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得福学盟
致力于为中国年轻父母传播华德福教育理念,将更多有价值的教育故事分享给大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佑子爸爸育儿  ·  经常被吼的孩子,智商可能发生惊人变化 ·  昨天  
佑子爸爸育儿  ·  经常被吼的孩子,智商可能发生惊人变化 ·  昨天  
吉林教育  ·  吉林省春季开学“家长第一课”举办 ·  昨天  
台州交通广播  ·  周深四首歌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  2 天前  
台州交通广播  ·  周深四首歌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  2 天前  
养育男孩  ·  新学期,孩子的护眼灯选好了吗?别错过它 ·  3 天前  
养育男孩  ·  新学期,孩子的护眼灯选好了吗?别错过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得福学盟

不懂自律的孩子,受疫情影响最大!送给散漫的孩子5点建议

华得福学盟  · 公众号  · 教育  · 2020-02-27 15:29

正文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

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宅在家的你,

也是一名“抗疫”士兵!


可同样是宅在家,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宅法,

忽然有一天打开朋友圈发现,

原来他们在家生活也这么拼!

工作学习仿佛游戏“开挂”!

这些“弯道超车的选手”是咋做到的?

一起来看看一名高三学子的宅家日常——

“每天早上5点40分起床,

6点早读,晚上10点半下课。”

对于河北高三学生郝佳(化名)来说,

在家“宅学习”的每一分钟时间,

都不能浪费。

因为疫情,

返校时间一推再推。

返校的路被挡住了,

但学习的“桥”早就已经搭好了。


他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就是在

视频直播平台上开始的。

“我们是‘停学不停课’。

2月初,学校为了保证大家

‘防疫’‘学习’两不误,

开通了远程学习。”

“一天时间里,网课与自习各半,

还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试题试卷。

其实节奏还是挺紧张的。”


远程学习也让郝佳有一些不适应,

“在学校里,身边的人都在学习,

在那种竞争环境下,

自己会更有学习的动力,

在家就稍弱一些。

长时间看屏幕,眼睛会很酸。”


“高考,对每一位考生都是公平的,

这个时候就是要考验

自控、自律能力,

现在就看谁能更高效地利用时间。”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

郝佳信心很足,他说:

“只要能好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在家学习,郝佳依然十分用功。


跟着老师的节奏按部就班、

努力克服网上学习的局限、

保持饱满的信心和精神头......

从郝佳身上,

我们看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高考生模样,

最重要的,

他让我们看到两个字:

自律!


郝佳宅在家学习的样子,

是无数面临升学的孩子们的缩影。

为响应停课不停学,

师生们隔着屏幕在线上见面,

进行着一段特殊的教与学。

最长寒假,线上教学,

这对学生来说,

完全是一场自律能力的考验。


有人说:

不懂自律的孩子,

将是此次疫情受影响最大的学生!

自律的人是什么样的?

你的孩子是自律的人吗?

他的自制力强吗?

自制力怎样判断?如何提高?

下面的建议和方法,

请让孩子自查!


一、你是个自律的人吗?

孩子,你是不是曾经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下这样的话:

你再颓废下去就完蛋了!从今天起,一定要做个勤奋的人。

既然你已经选择了这条路,那就勇敢地走下去吧!

不尝试一下你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写下这些话后的几天内,你决定要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为自己购买了全套的辅导资料,把学习计划细致到每一天,每一节课。

甚至会想,只要我努力,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考上一个好的大学。

可是呢,你坚持下去了吗?没过几天,就恢复了原样。

在早读课上特别困的时候,你依然没忍住打了个小盹;

在晚读班里嘈杂的读书声中,你的思绪依然飘到了九霄云外;

近乎全新的辅导资料也没有怎么翻开……

更具体的,期末试卷发下来后,你明明已经计划好了:

语文默写竟然错了两道,一定要把必背的64篇全部整理好寒假好好背一遍;

数学立体几何同一种问题竟然又出现了错误,必须重点记在错题本上常回顾;

英语高级词汇实在太缺乏,考场上能想到的永远是那几个单词和句型,一定要再积累至少十个高级句型……

可是,期末考完了,期末试卷早已被压在了书桌的最下面,偶尔想起来了内心定好的计划,也懒得再把试卷翻出来……

如果你也存在着以上的情况,那么是时候考虑一下你自制力的问题了。

自制力并不是什么新鲜词,说白了就是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行动和情绪,集中注意力去达成自己原本的目标,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的能力。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太难了。

你每天好像做了很多题,但为什么最后又没有一点效果?

你每天好像忙得团团转,焦头烂额,但为什么最后成绩还是没有一点提高?

你立下一堆学习目标和计划,但为什么最后一个也没完成?

你急吼吼地说要多么努力,甚至还曾以为自己很努力,原来不过就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最后的结果是,想要做的卷子,和本应该完成的作业,都没有完成。

丧失自制力的后果是让我们对自己愤怒和质疑:我们有什么资格谈努力?

自制力强的人,永远分得清主次,拎得清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乐。考试在没有自制力的人那里,是压力;在有自制力的人那里,是动力。

这就是本质的区别。


二、有自制力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学霸,他们好像从来不用熬夜写作业,上课也不埋头苦做笔记,下课了更不会呆在座位上;他们可以跟学渣一起聊热门电视剧,一起打篮球踢足球,他们……好像真的没有认真地学习。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课,他们在家专注地写作业和复习,他们一个小时的学习效率顶别人两三个小时。

自制力强,所以效率高;自制力强,所以学得快,玩得也嗨。

不管中考、高考,还是你未来的任何一场人生的试炼,它都是一场持久战,只有自律高效,玩学结合,乐在其中,才不至于过早崩溃,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三、如何提升自制力?


首先请明白两点。

第一,自制力,是指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采取的决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自制的反面是任性,提高自制力就是提高我们处理事情的理性。

人一天控制行为和情绪的次数少于2次,所以,如果缺乏好法子,单靠自制力努力,你常常会被自己的“3分钟”热度弄得焦头烂额。所以,正确认识自制力第一条:“别给自己找虐”,面对失控小事件,先放轻松才能找到办法解决。

第二,微博上有一段很流行的话, “你可以追剧追一晚,只要你可以按时交上论文。你可以有丰富的夜生活,只要第二天你还能精神饱满地做好本职工作。放纵究竟是不是错,取决于你能不能为你的放纵负责。还是那句话,没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所以,无论做到做不到,都不要轻易忽视自制力的重要性。

然后,不想学习的时候,试试这5个方法。


1、不要让借口欺骗你的大脑

每次你不想学习的时候,就需要留意一下自己找的借口。

比如我在学习的时候,总喜欢告诉自己,再刷5分钟“某音”、再打一盘“王者”就去学习啦!

然后时间过去之后,我又会对自己说, “再看一分钟” ,于是1个小时、2个小时之后,看的有些累了,我就就想, 要不再休息一会儿吧。

当你也遇到这样的状况时,你需要做的是,告诉自己,我只要再学15分钟就可以玩手机。当15分钟到了的时候,你可以说,不然我再学15分钟。

如果你是“喜欢做自己擅长学科的人”,建议你从你喜欢擅长的那个学科开始学起;

如果你是“喜欢挑战自己”的人,建议你从自己不擅长的学科开始,这样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就不信了,这道题做不完,就不看手机。”


2、坚持你的计划,多了不要做

很多同学在定计划的最初都是热血沸腾,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状况:

今天定的计划是做一张数学卷子,一张英语卷子,复习前两天的错题。

很快做完之后,你对自己说,今天效率好高,要不然我再做一下明天的物理卷子吧。结果当天学到了凌晨一点。

这样持续了4天,到了第5天, “好累啊,反正前两天做了那么多,今天就休息吧,明天再做。”

然后接下来的每一天你都给自己找这样的借口,于是最初的“蜕变计划”自然就半途而废啦!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然后根据水平和实际情况,逐步增量。

比如,今天的学习计划是复习一道错题。那么执行到第3天,你的学习计划就可以增加到复习两道错题。

但是记住,不要心血来潮一天完成过多的任务,这样会提前透支大脑的满足感。而且,你的身体更容易感到疲倦,计划当然不容易完成啦!


3、现在就行动,要不然好状态永远不在

你是不是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状况?

“我现在状态不好,一会儿再学。”

“我现在的心情不适合学数学,歇一会儿再说。”

但其实,你的“好状态”永远不会来,就算来了,也不会持续很久。

实际上,你在等待合适时间的时候,就是想暂时逃离你当下做的事情。说白了,你就是在——拖延。

所以,你要学会逼自己学习。很多时候,当你想要逼自己学习时,却常常更加想要玩手机。这个时候,你要“以退为进”:

比如,你的数学很差,就一定要以基础题为主,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过难的题。

如果错题太多让你失去了信心,那就可以每天只改或者只做很少的题。

如果最开始就很大强度,就会对数学产生很大的反感,反而更不利于学习。

就算你不能完成今天的目标也没有关系,做了一点,总比一点不做要强。今天完成10%,明天完成20%,把学习当作闯关,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好坚持,甚至会不习惯没有学习的日子。


4、允许自己偷懒几分钟

有人问,这不是和上面其中的一点冲突了吗?并没有哦!给自己设置偷懒是有技巧的。

很多同学拿到手机那一刻,仿佛手机粘到了手上一样。而且,长时间看手机很容易造成视觉和精神上的疲劳,更加难以进入之后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假期”这样被公认为休息的时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