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企业家杂志
多年来持续关注企业家阶层的生意与生活。打造最快捷高效的商业资讯交互平台,实现您的商业梦想与精神追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企业家杂志

《乘风破浪》成票房黑马,揭秘韩寒背后的“天使”是如何押宝的

中国企业家杂志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2-10 14: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曾经的作家成为如今的导演,这似乎成为一种风尚。这一次韩寒挑战的春节贺岁档,原本有10多部电影上市,有6部电影临时撤退春节档,最后竞争集中在《西游伏妖篇》《乘风破浪》《大闹天竺》《功夫瑜伽》几部电影上。目前《乘风破浪》票房排名前三,韩寒如愿以偿。


梁宵 编辑 米娜

咆哮的引擎,似内心对父亲愤怒的嘶吼——徐太浪驾驶着赛车一路疾行狂奔,丝毫不理会副驾驶上紧张得面色发白的父亲,直到撞上那艘突然出现的火车:那一刻,车窗扭曲,玻璃迸裂,撞飞的奖杯在徐太浪的脸上“优雅”划过,像铅笔素描一样留下一道清晰的印记。

《乘风破浪》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很少人知道,这个镜头是由50%的实拍和50%的特效结合而成的,编剧兼导演的韩寒甚至为此找来了著名的Pixomondo,后者的《雨果》获得过奥斯卡最佳视效奖,《权力的游戏》则摘得了艾美奖最佳剧集特效的桂冠。

9月28日开机、12月15日杀青、三天后定剪版本即送到了广电总局——尽管一度被质疑是一件赶工的“速成品”,但相比于处女座《后会无期》来说,韩寒在《乘风破浪》上明显花费了更多的心力,更多的资金投入,在试探性的导演转身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之后,韩寒显然决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曾经的作家成为如今的导演,这似乎成为一种风尚, 前有郭敬明的《小时代》,尽管口碑扑街,但是系列电影却创造了票房奇迹,张嘉佳也在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过完编剧瘾后,以导演的身份把自己的小说《摆渡人》搬上了大银幕。

据初步统计,截至2月9日, 乘风破浪当日票房4050万,累计7.64亿。 而在此之前,韩寒曾公开表示乘风破浪 制作成本1.6亿 ,他希望能够收回成本,票房目标实现春节档前三,以不辜负投资人的信任。


这一次韩寒挑战的春节贺岁档,原本有10多部电影上市,最终因竞争激烈,有6部电影临时撤退春节档。最后的竞争集中在《西游伏妖篇》《乘风破浪》《大闹天竺》《功夫瑜伽》几部电影上,目前《乘风破浪》票房排名前三,韩寒如愿以偿。



吴海燕倒不太同意用“作家跨界导演”或“作家跨界商业”来定义韩寒。1月23日,《乘风破浪》亲友预演那一场,吴海燕坐在台下,一边看一边感慨韩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练长跑成为长跑第一,写作可以感动影响一代人,赛车就是五届总冠军,他还同时组了一个电竞团队……

“单一标签很难去定义他,总有一些‘energy level’非常高的人要去探索和追求人生多个象限的极致。” 吴海燕说。

作为华创资本的管理合伙人,吴海燕接触过一些“全能型”的创业者,比如服饰品牌“名堂”的创始人蔡崇达——700Bike的创始人张向东给吴海燕介绍蔡时的原话就是“很出名”: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主编,27岁出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在2015年成为“名堂”的CEO之前,他的上一个身份是畅销书作者。

韩寒是名堂的天使投资人,而韩寒口中的“老蔡”礼尚往来,把“天使”华创资本介绍给了韩寒。

华创资本专注于早期风投,投资方向可以简单概括为“三新”:新金融、新消费、新实业。700Bike、名堂、每日优鲜、下厨房都是新消费领域的代表项目,文创也是新消费板块重要的布局之一。

“像韩寒这样的‘内容创业者’,投资人无需用‘普适性’的规则去约束。”吴海燕认为。

2016年,华创资本对韩寒的上海有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A轮注资,总额6000万元,有树文化是One的出品方,那个时候, “每天推送一幅画作、一篇小说、一个问答、一个东西”的One已经上线三年多,有了3000多万的用户。 同时也聚拢了一大批内容创作者,包括如今的自媒体红人咪蒙。


韩寒在之前的采访中透露,自己旗下的影业公司亭东影业是《乘风破浪》的主控方,投资占电影的一半到一半以上。亭东影业公司以及以ONE为代表的有树文化公司的实际掌控者,都是韩寒。

此前有消息称韩寒的商业宏图是希望通过ONE发掘IP,再通过亭东影业将IP电影化,发展成文化产业链。


蔡崇达的《皮囊》也是在One的平台上被发掘的。最初,作者本人都对销量并不看好,认为几万本都悬,但最终销量却突破了150万册。这一点也是吴海燕所看重的,One已经形成了一个优秀创作者、优秀内容的发现、培养、传播机制。

表面上看,内容创业正在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数据显示, 2016年,宣布获得过单轮超千万融资的“自媒体”项目近40家,一些凤毛麟角的个案更让这个市场变得狂热,比如12缸汽车早就估值1.5亿,而同道大叔则让创始人套现了1.78亿。

但实际上,内容创业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有投资人就指出,这类项目商业模式很难建立,如果能够有所突破,就得脱离媒体这种单一的产品形态。因此,很多资本对这一领域都保持观望,而少有真金白银的投入。

吴海燕说,华创资本目前也没有涉足“单一内容”的项目,投资的主要是内容平台,除了One之外,还有七幕人生、橘子娱乐、十三月民谣、小红花等。

“内容创业,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作为‘百花’里的一支,需要有优秀、独特、成体系的内容产出,就可以了。而要形成一个可规模化的商业组织往前发展,则需要变成一个‘小花园’,形成一个有利于内容创作的生态。”


如今,很多人感叹韩寒“对市场和商业的妥协”,但实际上,在One的运营中,韩寒代入的就是一种商业化的考量,而非单纯的文人理想。毕竟, 内容创作,和把内容作为一个生意来做是不同的逻辑。 实际上从ONE上线的第一年开始,他们就是一家盈利的公司。就像有人对《乘风破浪》的解读一样, 表面上是徐太浪和父亲的和解,但实际上也是理想与现实的和解——这种和解,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或早或晚。

在电影发布会上,韩寒曾提到电影所带给他的压力,“拍电影就没有试错的机会,一旦拍砸了,就没有人再给你投资。”想成为“最好的那批导演”的韩寒也早已给亭东影业安排了下一阶段的日程表:《天空制造》预计会在2017年中旬上映,《三重门》也是可能的改编目标。

想必,这也是投资人希望看到的。





2017《中国企业家》杂志“两会调查”已正式启动,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此次两会调查主题为“实体经济如何破局”。实体经济困难已经讨论了很多年,我们认为实体经济已经到了破局的临界点,未来将会出现一大批有竞争力的新型实业公司。那么实业经济到底面临什么困难,什么样的公司能够脱颖而出?欢迎您来贡献您的智慧。

本次调查结果将形成一份调研报告,在3月3日“两会沙龙”活动中发布和讨论,并刊登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


点击图片即可直接参与两会调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