沿交叉论坛、麓山大讲堂等300余场,邀请了两院院士近百人次作主题讲座,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聆听高水平学术报告、汲取前沿科技知识,在创新环境的影响浸润中拓宽视野、提升格局。
十年风雨兼程,抢抓发展机遇。湖南工商大学在实现“升大学、升一本、升博士点”的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中,逐步形成了以陈晓红院士为带头人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拥有国家级人才近40人次、省级人才近100人次。团队不仅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矢志科技创新突破,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更为学校数智化新质人才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
2014年以来,湖南工商大学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实施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立湘江书院、开设5个“鸿班”,培养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全省率先开设数字经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12个方向院士卓越班;设置数智会计、数智法治等9个卓越人才培养方向;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开设3个卓越工程师班,培养国家急需的大国工匠;举办三期数智化人才技术训练营,连续3年实施“启智计划”;卓越人才培养覆盖学生8000余人。同时,也通过开设“微专业”班、“人工智能+”通识课等形式,促进学生习得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
学生通过加入各类实验班、“微专业”班,由学校教授、优秀博士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快速地融入高水平科研团队中。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在创新思维、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迅速提升,逐渐成长为数字经济和数智技术发展的“生力军”。
在湖南工商大学,像梁伟一样从知名互联网及IT企业回流至高校的优秀青年教师,还有一大批。“在这里我能继续做自己擅长的研发工作,还能教书育人、教学相长,更有成就感、幸福感。”梁伟这番话,代表了他们的共同心声。
近五年,湖南工商大学学子在湖南工商大学和湘江实验室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的指导下,在各类学科竞赛中频频斩获佳绩,获奖数量跻身2019—2023年全国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十强。
2020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教授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正式获批。近十年,在陈晓红院士的学术引领下,湖南工商大学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中国工程院重大重点咨询项目9项,各类重大重点项目均实现零的突破,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
围绕这些高层次科研项目建设,湖南工商大学累计投入2.94亿元新建元宇宙科技实验室、智慧能源实验室、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实验室等88个先进实验室;以大项目制为牵引,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从“1到10”的成果转化、从“10到100”的规模产业化。学生把实验室作为课堂,主动探索、深度学习,在导师的指引和帮助下,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刻苦攻关,得到极大锻炼,实现良好成长。
湖南工商大学还与湘江新区、华为、京东集团等近200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共建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等78个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数智化研究实践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载体。
在这些国家级高层次科研项目和平台的承载下,一批批拔尖创新学子积极参与到项目中,以实践促学习、以学习促实践,推动自身科研能力快速攀升,依托高层次科研项目产出的成果,在参加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得到实际验证,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绩。
“你和团队研发的智慧车间6s案例生产管控系统,为工人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湖南工商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院士卓越班的石同学,收到了来自某科技公司负责人的信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发大数据系统获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如今已正式投入使用。
“湖工商人始终将办一所贡献突出、人民满意的好大学,当成自己的志之所向。”中国工程院院士、湘江实验室主任、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教授表示。2025年,湖南工商大学将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紧紧围绕“促改革、添活力、强特色、创一流”的工作主题,矢志培养更多数智化新质人才,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