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正生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0090001
张 璐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2100001
范城恺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3010001
怎么看美股科技股调整?
近期美股科技股明显调整,7月11日以来纳指累跌近5%,费城半导体指数累跌超10%。与此同时,美股周期股、中小盘股表现积极。“降息交易”和“特朗普交易”共同催化美股风格切换,其中
“降息交易”作用更大
。综合7月11日以来的板块表现,标普500行业指数与7月11日当日(“降息交易”)的表现更为类似。此外,近期科技股调整也离不开美国限制芯片贸易、微软“蓝屏”等事件催化。
我们认为,近期美股科技股调整,是一次美股集中度过高的风险释放,但或不至于是风格长期切换或“AI泡沫破裂”。
首先,
本轮AI行情“泡沫”特征不明显,行业指数表现与盈利预期相符。
其次,
美股集中度过高虽有风险,但合理水平见仁见智。
再次,
“特朗普交易”对科技股的影响未必负面。
最后,
“降息交易”的反复(以及美股风格的再切换)也需要留心。
海外经济政策。
1)美国:
美联储近一周表态或为9月降息铺垫,其中鲍威尔保持鸽派,沃勒表态相较两个月前明显转鸽。美联储7月褐皮书显示,尽管整体经济活动仍保持积极,但观察到更多放缓迹象。
美国6月零售销售环比零增长、好于预期,
剔除汽车和汽油后的部分环比大幅增长。美国最新初请失业金人数超预期上升。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最新预测,
美国二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长2.7%
。美国银行体系准备金近一周下降186亿美元,近四周累计下降437亿美元。
CME降息预期近一周基本稳定
,9月降息概率由96%小幅上升至98%,全年降息次数预期保持约2.5次。
2)欧洲:欧央行7月会议“按兵不动”符合预期,
且有意避免提供利率指引;市场仍预计年内降息两次。
全球大类资产。
1)股市:全球股市多数下跌,全球科技股承压,A股逆势上涨。
美国方面,罗素2000指数整周上涨1.7%;费城半导体指数整周大跌8.8%。欧股整体“跟跌”美股。亚洲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大跌4.8%和6.5%,日经225指数下跌2.7%。
2)债市:多数期限美债利率有所反弹。
10年美债收益率整周上升7BP至4.25%,其中隐含通胀预期整周上行8BP至2.2%。
3)商品:多数商品价格下跌,油、铜、白银等明显下跌,金价刷新历史新高后下跌。
宏观层面,近一周有关加沙停火的消息不断,“特朗普交易”下,市场对美国原油增产产生预期,进一步驱动油价下跌。黄金现货曾于7月17日升至2480美元/盎司大关。
4)外汇:美元指数整周上升0.26%至104.37,脱离一个半月以来新低。
非美货币中,日元、瑞郎等有所升值,澳新货币大幅贬值。
风险提示:
美国经济和通胀超预期上行,美联储降息超预期推迟,国际金融风险超预期上升等。
近期美股科技股明显调整,7月11日以来纳指累跌近5%,费城半导体指数累跌超10%。
纳斯达克指数曾于7月10日刷新历史新高,但此后出现明显调整。截至7月19日当周,纳斯达克指数整周下跌3.6%,7月11日(美国6月CPI数据公布)以来累计下跌4.9%。标普500行业指数中,信息技术和通讯服务两大指数自7月11日以来分别累计下跌6.1%和6.9%。费城半导体指数在7月19日当周累计下跌8.8%,7月11日以来累计下跌10.8%。
与此同时,美股周期股、中小盘股表现积极。
7月11日以来,道琼斯工业指数累计上涨1.4%。同期,标普500行业指数中,地产、能源、工业和金融指数分别累计上涨2.3-4.7%不等;罗素2000指数累计上涨6.5%。
“降息交易”和“特朗普交易”共同催化本轮美股风格切换,其中“降息交易”作用更大。
-
“降息交易”催化美股风格的切换。
7月11日以来,因美国CPI数据走弱,市场基本确信美联储9月首次降息,年内至少降息2次。一方面,降息有望明显改善金融、地产等周期行业的经营环境,且对于杠杆率和融资成本更高的中小企业,降息更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另一方面,此前美股大型科技企业对于降息推迟和美债利率上行表现出“免疫”,客观上体现了对于货币政策的“避险属性”。而更为确定的降息前景减弱了这类避险需求,进一步驱动资金离开大型科技股,“再配置”于周期和中小盘股。
-
“特朗普交易”进一步利好金融、地产、能源等股票,不过并未明显打压科技股。
7月13日特朗普遇刺事件后,特朗普当选预期进一步上升,“特朗普交易”再起。7月15日(特朗普遇刺后的首个交易日),美股板块表现与6月28日(特朗普在电视辩论中占优)基本如出一辙,即金融、地产、工业、能源等周期类股票表现积极,其他板块表现相对逊色。不过,在这两次交易时,信息技术和通讯服务板块仍保持小幅上涨,并未产生明显压力。
-
综合7月11日以来的板块表现,标普500行业指数的整体表现,尤其就科技股调整而言,与7月11日当日(“降息交易”)的表现更为类似。
“特朗普交易”本身与“降息交易”并不冲突,进一步加持了能源、金融等行业的强势,但并未明显催化大型科技股的调整。
此外,近期科技股调整也离不开美国限制芯片贸易、微软“蓝屏”等事件催化。
7
月
17
日,据彭博报道,美国已通知盟友,如果东电电子(
Tokyo
Electron
)、阿斯麦(
ASML
)等公司继续向中国提供先进半导体技术,美方将考虑采取最严厉的贸易限制措施。该消息引发美股乃至全球芯片股下跌。当日,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
6.8%
,其成分股中,阿斯麦下跌
12.7%
,应用材料、
AMD
、迈威尔科技、拉姆研究等均跌超
10%
,英伟达跌
6.6%
。
7
月
19
日,微软“蓝屏”事件波及全球,美国安全软件巨头
CrowdStrike
的软件更新问题引发所谓的“史上最大
IT
故障”,有关网络安全的担忧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科技股的调整。当日,
CrowdStrike
股价跌超
11%
,微软跌
0.74%
,英特尔、特斯拉、台积电、阿斯麦等均跌超
3%
。
我们认为,近期美股科技股调整,是一次美股集中度过高的风险释放,但或还不至于是风格长期切换、或“AI泡沫破裂”。
首先,本轮AI行情“泡沫”特征不明显,行业指数表现与盈利预期相符。
我们在报告《
前路渐坦——2024年中海外宏观与资产展望
》中指出,本轮美股AI行情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有两方面重要区别:一是,AI未像当年的“Web 1.0”那般快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引发“创业潮”并助长经济泡沫;二是,当前美国大型科技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投资者对盈利也较为看重,与当时“以亏损为荣”的估值逻辑截然不同。今年以来截至7月19日,标普500指数中通讯服务和信息技术指数涨幅均超过20%,据FactSet数据(截至6月21日)这两个行业最新的2024年盈利预期也是最高的。换言之,今年以来,美股行业指数表现与盈利预期表现基本吻合,体现了美股投资者以盈利为导向的估值逻辑。
其次,美股集中度过高虽有风险,但合理水平见仁见智。
近期调整帮助释放了美股的集中度风险。今年以来截至
7
月
10
日,我们统计的美股前六大公司(英伟达、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
Meta
)在标普
500
指数中的市值占比,累计上升了
6.8
个百分点至
36.9%
,其中仅英伟达就贡献了
3.8
个百分点,其市值占比由
2.8%
上升至
6.6%
。在近期调整后,截至
7
月
19
日,英伟达和标普前六大公司市值占比分别下降了
0.9
和
3.0
个百分点。事实上,美股集中度的“合理水平”很难界定,更多是大型科技企业“跑赢”大盘的客观体现。而且,就算集中度仍有下降的空间,也未必需要看到大型科技股下跌,仅需其他股票更快上涨即可,后者在美联储降息的环境中是有望实现的,而且也将使美股的上涨基础更为均衡,从而在持续性上也会得到相应加持。
再次,“特朗普交易”对科技股的影响未必负面。
如前所述,在
6
月
28
日和
7
月
15
日“特朗普交易”逻辑演绎最充分的两日,美股科技股的调整并不明显。
如我们在报告
《
2024美国总统选举的五个判断
》
中指出,特朗普和拜登对发展
AI
是有共识的,只是监管思路有一些区别。
而且,特朗普的经济政策主张“低利率
+
低税收
+
高关税”的组合,美国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前景有望维持乐观,而盈利增长正是美股科技股立身之本。
最后,“降息交易”的反复(以及美股风格的再切换)也需要留心。
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不可谓不充分。据CME数据,7月11日以来市场持续押注下半年降息2.5次,要知道6月点阵图显示没有任何官员预计年内降息超过2次。美国6月CPI数据降温自然加大了美联储降息的概率,但下半年经济数据和降息预期的波动风险不能排除。事实上,近一周美国零售销售好于预期,GDPNow模型继续上修二季度GDP环比增速至2.7%,美国经济韧性有可能孕育通胀反复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欧央行最新会议“按兵不动”,这也提示我们,美欧央行尚未完成遏制通胀的核心任务,“非连续降息”当然也是美联储的可选项。如果未来美国降息预期有所降温,势必减弱资金再配置于周期股、小盘股的动力,相应地催化科技股止跌、反弹。
2.1 美国:零售销售好于预期
美联储近一周表态或为9月降息铺垫,其中鲍威尔保持鸽派,沃勒表态相较两个月前明显转鸽。
7月15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称,今年二季度美国通胀取得更多进展,最近三份通胀报告相当不错;通胀和经济活动同步放缓基本符合美联储的预期。是次讲话是鲍威尔自CPI通胀超预期降温以来的首次公开讲话。7月17日,美联储理事沃勒称,“目前的数据与实现软着陆一致”;“我们还没有到达最终目的地,但确实相信,我们正越来越接近有必要下调政策利率的时刻”。值得关注的是,两个月前,沃勒曾表示,他希望看到“数月”的有利数据支持降息,并暗示今年12月之前可能没有必要降息。同日,美联储“三把手”威廉姆斯表示,就业市场降温、通胀数据符合通缩态势,这些都是积极的迹象;如果通胀放缓继续,未来几个月内会降息,将在7月至9月间了解到更多经济数据。7月18日,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表示,实际利率已大幅收紧,但经济并未过热,暗示不需要这种限制性;联储可能需要很快降息,避免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恶化。同日,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的讲话未提及货币政策,称去年硅谷银行引发的危机显示,目前的联邦存款保险上限可能太低,上一次上调上限还是2008年。
美联储7月褐皮书显示,尽管整体经济活动仍保持积极,但观察到更多放缓迹象。
7月17日,美联储发布的“褐皮书”显示:1)总体经济活动层面,美国大多数联储辖区经济活动保持轻微至小幅增长(slight
to modest pace),其中七个地区的经济活动有所增加,五个地区的经济活动持平或下降。对比来看,5月报告中称仅有两个地区的经济活动没有变化。2)就业方面,大多数地区的就业率持平或“略有上升”,更多地区提到了就业率持平或下降,仅少数地区的就业“温和”增长。几个地区(several)汇报了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减少。3)物价方面,价格总体温和上涨(have risen
modestly),部分地区报告价格仅轻微上涨,这些描述都与5月份报告相同。4)消费支出方面,大多数地区联储的统计显示本季度家庭支出变化不大,而各地区的汽车销量形势各不相同,部分地区指出,由于经销店遭受网络攻击和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导致汽车销量下降;旅行和旅游业稳步增长,与季节性预期一致。5)地产方面,住宅和商业房地产市场在最近几周仅有轻微的变化。住宅房地产市场表现出典型的季节性放缓,库存逐渐增加。商业房地产活动各不相同,零售租赁回暖,办公室租赁仍然疲软。
美国6月零售销售环比零增长、好于预期,剔除汽车和汽油后的部分环比大幅增长。
7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6月零售销售总额环比增速为0%,预期为-0.3%,前值为0.1%,同比录得增长2.3%;5月前值被上修至环比增长0.3%。具体来看,6月零售销售(除汽车)环比增长0.4%,超出预期的0.1%,前值为-0.1%;零售销售(除汽车与汽油)环比增长0.8%,远超市场预期的0.2%,前值为0.1%;核心零售销售(除汽车、汽油、建筑材料和食品服务)环比增长0.9%,同样远超预期的0.2%,前值为0.4%。分项看,汽车、机车零件、加油站等环比明显下降,而建材、家具、保健护理、无店铺等多数分项环比上升。
美国最新初请失业金人数超预期上升。
截至
7
月
13
日当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为
24.3
万人,高于预期的
22.9
万人,也高于前值的
22.3
万人;
截至
7
月
6
日当周,美国续请失业金人数为
186.7
万人,高于前值的
184.7
万人,继续刷新今年
2
月
17
日当周以来新高。
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最新预测,美国二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长2.7%。
截至7月17日,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预测,美国二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长2.7%,较前一周(7月10日)预测的2.0%明显上修。其中,模型预计私人消费增长2.2%(前一周1.5%),设备投资增长10.9%(前一周10.5%),知识产权产品投资增长6.2%(前一周6.2%),非住宅建造投资萎缩3.6%(前一周萎缩4.2%),住宅投资萎缩3.5%(前一周萎缩3.0%),政府支出增长2.4%(前一周2.5%)。
美国银行体系准备金近一周下降
186
亿美元,近四周累计下降
437
亿美元。
美联储公布的周度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17
日当周,美联储总负债较前一周下降
158
亿美元,其中准备金下降
186
亿美元(前值为上升
189
亿美元),逆回购协议下降
312
亿美元,财政部一般账户(
TGA
)上升
445
亿美元,其他负债下降
105
亿美元。
(以上数据因四舍五入可能加总略有出入。
)我们在报告《美联储缩表:
前世、今生和未来风险》指出,美国银行系统中的准备金水平,较为直接地反映了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充裕程度,其走势与大类资产价格走势高度相关。
CME降息预期近一周基本稳定,9月降息概率由96%小幅上升至98%,全年降息次数预期保持约2.5次。
CME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市场认为9月至少降息一次的概率为98.1%,前一周为96.2%;认为12月至少降息一次的概率为99.9%,前一周为99.8%;认为2024全年降息次数(加权平均)为2.5次,前一周为2.5次;10年美债利率整周上升7BP至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