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行“油腻”说。
不做油腻的中年男女,别当油腻的年轻人,别成为油腻的小盆友
一夜之间,大家都对自己的活法产生了怀疑
“油腻”的本质是庸俗。
说白了,大家都不想活成“别人眼中的俗人”
可对他人眼光的在意本身,再油腻不过了
如何活得清爽?
怎么活得自在?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01
宝峰寺的石拱桥
古人的寿命大多都不长。
据不一定可靠的统计表明,直到1985年,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仅有66.96岁,女性为70.98岁。
再往前,民国时期平均人寿35岁,清代33岁,宋代30岁,唐代27岁,汉代22岁,周秦时期20岁,夏商周仅有18岁。
大多数人的生命更趋向于骨感,来不及油腻。
一千六百多年前,法显就诞生在这样“骨感”的现实里:他的三个哥哥都因瘟疫早早夭折。
法显的父母害怕“祸以次之”,就按照当时的习俗,送三岁的小法显当了沙弥。
因为年纪太小,小法显依旧跟着父母居住。几年后和哥哥们一样生了一场大病,父母连忙把他送到宝峰寺,第二天,就奇迹般地痊愈了。
从此,他便不曾离开寺庙一步。
十岁那年,法显的父亲去世,家人希望他还俗帮助母亲料理家事。
还是个孩子的法显用稚嫩的声音说道:“我本来就不是因为父亲的原因而出家的,而是因为要远离尘世才入道修行的。”
(“本不以有父而出家也。正欲远尘离俗,故入道耳。”)
年幼的法显早早地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想要过好这一生,主动权得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02
法显翻译的《摩诃僧祗律》
呈油腻之态的人,往往与世故脱不开干系。
特别是处在没有约束的环境或心境之下,人更容易在散漫中日渐“油腻”。
东晋末年,佛教盛极一时,仅首都建康(南京)一地,最多时寺庙达七百余所。
然而走在大街上,你却很难说清,那些身着华丽服装的僧人究竟与凡夫俗子有什么区别。
一个叫耆域的印度僧人,就曾在晋惠帝末年到达过洛阳,看到奢靡扮相的僧人时,他痛心地批评:“不应该,太不应该了!”
其实并非故意不遵守,而是无法可依。
戒律之于佛教,犹如树木有根,根深才能蒂固。
和法显同时代的道安法师,曾感叹说:听说有五百多种戒律,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传到中土,三藏不全,这个缺憾太让人遗憾了。如今眼瞅着要乱套,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为了挽救戒律缺失的不足,道安法师自己动手制定了“僧尼轨范”,但也只是粗浅地规范了基础仪轨,并不究竟。(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
比道安法师小20多岁的庐山慧远法师,则选择躲进山林,以身试法。“影不出山,迹不入俗。”
可这些都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
65岁那年,法显坐不住了。
“能动手就别吵吵,既然天竺有戒,那就去取来看看”
于是他决心,以65岁高龄,去印度留学。
史书记载,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遂以弘始二年,岁在已亥,至天竺寻求戒律。”
03
此举无异于自杀。
尽管一百多年前,有朱士行等人前往西域求法,也有张骞出使西域,但从来没有人专程去过印度,也没有人带着佛经活着回来。
路途之艰难,超出了人类的想象,
同行前往的人有11人,一出敦煌,就折损了一半。
广大无垠的沙漠,气候酷热,法显等人凭枯骨为标志避开“鬼打墙”;
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时,遭遇雪暴,又有多人殒命。
这些经历非但没有令法显退却,反而坚定了他一往无前的信念。
信仰之坚定,足可以使人无惧生死。
十五年,三十余个国家。
法显在印度求得六部六十三卷经典,一百多万言的佛家典籍。
这期间,他不仅学会了梵语,还详细地将此行所到之处的地理、风土、民俗、气候、文化等等逐一记录下来。
集合成了历史上第一部记录一千五百多年前,中亚、南亚、东南亚历史地理宗教的杰作——《法显传》。
清代人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将这本书归入史部地理类,并称其为《佛国记》;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编写《水经注》时,曾引用了20多处《法显传》中的描述。
一位印度史学家曾说过:“如果没有法显、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不可能的。”
法显的壮举,正是玄奘等后人出发的动力。
04
归国的路上,法显没有选择曾经的陆路,而是选择从海路回归。
途中遇到风暴,海水灌进船舱。
众人惶恐不安,连忙把一些杂物投入海中,以减轻船的载重。
法显拼死保护佛经佛像,不停念诵观音菩萨。
他说:要扔就把我也扔下去。
船员说:扔就扔,就因为船上有个和尚,才这么晦气。
当他们打算把法显推下海时,一位施主厉声呵斥:汉地帝王信奉佛法,如果你们伤害僧人性命,一定会治你们的罪!”
由此漂泊百余天,才最终由崂山登陆,重返东土。
此时,法显已经72岁了。
余生十余年间,法显始终手不释卷,加紧翻译戒律,弘扬大乘佛法。
由他翻译的《摩诃僧祗律》成为了僧人们如法的行为规范,至此,戒定慧三学才算初具规模。
在法显之前,众人都认为恶人不能成佛,直到法显将《方等般泥洹经》译出,经云:“泥洹不灭,佛有真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大乘佛法的智慧,才第一次在中土开花结果。
和庐山慧远法师倡导念阿弥陀佛一样,极大地降低了信佛的难度,同时增强了人们对佛教信仰的信心。
元熙二年(420),法显在湖北荆州圆寂,享年86岁。
回顾他的一生,法显在传记中说,“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
为了追寻真理,“心动”、行动“汗流”,或许,这才是不油腻的活法。
【万能鹿闲谈】
佛教不是教人不要执着吗,法显、玄奘求法是不是执着?
所谓执着,是把无常的事物当做有常,捏在手中、挂在心里放不下,而法显等人求法,是能够拿起,也能够放下,且不因担心放不下而选择不拿起。
这或许正是有人有所成就的原因:
看透了事物的本质,还能一往无前。
今天二条,介绍你认识一位一往无前的企业家,你或许也能学到很多。
想看更多万能鹿讲故事的文章,请点击下方链接:
取经连连看:
朱士行:为什么说八戒才是鲁迅口中的“中国脊梁”?
玄奘:唐僧取经回来之后呢?
同时代高僧:
慧远法师:佛教史上最伟大的程序员
鸠摩罗什:这个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不是蔡康永,也不是罗振宇,而是他……
更多文章:
济公:干杯吧,活佛!
达摩:阿里千亿投资达摩院,厉害了我的祖师!
佛印和苏东坡:朋友做到这个份上才叫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