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刊速览
地刊速览专注科普,尝试用最通俗的语言,对地球科学前沿进行科普式的介绍,一方面希望对地球科学研究人员有所帮助,另一方面向非地学背景人员展示地学之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2024跨境电商“百强榜”》候选名单出炉 ... ·  14 小时前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7日鸡蛋收盘价 ·  昨天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铁路12306崩了?马蜂窝发布国内首个省级旅 ... ·  2 天前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直播带货又“翻车”!辛巴公司被罚175万元 ... ·  2 天前  
电商头条  ·  马云突然现身,地点很意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刊速览

PNAS: 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新解

地刊速览  · 公众号  ·  · 2024-11-18 11:39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最新研究,该研究发现中大西洋岩浆省早期喷发是快速“脉冲式”的,这种喷发会导致大量二氧化硫释放并形成“火山冬天”,导致生物灭绝。结合古地磁分析、天文年代学等技术,揭示了火山喷发与生物灭绝之间的精细联系。研究强调了结合高精度年代学、古地磁学和生物地层学数据的重要性,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历史上重大地质事件和生物事件之间的联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大西洋岩浆省早期喷发是快速“脉冲式”的。

这项最新研究发现,中大西洋岩浆省的早期喷发并非连续不断,而是短时间内爆发了一系列快速的“脉冲式”喷发,每次喷发持续的时间不到一百年。

关键观点2: 火山冬天导致生物灭绝。

快速的脉冲式喷发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形成硫酸气溶胶,像给地球打了一把巨大的“遮阳伞”,反射阳光,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形成“火山冬天”,很多生物来不及适应就会灭绝。

关键观点3: 古地磁分析等技术揭示了火山喷发与生物灭绝的精细联系。

研究人员通过古地磁分析、天文年代学等技术,揭示了大规模火山喷发与生物灭绝之间的精细联系,强调了结合多种学科数据的重要性。


正文

【导读】 近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文章,通过分析 火山 熔岩的磁性变化,结合地质年代学研究, 发现 中大西洋岩浆省 早期喷发是快速“脉冲式”的。 这种快速喷发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硫的屏蔽层,导致地球骤降气温,形成“火山冬天”。这让很多生物来不及适应就灭绝了。 这项研究 揭示了大规模火山喷发与生物灭绝之间精细的联系。

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最严重的三次分别是二叠纪末、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这些大灭绝事件通常与大规模火山活动(即大陆溢流玄武岩喷发)有关。

三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为恐龙的崛起铺平了道路,也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地球生态系统的形成。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 大西洋 岩浆省 Central Atlantic Magmatic Province ,简称CAMP)的火 山喷发是 三叠纪末 大灭绝的罪魁祸首。 但是,火山喷发究竟是如何导致生物灭绝的呢? 是岩浆的直接焚烧? 还是火山灰遮天蔽日? 最新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更精细、更复杂的答案。

科学家们通过古地磁分析(Paleomagnetic analysis)技术, 结合了已有的天文年代学、铀-铅年代学以及生物地层学信息 ,分析了 大西洋 岩浆省 熔岩中的磁性变化,发现 大西洋 岩浆省 的早期喷发并非连续不断,而是像机关枪一样,在短时间内爆发了一系列快速的“脉冲式”喷发,每次喷发持续的时间竟然不到一百年!

这些快速的脉冲式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会在大气中形成硫酸气溶胶,就像给地球打了一把巨大的“遮阳伞”,将阳光反射回太空,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形成所谓的“火山冬天”(Volcanic winter),很多生物根本来不及适应,就会被冻死或者饿死。

研究人员发现,最早的脉冲式喷发与陆地上的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几乎同时发生。这说明,火山冬天很可能是陆地生物大灭绝的直接原因。而那些缓慢释放的二氧化碳,虽然也会导致气候变暖和海洋酸化,但它们的作用更像慢性毒药,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而不是像火山冬天那样立竿见影。

这项研究强调了将高精度年代学、古地磁学和生物地层学数据相结合的重要性, 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历史上重大地质事件和生物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火山活动对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D.V. Kent, P.E. Olsen, H. Wang, M.F. Schaller, M. Et-Touhami, (2024). Correlation of sub-centennial-scale pulses of initial Central Atlantic Magmatic Province lavas and the end-Triassic extinc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21 (46) e2415486121, https://doi.org/10.1073/pnas.2415486121


本文由"地刊速览"创作,转载请在文章开头醒目位置标注" 本文来源:地刊速览 "。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