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
:
点击“
铅笔经济研究社
”蓝字,欢迎关注并置顶。
作者:黄展新
来源:奔向自由之路
二战的时候英国空军部队有一个规定,战斗机的皮革座椅要用骆驼的粪来擦洗保养。后勤兵多年一直以来都这么干,但就是不知道为啥,后来有人就觉得奇怪就去专门去做了调查才知道,原来当年英军在沙漠地区作战的时候,需要骆驼运输,可驾驭骆驼的皮具是牛皮作的,那个味道骆驼闻着很不爽,赖着不走,没办法只好用骆驼粪擦皮具,盖住牛皮味。结果呢,结果这条规定就一直被当作金科玉律沿袭了下来。等到骆驼换成了飞机还没变。
可能你觉得英国军队也太缺心眼了吧,但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存在,一些传统明明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很多已经非常不适应现代社会了,但就是没有人去思考这些传统到底是不是合理,就这样墨守成规的沿袭了下来。
乐清市是温州地区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其中乐清的柳市镇在浙江百强镇中一直是名列前茅的。但很多人提起乐清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他们的奢侈的白喜事(也就是丧事)。
乐清人办丧事的热闹奢侈是出了名的,每天中午晚上都是几十桌酒席招待亲戚朋友以及同村人,一天24小时都有很多人打牌打麻将,什么中华烟、饮料、点心等都是无限量供应的,整个场面就像一个大型赌场,而且起码要折腾一星期以上,所以那里一个老人过世后至少要花个几十上百万,这对于穷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我曾经听说过有个乐清人经济条件不怎么好,而且他又是独子,他爸去世后他因为办丧事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十几万的债务,谁知道过了两年债还没还完他妈妈也去世了,结果他承受不了压力选择了自杀。
为什么一个人连死的勇气都有,却没有勇气对抗不合理的传统,挣脱历史无形的枷锁呢?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其他的选择,他们认为既然是传统,而且大家也都是这么做的,那我肯定也要这么做。
很少人会去思考这些传统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特别是当遵守这些传统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的时候,这些传统对于现在的人还有些什么意义。
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新书《未来简史》里提出了一个观点,学习历史是为了让我们更自由,我就非常赞同这个说法,因为当你真正去读懂历史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很多对未来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而是很多偶然因素导致的。历史的走向之所以会是现在这样子也仅仅只是无数种可能性中凑巧选择了这个走向而已。
如果我们对历史有了正确的认识,那我们就可以选择性的看待那些传统了,对于那些对我们生活没有造成多大困扰的传统,我们是可以把它当成文化去对待的,但如果某些传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那我们就完全可以抛弃了,因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历史的某些偶然事件买单。
上面说到了乐清人丧事需要大摆酒席,其实中国人不管发生点什么事都喜欢摆酒席,订婚结婚要摆酒席,搬家要摆酒席,孩子出生满月要摆酒席,孩子满周岁要摆酒席,孩子上小学要摆酒席,孩子上大学又要摆酒席,老人过世要摆酒席,每年上坟也要摆酒席。过个年吧,年底要摆分岁酒,年初要摆新年酒,你说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摆酒席呢?
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大家过的都还是是物资比较匮乏的贫困生活,那时候“吃”就是人们最重要也是最幸福的事,所以一有个什么喜事叫上亲戚好友好好吃一顿就是最好的庆祝方式了,所以各种喜事一定要设席宴请亲朋好友的这个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但是到了现在,绝大多数人早就已经解决了饥荒的问题了,我们平时看到想到什么好吃的,自己随时就可以跟家人或朋友去吃一顿,所以传统的酒席已经很难给我们带来更多“吃”的乐趣了,而像是过年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各种分岁酒新年酒,不要说乐趣了,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负担了。
而且现代科学已经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证明,现代社会营养过剩带来的死亡已经大于营养不良造成的死亡了,那这种既没有乐趣又不健康的传统我们又为何一定要去遵守呢?
我曾经跟我老婆讨论过一个问题,我说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实在是太折腾了,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有太多啰里吧嗦的传统要遵守,每个人婚礼的剧本几乎都是雷同的,就算有人想凸显自己婚礼的特别,也只是在原来的剧本上加一点东西,而当婚礼的剧本只能往里加东西却不能删除其他东西的时候,就会变得越来越折腾了。
有人说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辛苦一点也值得,听起来好像也没有错,但是如果仔细推敲你会发现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因为辛苦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既然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为何不选择一种更轻松快乐的方式,让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回忆呢?
比如两个有故事的恋人可以请一个编剧和把他们相识相爱的故事编成一部舞台剧,然后他们可以租一个剧场,自己本色出演,请亲朋好友过来观看,这样的婚礼不但有意义,也能让双方的亲友都能更方便的认识和了解这对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