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适成都探店合作:17780507913 合作微信:cdmm8899
城市的记忆,总躲在一些老街老巷里,就像成都的
五世同堂街
。
一听街名就觉得有故事。这里,还真的有故事。这里曾是成都不少学子追梦的起点,也是在抗战时文人们的聚集地,
更是
一条因一个五世同堂的家庭而得名的街。
整条街长180多米,宽不过6米。
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也没有什么富贵显赫的状元门第。有的,只有一段家庭和睦融洽的佳话。
在清代乾隆年间,这里住着一个富贵人家,姓张。张家五代同堂而居,和睦相处,人丁兴旺,而家族最年长者有百岁,这在当时,算是少有,也被认为是极为吉祥的事情。如此喜事传到了京城,传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里。
乾隆听后,特亲笔赐诗为贺,国史馆也题写了“五世同堂”的匾额,整条街也因此被称为“五世同堂街”。
不同于平常整洁的街道,五世同堂街这里有个特别的习俗——不清苔藓,来往的人们都认为摸一把苔藓,才是瞻仰了这里“人丁兴旺”的福气。
据说这个习俗源于戏剧家陈白尘先生。由于读了老舍的《四世同堂》,陈先生好奇之下来了这条街,游览时他被整条街的魅力所吸引,一不留神脚下踩到青苔滑倒,虽没摔伤但却沾了一身青苔,为了缓解尴尬,陈先生巧言说:“这里可没有纪念品,看来只有我能带走五世同堂的福气喽。”
在成都应该很难找到五世同堂的家族了,所以这条街不仅承载了一段历史,更承载了人们对家庭的依赖和向往。
在这条150来米长的街上,有一所中学(成都二中,现在的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一所创建于1953年的幼儿园和两座不算大的工厂,大小院子十几个。
每逢上学放学和上下班高峰时段,总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因而,这条街总是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气息。
真的很难得在城市钢筋混泥土的建筑下,还能看到像五世同堂街这样的一丝丝绿意。青砖灰墙,让人一下子被这一处,隐藏在闹市中心的静谧小街所吸引。
行走在这里,时光是缓慢的,是柔软的。
或许在拐角处,能看到一块磨的发亮的青石板;在小巷深处,遇到一位满脸皱纹摇着蒲扇安详行走的老人;抬抬头,竟然看见一只在墙头慵懒伸着腰的大黑猫…
都是岁月的痕迹。
而几百路开外,还有个和五世同堂街相连的小巷,叫“五昭路”
。就在隔壁网红“红星路35号”旁边,但跟它比起来,五昭路就像是网红面前的小透明。
没有叽叽喳喳的人群和七七八八的自拍杆,
五昭路有颗小清新的心,但却是一副老街巷的外表。
这是条极其隐秘的小巷,如果不是刻意寻找,很容易就一晃而过在嘈杂的车水马龙里。要
走进小巷深处,才会发现里面的别有洞天。
这里像是
一片隐藏在繁华大都市里的“世外桃源”,
老成都与繁华大都市两种生活方式的一块儿调色盘
,在这里大可以放松心态、放慢生活节奏,度过那么一段悠然自在的时光。
茶铺、木艺、买手店,分立小街道的两旁,没有炫目的店招,甚至连名字都要仔细找才看得到。但
穿过这条街,就能知道成都人为什么总是对生活“不急不躁”
。
除了这些个性文艺的小店,鲜有人会留意巷子里还有一家开了20来年与这些小店比邻而居的老中药铺。
这家店依旧保持着老成都原有的生活方式,为这条越来越现代、越文艺的小巷平添了不少人情味和烟火气息。
走到小巷尽头,巴适妹还发现了一家小店,门头特别小,卖得东西还不少:手工冰粉、炸土豆、凉皮凉面这些。那天去的时候,看到有很多附近的居民来吃。
手工冰粉儿巴适妹一定要使劲为它打call!有红糖、三鲜、玫瑰三种味道可以选,强烈推荐给你们,一定要去试一下三鲜味,这是巴适妹最近喝过最好喝的一款!
没有加很多复杂的东西,就小时候吃的那种红糖和醪糟,还有点银耳。还原了冰粉的本味,而且店里面的醪糟很新鲜香甜,醪糟的味道比较重,是老板自己酿造的。
玫瑰口味的也相当不错,玫瑰是老板从定期从昆明人工带到成都的,而且他们家是用这种饮料杯杯装起的,喝之前用吸管把里面的红糖搅匀,一口吸入,超满足!
炸土豆也是让巴适妹惊艳了一把,在等的时候,竟然闻到了菜油香,老板真的是很舍得很良心~要去吃的话,巴适妹建议可以喊老板娘少放点辣椒,她家自己做的油辣子辣味有点狠喔!
野蛮生长的时代在消逝
车轮在无可避免地向前行
趁着这些老街老巷子还在
我们找个时间,带上朋友和钱包
去走走吧,感受不一样的成都味儿~
文|爱撸猫的巴适妹
图
|玉梅儿
转载请注明来源
合作QQ|2261938165
巴适妹微信|cdbsm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