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器人用电池:迈向高性能与智能化的未来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的兴起,机器人用电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池不仅是机器人的动力源泉,还直接影响其续航能力、性能表现和应用场景。
机器人需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长时间续航,要求电池能量密度达
300Wh/kg
以上(如欣旺达半固态电芯已达
500Wh/kg
),同时需轻量化设计以匹配人形机器人或服务机器人结构限制。
动态动作(如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后空翻)需电池支持
3C
以上放电倍率,且快充需在
30
分钟内恢复
80%
电量。部分工业机器人甚至要求
5C
放电能力以应对高负载场景。
需通过过充
/
过放保护、热失控防护(如磷酸铁锂电池耐高温特性),并适应
-20°C
至
60°C
环境温度。医疗机器人等场景还要求零漏液设计。
循环寿命需超过
2000
次(消费级)至
5000
次(工业级),结合
AI
算法实现
SOC/SOH
误差
<1.5%
的精准监控。
2
、
2
月
25
日锂电池价格行情
3
、小米
“
最贵单品
”
上市首日:
SU7 Ultra
昨晚(
2
月
27
日),小米发布史上
“
最贵单品
” SU7 Ultra
。用小米汽车董事长兼
CEO
雷军的话来说,
Ultra
是小米最近
5
年高端探索的
“
答卷之作
”
,也是小米
“
向超高端进发的开始
”
。
4
个月前,
SU7 Ultra
亮相时的预售价格是
81.459
万元,而昨天上市后的官方起售价定在
52.99
万元,直降近
30
万。
据小米官方,此前超过
80
万的预售价,主要对标百万级豪车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
、特斯拉
Model S Plaid
,这两款车起售价分别是
200
万元、
81.49
万元。现在标准版本
52.99
万元的价格,则和奥迪
Q7
、宝马
X5
、奔驰
GLE
等车型来到同一价格区间,
“
杀入
”BBA
的腹地。
据发布会上雷军介绍,新发布的小米
SU7 Ultra
共有
3
个版本:标准版、竞速套装版本、纽北限量版本,售价分别是
52.99
万元、
62.99
万元、
81.49
万元。竞速套装版本、纽北限量版本将在完成纽北挑战赛后正式上市。
4
、烧光
30
亿,
2025
新势力
“
第一雷
”
爆了
2025
年新年伊始,合创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
“
第一雷
”
。自
2024
年以来,合创汽车经营困难,拖欠员工工资,甚至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费。作为广汽集团与蔚来汽车联合成立的品牌,合创汽车曾被寄予厚望,但首款车型合创
007
市场表现不佳,后续车型也未能扭转局面。
2024
年,其销量暴跌
82.32%
,最终广汽集团不得不宣布其
“
死亡
”
,并承担员工工资和售后服务。这一事件凸显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残酷性。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加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只有头部企业才能生存。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赛道上面临巨大挑战,而跨界玩家如华为、小米等则凭借技术和创新优势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能源时代"公众号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7日内联系"新能源时代"公众号进行删除或洽谈版权使用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