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本订阅号将以读者会的形式,定期发布新书资讯、读书活动,记录书内书外生动故事,搭建传播学术文化,沟通读者、作者、编者的信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确认了:今夜抵达湖北!挺住! ·  昨天  
湖北经视  ·  胖东来回应“红色内裤掉色、过敏” ·  昨天  
湖北经视  ·  不要去!不要去!已致一人不幸遇难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太突然!著名相声演员去世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斯人已逝 精神长存丨清明节,致敬逝去的作者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 公众号  ·  · 2024-04-03 16:19

正文

专业


文史哲



又是一年春草绿,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节到来之际,

谨以此文

纪念

已经远行的作者们。






冯天瑜先生

(1942—2023)


冯天瑜,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国史学会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荆楚文库”总编(之一)、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和台湾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明清思想史、地域文化史研究,创建了新时期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范式和叙述框架,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史学科的主要领军人物之一,其中国文化生态论、中国文化特质论、元典精神论、新民本论、历史文化语义学等学说影响深远。独著和合著有《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中华元典精神》《“千岁丸”上海行》《新语探源》《中国文化生成史》《“封建”考论》《中华文化史》《中国古文化的奥秘》《解构专制》《晚清经世实学》《辛亥武昌首义史》等,结集为《冯天瑜文存》20卷。


冯天瑜先生在我馆出版有《周制与秦制》(2024年)。



孟凡人先生

(1939—2023)


孟凡人,1939年8月生于辽宁省义县,196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到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边疆考古研究室主任、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片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先生学风严谨求实,研究范畴广泛,特别在边疆考古学和汉唐考古学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他曾在安阳殷墟、西安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元大都、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洛阳汉魏故城、新疆吉木萨尔北庭故城和佛寺遗址等处进行考古发掘。先生对新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调查工作,1979年开始对新疆吉木萨尔北庭故城和佛寺遗址的考古开启了北庭考古40多年的序幕。1988年,西大寺连同北庭故城遗址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北庭故城又被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他曾三次进楼兰考察,并参加发掘一些重要遗址,对新疆地区历史时期考古学和史地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曾出版《北庭史地研究》《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楼兰鄯善简牍年代学研究》、《丝绸之路史话》《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新疆考古论集》《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北庭和高昌研究》《楼兰新史》等,主编了《中国考古学·宋辽金元明卷》《明代宫廷建筑史》《明朝都城》《辽代至清代都城形制布局研究》《辽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研究》 等。


孟凡人先生在我馆出版有《楼兰新史(增订本)》(2023年)《北庭和高昌研究》(2020年)。



徐文堪先生

(1943—2023)


徐文堪,浙江湖州人,1943年10月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曾在上海市新晖中学任教,1977年起参加《汉语大词典》编纂工作,先后任职于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编纂处,为《汉语大词典》第一版、第二版编委,《辞海》第七版编委,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所兼职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美国亚洲学会(AAS)会员。著有《吐火罗人起源研究》《外来语古今谈》等,译作有《中亚文明史》(第二卷,合译)、《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合译)等。


徐文堪先生长期从事语文辞书、社科人文图书的编纂出版工作,致力于国际汉学、中西交流、语言学、人类学等的研究和介绍,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交流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徐文堪先生在我馆出版有《吐火罗人起源研究》(2018年)。





朱绍侯先生

(1926—2022)


朱绍侯,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11月21日生,辽宁省新民市人,1946年考入辽宁省立沈阳师范专科学校,1948年考入东北大学教育系,1949年转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5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部。他此后到河南大学任教,曾任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任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等职。


朱绍侯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主攻秦汉魏晋南北朝及中国农民战争史,是国内史学界研究中国古代军功爵制度、户籍制度、治安制度的开拓者之一。


他已出版的专著有《军功爵制试探》《军功爵制研究》《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雏飞集》《汉元帝成帝传》(合著),主编的著作有《中国古代史》(上中下)《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昏君传》(上下)《中外历史人物传·中国古代史卷》《中国历代宰相传略》等。


朱绍侯先生在我馆出版有《军功爵制研究(增订版)》(2017年)《军功爵制考论》(2008年)。




张祥龙先生

(1949—2022)


张祥龙,1949年8月生于香港九龙。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82年获学士学位。1986年赴美学习哲学,1992年以论文《海德格尔与道家》获得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2012年任教于北京大学,2012年自北京大学哲学系退休。同年10月至2017年9月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一级教授。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讲座教授。2021年9月任博古睿研究院中国中心博古睿学者。2022年6月8日晚,张祥龙先生于北京家中因病安然辞世。


张祥龙先生为学,融通中西古今,在东西方哲学比较、现象学和儒家哲学和中西哲学比较等领域成就斐然;主要著作有二十余部,包括《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四卷本)、《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现象学导论七讲》、《家与孝》、《中西印哲学导论》等。


张祥龙先生在我馆出版有《张祥龙文集》(2022年)《儒家哲学史讲演录》(2019年)等作品。




孙立群先生

(1950—2020)


孙立群,1950年4月15日出生,天津市人,中共党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南开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工会主席、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等,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著有《中国古代士人生活》、《中华文化通志·社会阶层制度志》、《士人与社会·秦汉魏晋南北朝卷》、《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等及合著合编的专著、教材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天津市社科奖、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省部级奖励。


孙立群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历史学院讲授中国古代史30余年,所开课程有“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士人史”等,广受学生好评。其主持的“中国古代前期史”课程,曾入选天津市精品课程。


2006年起,孙立群开始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合作并担任多期主讲,先后主讲“吕不韦”、“李斯”、“范蠡”、“我读经典之解析《韩非子》”、“千古中医故事之扁鹊”、“从司马到司马”等题目,深入浅出、客观公正,誉满海内外。


孙立群先生在我馆出版有《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2014年)。




李学勤先生

(1933—2019)


李学勤,1933年出生于北京,195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至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1954年至200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5至1988年任副所长,1991年至1998年任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成立后,任第一、二届委员。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第二至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03年起全职回母校清华大学工作。先后任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与名誉理事长、楚文化研究会会长与名誉会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与专家组组长。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2019年2月24日0点11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出版《殷代地理简论》《东周与秦代文明》《新出青铜器研究》《比较考古学随笔》《走出疑古时代》《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古文献丛论》《周易溯源》《文物中的古文明》《通向文明之路》《三代文明研究》《夏商周文明研究》《青铜器入门》《清华简及古代文明》等学术著作40余部。


李学勤先生在我馆出版有《 夏商周文明研究》(2015年)《青铜器入门 》(2013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