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生大学
学习学习再学习,七年就是一辈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金学子  ·  真“财”实学 | ... ·  昨天  
财金学子  ·  真“财”实学 | ... ·  昨天  
考研斯基师兄  ·  腿姐|25技巧班笔记【思修】 ·  6 天前  
考研斯基师兄  ·  腿姐|25技巧班笔记【思修】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生大学

比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

新生大学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4-05 08:18

正文

   
 阅读时间
 5 分钟


温柔学姐:你需要的,只是一本好书。


    ▲


假如让你独自生活在一个地方,并且只能带一本书,你会选哪一本呢?

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对于书的评判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同样一个人,阅历增长之后,对书的要求会不断变化;同样一本书,时隔多年再读,也可能会读出新的感悟。

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书中的精髓,不知不觉间提升了素养。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优秀的人对话。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找到一本好书呢?


很多人买完书后,都会束之高阁,白白蒙上一层灰尘,甚是可惜。

有人说这是拖延症,我却不这么认为。

试想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做事会毫不拖延呢?有需要的时候。

因此,买来书却不看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感觉不到对这本书的需要。

那么,什么是目前需要的书呢?

举个例子:你要考研,那么各门课的专业书籍就是必备的书,不看就很难考上研究生。

工作需要从业资格证,那么资格证考试所需的教材就是你目前最需要的书。

另外,如果了解某些学科的知识,能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这也是你当下需要的书。

当然,读书的意义有很多,有的书指导生活、工作,有的书拓展思维、视野,有的书则是为休闲、消遣。

不同的书籍能够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因而在选书前需要想明白读这本书是为了什么。




明确读书目的之后,我们再来说说如何找到一本书。


个人喜好
 
如果你有喜欢的书、喜欢的作者,顺着他们就会找到更多的书。

优秀的人总是相互欣赏的,你手头的书不错,那么作者推荐的书也不会差。

稍微用点心,你就能在喜欢的书中发现作者认同的人,或是赞同的观点。

根据这些信息,再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找到相关的作者或书名。简单来说就是,当你喜欢一个作者,就很有可能也喜欢 TA 喜欢的作者。

如果你觉得自己特别认同某位作者的观点,就去找 TA 的其他书来读。

这种方法类似于顺藤摸瓜,比如我在读刘未鹏的《暗时间》时,又接着读了《奇特的一生》、《别做正常的傻瓜》、《怪诞行为学》等。后来,又通过搜索找到了他的博客,获益良多。

我有个朋友,在读完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之后就彻底沦陷了,紧接着读完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

当然了,你并不需要把感兴趣的书立刻买来,因为囤书没有任何意义。

我的建议是建立一个文档,专门收集书目,并按照主题归类。等到需要读的时候再去买,既有利于主题阅读,还能有效避免 “囤书”。

时间久了,还可以形成自己的阅读系统。

基础书单

流传于网上的书单实在太多了,我个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检索:


书评网站、电商网站。


这两类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 :同类推荐

举个例子,我当初在找心理学相关书籍时,从《心理学与生活》开始延伸,找到了《动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等。

此外,在书评网站上还会有很多专业人士列出的书单可供参考。

如果你有一本特别喜欢的书,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去寻找同类书籍,再结合网友评价,就能找到更多你喜欢的书。

此外,电商网站还会根据你的浏览记录和购买记录,推荐出你可能喜欢的书。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找书虽然方便,但是很难保证找到书籍的质量。

毕竟,购书网站很多都是以商业书为主,有些评论还带着浓浓的软文性质,真正有价值的书还是需要自己去发掘。


不过,作为寻找入门书籍的途径,已经很不错了。


他人推荐

前一阵子想了解心理学,就去咨询了心理学专业出身的朋友。

他告诉我《心理学与生活》是基础入门读物。虽然内容很多,看起来也不容易读下去,但我还是决定一点一点读完。

找他人推荐,首先是通过对目标领域有所了解的专家、大牛、朋友,获得最初的入门读物。

其次,就是注意他们平时都在读什么书。

有句话说的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模仿 TA 做的事。

想跟谁学习,就去关注 TA 的朋友圈、公众号、微博、豆瓣、知乎等。

作为领域内 “见多识广” 的人,肯定能发现更多更好的书,跟着他们的学习思路走,一般都错不了。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是直接向他们请教,听他们讲讲读书心得、人生体会,收获自然少不了。

另外,参加读书会,也是很好的方式。在读书会里,你可能会遇到与你兴趣相近的朋友,交流读书心得,讨论书中内容,也会有长足进步。


专业论文
 
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某个领域,还可以去读领域内有名的论文。

每一篇论文最后,都会附上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基本都是有很高参考价值的内容,你想找的书很可能就在其中。



所有的书单其实都是参考,找到书之后,我们还需要对书的内容进行判断,以判断这本书是不是值得一读。


适合自己

翻阅书的目录、前言、后记,了解主要内容。

如果可以试读,就找吸引你的部分读一下,一看文风是否适合,二看文中论证是否有理有据。

最后,去各大网站找找相关书评。其中有专业人士,也有大众评价,综合着看看,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书名

鸡汤时代,标题党泛滥,很多关键字大家都已经自行免疫了,像是 “秒懂!传疯了!真相是!千万!震惊!深刻!” 这一类。

关于书,其实也有很多关键字,比如说 “世界、人生、逆袭、绝境、力量、心灵、灵魂、勇敢、坚强” 等。

这其实就是标题党,想要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同理心,这样的书质量一般都不会高。

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好书也用这一类 “鸡汤体” 书名。这一点,就需要大家自行判断了。


出版社

有格调的出版社是不会出劣质书籍砸自己招牌的,因此选择一个靠谱的出版社会省心很多。

比方说: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等。

同时,各家出版社所覆盖的领域也是不同的。

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出版社偏向文学类;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偏向经济;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则偏向教育。


作者

一般来说,水平高的作者写的书会相对好一些。但是,在这个时代想要获得标签并不那么困难。

这时候,我们更多的要看作者的专业水平,像是在领域内有什么著作、发表过哪些论文等。


长销量

这里的销量不是指一本书卖了多少,而是卖了多久,再版了多少次。

如果一本书销量不错,再版次数也很多,那么这本书一般差不了。


参考文献

一本书如果连参考文献都没有,根本不值得一读。


一辈子时间不长,能读的书其实并不算多。而每年出版的书又不计其数,因而不能毫无选择地盲目阅读。

说到底,选好书的关键在于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书籍的判断。

一方面,我们都在不断成长,视野、思维也在发生着变化。因而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当下需求是前提。

另一方面,读的书多了,想得多了,自然就能分辨书籍好坏。

但是,若只读自己喜欢的书,就很容易陷入思维死角,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毕竟,这是一个充满联系的世界,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些适当的惊喜,打开视野,拓宽认知边界。

说到底,任何人都没有办法为你量身定做书单,你真心喜欢并且适合你的书单,只有你自己知道。

最后,我用思维导图整理了一下找书的思路,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



校订:吴巍、姚色丰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


一句话,一张图



新生大学精选文章,建议你也读一读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相应文章)



 戳原文,了解新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