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我们反对基因编辑,到底是反对什么?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18-11-28 20:27

正文

南方科技大学的贺建奎副教授宣布,人类历史上第一对基因编辑婴儿已经于 2018 11 月在中国诞生。这对婴儿的基因经过修改,具备对艾滋病的免疫力。到目前为止,全网都是抵制的声音,还有许多科学家联名谴责。

好多人问我怎么看,坦白说我不懂,没什么看法。所以只好跟大家一起恶补科普文章。

看来看去,都说这个研究做得不地道。因为伦理审批手续不严格,招募被试的知情同意过程也有隐瞒之嫌。这方面的真相还不确切。但这也只是一小部分反对的原因。

有人说,这个技术还不成熟,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这属于技术问题,我不懂,也不谈了。

我感兴趣的是,人们由这件事而爆发的恐慌。

在两天前一篇非常广泛流传的文章中,浙大的王立铭教授,已经把这件事上升到「对人类这个物种未来命运担忧」的高度上。他忧心忡忡地说:

如果一个人想要他的孩子获得更多的肌肉,更高的个子,想要金发、双眼皮、高鼻梁,怎么办呢?更甚者,如果他想要孩子同时具备高智商、强大的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领导气质呢?

如果刚才你还没觉得担忧,现在应该嗅到了巨大的危险了吧?

但这里有一点混淆:所谓「巨大的危险」,指的是人类会变得越来越不平等,阶层固化呢?还是说基因编辑的技术本身就威胁到了人类这个物种?如果不是通过基因编辑,而是通过其它手段让孩子具备「高智商,强大的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领导气质」,是否就安全一点呢?

有人说,基因编辑是潘多拉的魔盒,是一种「把人异化为非人」的技术。这就涉及到每个人自己的建构:什么是【人】?什么是【非人】?人造心脏算不算是异化?试管婴儿算不算是异化?小学就开始学微积分算不算是异化?极端地说,如果不通过基因编辑,而是发明一款疫苗,通过后天注射免疫了艾滋病,那还会有争议吗?疫苗是异化吗?

不同的人,建构这些概念的边界不同,对技术的接受边界也不一致。我非常好奇大家的态度。我想知道,换一种情境,大家的态度会不一样吗?

1a ,让我们假设这个技术持续发展。最终不用担心它的脱靶问题,副作用问题……一切都很完美,可以安全无害地作用于胚胎,使其获得对 【艾滋病的免疫力】 。我们再假设,每一对父母都拥有自由选择权,可以自行选择是否改写孩子的艾滋病免疫基因,价钱也不贵。仅限于这样一个技术,你怎么看?你支持它的应用吗?会觉得有问题吗?

1b ,假设我们不改变孩子的基因,只是通过后天的干预——不妨就是一款疫苗吧,让刚出生的婴儿获得对艾滋病的免疫力。你怎么看?支持吗?

2a ,假设【 反社会人格】 跟基因有关。有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针对那些潜在的,可能发展成变态杀手的人,从他们的胚胎时期就改变基因。这样他们长大之后,会变成遵纪守法,脾气温顺的好公民。你支持这项技术的应用吗?

2b ,假设我们不改变基因,而是通过后天的干预——比如一项手术,改变一个(可能发展成变态杀手的)婴儿的大脑结构,去除潜在的反社会性,帮助他成长为一个遵纪守法,脾气温顺的好公民。你支持这项技术的应用吗?

3a ,假设我们找到了决定 【智力水平】 的基因。发展出了相应的基因编辑技术。父母在生孩子之前,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改写他们的基因,使他们获得超出正常人水平的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学业表现。你支持这项技术的应用吗?

3b ,假设我们不改变基因,只通过后天的干预——比如一套「全脑开发方案」,帮助幼年儿童提高智力,长大之后会获得超出正常人水平的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学业表现。无毒无害,没有其它副作用。父母可以自由选择要不要让孩子接受这种干预(费用跟早教班相仿)。你支持它的应用吗?

以上,我总共列举了三类变量:致命的疾病、有公共危害的人格特质,和智力。假设它们都能被改变,在相对简化的前提(安全可控,费用合理,父母可以替孩子做选择)下,请判断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接受这种「对自身的改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周冲的影像声色  ·  我给某些网络大V当过枪手
7 年前
深圳吃货小分队  ·  粉红小龙虾店,男生进不去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