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技术交流、方法借鉴、成果展示、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恭喜!他们结婚了 ·  18 小时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黄金水道”再启繁忙新程 ·  20 小时前  
德州晚报  ·  东方红路一路段,今起封闭施工! ·  23 小时前  
鲁中晨报  ·  事关房地产,淄博最新要求 ·  昨天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特斯拉到访山东高速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青海、宁夏考察纪实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 公众号  ·  · 2024-06-24 17:21

正文

本文字数: 5800字

阅读时间: 约12分钟


“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青海、宁夏考察纪实

火车在宏阔的黄土高原上疾驰。它穿过山峁,同江河擦肩,驶过沉淀了厚重历史与璀璨文明的黄土地。


在延安出席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马不停蹄来到青海、宁夏。这次来西北,一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贯穿始终。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此刻,正是在共同开拓、耕耘、奋斗的土地上,去思考民族关系、民族工作,去探寻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矢志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


调研时间的选择也颇具深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接续发展。五十六个民族如何在多元中铸就一体、在一体中百花齐放?调研,给出了答案。


下个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将启。如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凝聚民族团结进步的力量?调研,给出了指引。


青海和宁夏同属西部。就在两个月前,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召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调研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学校、古刹、社区,察情、问计、明理,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五十六个民族,无论是这个民族还是那个民族,我们都是同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大家庭。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好。团结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协作

“坚持全国一盘棋”


6月18日,到西宁第一站,总书记就来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


果洛,地处青海东南部,海拔高、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上海投资,为果洛在西宁援建了一所寄宿制中学。


从199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拉开帷幕,到新时代升级为东西部协作;从给钱给物,到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协作格局,资金流、资源流、技术流、人才流向西部奔涌。就拿青海来说,“党中央部署北京等6省市、清华大学等23所高校对口援青,其中教育援青实现了各学段、各地区、人才资金项目全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是亲历者、推动者。就在前不久,总书记还给四川省南充市之江小学学生写了回信,那正是他在浙江工作时关心推动的对口帮扶学校。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校长常途来自上海。食堂、宿舍、教室,学生构成、课程设置、体育锻炼,他将这里的情况详细介绍给总书记。


一进食堂,饭菜飘香。习近平总书记走到菜谱前,细看菜价。


“荤菜不超过6块钱,素菜3块钱以内。保证10块钱就能吃好,每个月还有生活补助。”


听了介绍,总书记叮嘱道:“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首先是原料采购,一定要是合格的、没有问题、安全的。然后储藏的过程、制作的过程都要注意卫生。在这个基础上饭菜可口,让孩子们吃得营养健康。”


宿舍窗明几净,房间里还有洗手间。隔壁盥洗室内,洗衣机、吹风机也一应俱全。总书记关切地问:“冬天都有热水吗?”


“全天候供应热水,保证孩子们的洗漱。”


教学楼内书声琅琅。走廊上挂着书法作品,笔墨或遒劲或娟秀,有的略显稚嫩。总书记放慢了脚步端详。


高一(1)班的孩子正上思政课,主题是“新时代、新家乡”。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国家观、民族观,要从第一颗扣子扣起。


“我的家乡在果洛州班玛县。”起身说话的女孩名叫尼东拉毛。她举起一幅画作,云端下如诗如画,“以前去放牧的时候要紧跟在牛群后面,牛丢了要满山去找。从骑马放牧,到后来骑摩托车放牧,再到现在有的人家用上了无人机放牧,我的家乡更现代化了。”


“家里这些电器都有吧?”习近平总书记指着画作问。“有!洗衣机、电视机,样样齐全。”


“家里有多少头牦牛?”“五六十头。在牧区人家里算是个中等规模。”


“你们会骑马吗?”听了这么一问,同学们都笑着回答:“会!”


总书记亲切地说:“从牧区来到这里,生活习惯会有一些改变,但你们的人生会有更多的机会。”


高个头的男孩杨顶站起身来:“习爷爷好,我的家乡是果洛州久治县。以前因为交通运输条件差、冷藏技术差,牛羊肉不容易保存。现在,日子大变样……”


广袤中国的沧桑巨变,发生在每一个山脚、每一条河流、每一户人家。


把目光望向历史,能更深切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天翻地覆的改变。“思政课讲近代史吗?”总书记询问。


师生们争相回答:“讲过!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南湖红船……”


习近平总书记颔首赞许:“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离开教室时,总书记注意到坐在第一排的“小眼镜”。


“眼镜有多少度?”


“一个350度,一个300度。”


“你们班戴眼镜的多了一点。孩子们要注意保护好眼睛,加强体育锻炼。”


广场上,人山人海。师生们簇拥着总书记,如高原正午的阳光般热情。


“坚持全国一盘棋,相互帮助,特别是沿海地区要帮助西部地区,发达地区要帮助欠发达地区,都要找准角色。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教育对口帮扶,要把孩子们培养好,这有深远的意义。”


此情此景,有的孩子听着就落下泪来。总书记亲切地望着师生们:


“要珍惜这样的好条件。要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努力为自己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19日下午抵达宁夏。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就关切询问了闽宁镇的近况。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牵头负责闽宁协作对口帮扶。从“干沙滩”到“金沙滩”,从“移民吊庄”建闽宁村到发展振兴成为闽宁镇,20多年过去了,总书记一直挂念着那里的乡亲们。


“真正触动我对扶贫下那么大的决心,除了自己的经历,就是看了西海固。”


“听说现在建设得很好,也有了特色产业。过去这么艰苦的一个地方,变成了出葡萄美酒的地方,令人感慨和欣慰啊!”


古刹

“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


青海,联藏络疆,邻甘通川。自古便是多元文化交融、民族沟通交流的要道。


西宁,地处壮美的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聆听过唐蕃古道上的驼铃声,见证过历史风云的宏觉寺,就坐落在古城西宁的城中区。


寺前院落,宏觉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噶尔哇·阿旺桑波敬献哈达,僧人们提香炉、持宝伞,迎接习近平总书记。


宏觉寺这座千年古刹,在增进历代中央政府与藏传佛教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也见证了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关心推动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的光辉历史。


历经沧桑,弦歌不辍。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常设于宏觉寺的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展陈。


“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把新时代党的统战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做得更好。”


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一座古寺映照出历史演进和变迁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新贡献。”


走出大殿,僧人们捧着哈达,欢送总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奋斗。希望青海藏传佛教界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位于果洛腹地达日县的查朗寺。


查朗寺,见证了五星红旗升起后果洛草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承载着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党的拥戴之情。70多年来,查朗寺始终弘扬光荣传统,把爱国爱教作为立寺之本。


“这对做好民族工作、宗教工作还是有启发意义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加强对宗教界思想政治引领。”


家园

“社会治理的重心应该放在基层”


社区,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多民族聚居的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


70多年来,各民族联系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互嵌式的社会结构下,如何有序运行、和睦相处?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便民服务厅、社区卫生站、爱心超市,二楼的“才艺堂”、舞蹈室,总书记挨个屋子看。


便民服务厅内,社区工作人员紧忙活。有的做社保,有的沟通妇联的事,有的正处理老兵热线,有的刚入户家访回来。


老家在哪里,学什么专业,在社区干了多久,收入怎么样,属于什么用工性质,下一步有什么打算……习近平总书记问得格外细。


“现在社区工作,和过去比怎么样?”


“中央发了减负文件之后,社区填报的表格少了,工作更聚焦了。”


“社会治理的重心应该放在基层,城市里社区为老百姓服务最直接。”总书记亲切地说,“一个社区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看到社区的队伍比较稳定,工作热情很高,我还是比较放心的。社区党组织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党组织建好建强了,社区工作就有了主心骨。”


“才艺堂”里剪纸、刺绣、纳鞋垫,舞蹈室里的民族歌舞节奏欢快。一静一动,勾勒了社区老年人的美好生活。


“社区要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把为居民群众的服务做深做细做到位,努力越做越好。让退休居民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


走在社区,阳光、绿道、楼房,处处是生机。汉、回、满、蒙、藏等各族群众在这里和睦相处。


居民赵守成,将总书记迎进家门。


“这都是回族的食品吧?”习近平总书记指着客厅茶几问。


“这是馓子,这是油香……”


屋里的气氛很是轻松。


从就业到收入,从医保到教育,总书记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


赵守成的孙子上五年级,一堆奖状里最耀眼的是年级跑步第一名。总书记肯定道:“孩子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社区居民听说总书记来了,都聚在了社区广场上。


总书记来到居民群众中间,亲切地向大家问好,现场气氛格外热烈。


“民族团结非常重要,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共同奋斗,一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些年,山高路远、严寒酷暑,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深入民族地区。


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总书记盯紧了民族地区、民族群众。2016年在宁夏考察,他曾“就地取材”比喻道:“就像六盘山是当年红军长征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一样,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


征途漫漫,而今迈步从头越。青海、宁夏这些地区的担子仍然不轻。


在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45个县市区,有42个脱贫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个任务要始终抓在手里,决不能出现成规模的返贫。在乡村振兴任务中整体推动。”


“安民可与为义”。做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强调为民情怀:“要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


去年12月的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进度,总书记一直放在心上。这次来,他叮嘱要继续做好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发展

“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给资源富集的民族地区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无限机遇。


党的二十大后,每到各地调研,习近平总书记都在谋划部署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篇章怎么去谱写。把握战略定位、结合本地特点,既展所长,又聚合力。


这次对青海,总书记在汇报会上提出了四点要求,事关产业、生态、民生、民族,环环相扣、统筹兼顾。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中国发展到今天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对青海而言,长江、黄河、澜沧江从这里浩荡东去,哺育中华民族。三江源生态攸关民族安危。


听闻当地致力于“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就是你们最大的贡献。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青海正着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清洁能源、盐湖化工、生态旅游、有机农畜、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齐头并进。亘古的高原,借风光之势,将绿电外送范围拓展到15个省份。


汇报会上,总书记进一步明确青海产业“四地”建设方向:“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2016年到青海考察时,他专程去了趟盐湖,提出明确要求。这一次,当地负责同志汇报了新进展,依托储量居全国第一的盐湖钾、镁、锂资源,支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全国钾肥77%是青海提供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