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从救陈塘关到救活影院 哪吒2创造影史纪录背后 ·  16 小时前  
秦朔朋友圈  ·  经济第五城,广州还是一座沿海城市吗? ·  昨天  
贵州药监  ·  服务业继续发挥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 ·  3 天前  
贵州药监  ·  服务业继续发挥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19年19个诺奖!我们在谈房价,日本人在抢诺贝尔奖!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10-10 17:24

正文

本文为天天说钱团队原创作品

当国内民众还在关注房价涨跌的时候,日本又悄悄地摘下了一枚诺贝尔奖。

过去的三天,201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化学奖项均已出炉,今天文学奖获得者也将揭晓。

和平奖和经济学奖还未颁发,但昨天的化学奖掀起了热议,因为 日本又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了。

昨天(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 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美英日三人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他们对锂离子电池方面的研究贡献。


新闻性不在于吉野彰这个名字,而在于他是日本人,这是日本自2000年以来19年的时间里,第19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

19年19位诺贝尔奖得主,平均每年一个。 更为关键的是,这19位诺奖得主,皆是自然科学奖(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

而如果算上所有的,日本自1949年第一次获得诺奖以来,已有27人获得诺贝尔奖,除了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奖与佐藤荣作的和平奖外,其余均为自然科学奖。

无怪乎,在全球都在讨论日本经济失去20年的当下,它的医疗、科技实力仍位居世界前列。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
注:带星号的为日裔美籍人


如果除去带星号的日裔美籍人,日本2000年以来诺奖得主也只减少1人而已,仍有18位。意味着,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完成概率更高。


美国虽然是诺奖大户,但这些人里面,有一多半是后来移民过去的。尤其是二战时期,一大批犹太人的加盟。


有人做了统计,2000年以来,美国在本土受教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25人;而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则为19人,在2000年之后的排名中,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排在前面的分别是美国、英国)。

按人均获奖比例看,日本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黑马”,获奖人数堪称“井喷”。

中国截止到目前,官方统计口径中的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只有两个,一位是2012年获得文学奖的莫言,一位是2015年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

虽然有不少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比如杨振宁、李政道、高锟、丁肇中等,但土生土长最后获奖时仍是中国国籍的,只有两位,不到我们邻国日本的零头。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中国人获诺奖的人数这么少?为什么日本获奖人数这么多?

是中国人不够聪明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中华民族是世界公认的智商最高的两个民族之一,另外一个是犹太民族。

二战期间,德国的日耳曼民族与日本的大和民族均自诩为最高贵民族,分别开启了对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大屠杀模式,就与这一点有关。

既然比日本人聪明,那么为何我们的诺奖比日本少那么多?

首先,日本的教育制度好。

中国与日本的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灌输,后者是培育。

从小到大,从学校到家庭,大人们和老师都在给我们的孩子灌输知识,教他们怎么做怎么做,要记住哪些知识点,有些东西不理解就先死记硬背,一切都是为了最后的那场考试。

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多数人才,都是考试的好手,所以我们中国人考试世界一流,无论是世界性的奥数比赛,还是物理竞赛,总能摘冠,却缺乏实践性。

日本教育注重的培育,而非灌输,让孩子们释放自己的天性,以自己的好奇心推动寻求知识。

日本有一位诺奖得主就说过,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新一代科学巨匠的路,理应无比珍视、精心培育、不断激励和呵护。

两种教育模式下,前一种应试教育可以培育出理论高手,后一种则更能培育出真正的实战人才。

其次,国家重视。

当然,我们国家也重视人才培养,也重视科学探究。相比之下,日本更重视。

日本战后恢复经济建设时,就开始重视科技发展。1960年,日本在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之时,也制定了“振兴科学技术的综合基本政策”,提出要将每年的研发经费占GDP比重,逐渐提升到2%。

这个目标70年代初便达成。

截止到2017年日本的研发经费占比已经高达3.22%,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大陆研发经费规模虽然世界第二,但研发占比要比日本低得多,只有2.18%。

2017年各地区研发经费与占比

1995年,日本又通过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制定了多个关于科学发展的五年计划,试图通过这些战略举措,将日本建设成为:能够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为世界作出贡献的国家;有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

2001年,日本更是提出了“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势要将日本打造成引领世界的科技强国。

除了研发经费与规划上的重视,日本对科技、知识的尊重还表现在钱上。

日本的钱币上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印的不是元首或者开国元勋,而是知识分子。

比如一千元日币上,旧版上面印的是作家夏目漱石,2014年改版后,印的是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学家。

旧版1000日币,夏目漱石

新版1000日币,野口英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