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药时代
药时代,原医药研发社交平台,致力于成为中国医药研发界朋友们知识拓展、思想碰撞、合作共赢的高科技自媒体家园,和文字、音频、视频频频俱到的多媒体平台。线上互动与线下活动有机结合,跨界创新。热烈欢迎您关注药时代,共同谱写中国医药研发新时代!
51好读  ›  专栏  ›  药时代

厉害了!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全球首发

药时代  · 公众号  · 药品  · 2017-05-28 09:18

正文

(作者:王潇雨  来源:健康报)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全国心血管病患者逼近3亿!如果能够绘制出全国的心血管健康地图,看看哪里更健康,为什么?哪里不理想,如何改进提高?那将帮了大忙,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5月26日,在上海权威发布的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不仅成就了我国心血管病专家的世纪梦想,也将为我国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控注入强劲动力。


这份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健康报》社共同在第11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发布的指数体系,全面勾勒出我国心血管健康防控的版图,首次建立起了国家层面的心血管健康指数的大数据,不仅是我国目前维度和数据评估最权威的大型综合心血管健康指数,同时也是全球首个国家级高度立体扫描心血管疾病防控的综合性指数评估。


五大维度、

52个细分指标构成综合评价体系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以五大维度、52个细分指标构成综合评价体系,从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危险因素防控情况、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情况、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五大维度进行分析,充分反映了全国及地区人群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心血管病流行和发展趋势,也综合衡量了我国全人群心血管疾病从预防到治疗等各阶段的发展状况、发展模式和治理结构。对于各地在疾病防治能力、政策保障和卫生投入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和改善,这部报告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也势必将全面推动全社会对心血管疾病的重视力度,有助于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下降“拐点”的早日到来。


据了解,《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合作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综合评价处、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药物信息管理处、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中国卒中学会、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等8家机构共同参与,前后历时一年,由流行病学、公共卫生、临床、政策研究等40余位知名专家直接参与编写。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葛均波院士:

近些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爆发式增加,势头得不到遏制,究其原因是我国在心血管方面预防做得不好。应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危机,应当把提升心血管病的防治水平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心血管病的防治战略,实现国家整体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的提高。


新形势下,大国健康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必须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可防可控,对危险因素加强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体防控的效果和质量。我们通过《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的建立,希望能够反映全国及地区人群整体心血管健康状况,能够了解心血管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评价心血管病防治水平,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力争早日实现“拐点”。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 霍勇教授:


指标筛选遵循了科学性、代表性、全面性、可获得性4大原则。高血压、高血脂等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最为密切,均有科学依据。同时,心血管的健康指数并非几个指标就能够反映,52个指标是具有代表性的,而非包罗万象,但要求全面。指标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非常重要,同时未来通过稳定途径,有规律地获得数据。 


未来《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的发展要做到三点。首先,指标发布制度化;第二,发布各省的改善情况。哪些省份改善最快或是有所恶化,需要密切关注;第三,细致区域划分,目前以省为单位,未来考虑精细到市为单位。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525计划”提出,在2025年之前,在世界各国要将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降低25%。这些慢病中,50%是心血管疾病,所以心血管疾病防控对实现“2525计划”至关重要。另外,在慢病防治领域,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最多,并且经过科学证明是有效的,也期待通过《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为其他慢病防控提供借鉴。



《健康报》社

周冰总编辑: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健康中国的实现,需要全方位的布局。我国心血管健康的防控工作,不仅需要疾控部门、临床医生、政策制定者,媒体同样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向公众传播心血管健康知识,增强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使社会不同部门实现心血管健康防控的整体联动。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刘静教授:


2016年5月29日《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项目启动。经过5场专家会,9场工作组会议,两轮德尔菲法调研问卷后,确认了5大维度52个指标。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研,最终确认每项指标的权重。


经专家组讨论,《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中所引指标需满足三点:数据可及性指标、有效干预性指标、正向指引性指标。根据全部相关指标、主要核心指标、可获得性指标的制定规则,充分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中国分省疾病负担研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2016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等现有可靠性数据库,获得数据可及性指标;可干预指标更具纳入价值,增强指标敏感度,可早日促成目标实现;正向引导并辅助国家及地方政策与方针的实施与落实。


经过专家切磋,《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最终确定了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危险因素防控情况、心血管病救治情况、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五大维度构成。


这五大维度将影响心血管健康的核心要素系统有机地整合了起来,在此基础上,五大维度细化为52个指标:心血管疾病流行维度,细分为早死亡概率、患病率等5项指标;危险因素暴露维度下设行为、代谢性指标、PM2.5浓度等11项指标;危险因素防控维度包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成功戒烟率13项指标;心血管病救治维度包括救治能力、救治过程、救治结局15项指标;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能力维度涉及政策、卫生费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防治体系建设等8项指标。与此同时,通过数据比对,各地区人群心血管健康的指标也一目了然。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周脉耕副主任: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中的各项指数在尽量保证科学性的情况下,更加强调其背后的公共卫生意义。各省的位次和分值都是相对的,各省在每一个维度都存在着进步的空间,即使得分很高的省份;关注各省排名的同时,更应关注自身的弱项,从而为将来的进步找到着力点。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

数据大揭秘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

总体结果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17》

(满分100分)



各省5个维度得分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健康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孔灵芝在发布会上提醒,各省市不应过度关注总体排名,而是应当客观分析具体得分项,尤其是得分较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地区,应有的放矢,选择重点薄弱关节突破;各省市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疾病数据监控系统,提升全社会疾病防控意识,全民参与,全面提升心血管疾病防控能力。

文/健康报记者 王潇雨


药时代,新时代!我们共创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