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鱼羊史记
「鱼羊」意为「鲜」,鱼羊秘史,访远古之鲜,揭万世之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人文历史  ·  兵不血刃定淮南:司马懿人生最后一战 ·  昨天  
六神磊磊读金庸  ·  两头的人,隔着算法互相笑话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鱼羊史记

袁崇焕一片忠心,为何被崇祯帝认为是引狼入室的汉奸?

鱼羊史记  · 公众号  · 历史  · 2018-02-05 20:02

正文

每晚八点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史奇谈



▼点击下方音频主播鱼公子为你讲古▼


借助别人强大的力量,去消灭自己的敌人,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此计运用最为成功的人,当属明末后金皇太极手下的谋士范文程。


明代末期,崇祯皇帝登基。刚即位之时,崇祯也曾豪情万丈,欲大刀阔斧治理朝政。但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已是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观其崇祯治理朝政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明末政局已完全腐败,当时天灾人祸不断,百姓难以生存,揭竿起义此起彼伏。另一个原因,也是主要原因,那就是崇祯虽然有心改革,却分不清善恶好坏,他任性、自私自大、吝啬猜忌,也是造成明朝迅速倒台的主要原因。


中国素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说。但崇祯却与之相反,一边用人,一边猜忌。当时,明政局混乱,国内起义不断,国外后金皇太极虎视眈眈,屡屡进犯,崇祯帝整日焦头烂额,疲于应对。后来,崇祯启用袁崇焕抗击后金侵略。袁崇焕没有辜负崇祯的期望,捷报屡传,让崇祯帝大喜。但与此同时,皇太极却对袁崇焕恨之入骨,每天都在琢磨怎么除掉袁崇焕。



皇太极手下谋士范文程是个汉人,曾经几次上书明朝廷,但都被置之不理,不予重用。后来,后金八旗军下抚顺,范文程便主动投降了后金。范文程对明朝廷的腐败深有体会,他知道要想从战场上击垮袁崇焕很难,但他从崇祯皇帝身上,却找到了可以除掉袁崇焕的借助力量 。这种力量就是崇祯的自卑、自大、猜忌和明朝君臣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范文程利用崇祯帝的致命缺点,跟皇太极设了一出反间计,让其手下在两个被捉的明朝宫中太监面前,把袁崇焕“私通后金”的事煞有介事的渲染一番,又故意放走两人。这两人回宫后,就把探知的这个所谓“大秘密”告诉了崇祯。


本来崇祯就疑心过重,一边重用袁崇焕,一边又对他心存猜忌。当太监把这个大秘密告诉他时,崇祯的猜忌之心膨化,竟然完全相信了,由此埋下了袁崇焕被处死的隐患。


(图)崇祯皇帝朱由检,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


皇太极率十万清兵兵临北京城下,北京戒严。袁崇焕带兵急行三百里,本来他想将皇太极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以确保京城安全。但当得知敌兵已经越过蓟州向西进发时,便率兵跟随。袁崇焕行事一贯我行我素,尊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赶到河西务时,他不顾将领们反对,忽视北京城外达官贵人的安危,率部前往北京,抵达广渠门外,大败清军。


袁崇焕此举虽然解救了北京,但却引起北京城外达官贵人们的不满,他们纷纷向朝廷告状。袁崇焕最终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的罪名凌迟。 此时范文程的借刀杀人之计,大获成功。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出的不仅仅是过去,它也预示了将来。一代忠臣良将没死在战场之上,却死在自己誓死效忠的帝王手中。这是何等残酷、可笑、可悲的事实。打死树上一只鸟的结果,就是树上所有的鸟全飞走了。杀掉一位忠臣良将,就会失掉一批忠臣。崇祯王朝的覆灭,在他凌迟袁崇焕的时候,已经开始了。



三十六计中,我最讨厌的就是第三计:借刀杀人。喜欢军人的豪爽,那种战场上见的豪气,却又不得不佩服谋士的精明。袁崇焕之死,与他平日我行我素的霸道作为行事固然有关,但遇到崇祯那样的昏君,却是他的大不幸,与范文程那样的谋士对决,不仅是他的大不幸,更是明朝的大不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一个王朝的灭亡,不是一个良臣所能左右的,但是,良臣之死却无疑加剧了一个王朝灭亡的速度!


作者:秋果,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特此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制作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为影视剧作品《大明劫》剧照,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