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猫头鹰教室
猫头鹰教室为小张聊科研发布课程与会议信息的专属账号,带来小张聊科研最新课程培训信息,并介绍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让您随时可以get到想参加的课程,也为学员提供一个继续学习和交流的港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猫头鹰教室

国自然中“交互(Crosstalk)”几个角度,原来多维度、多尺度指的是这个……

猫头鹰教室  · 公众号  ·  · 2025-01-02 11: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交互( Crosstalk )是国自然中最常用的一个 高级词汇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梳理有哪些多维度、多尺度的交互( Crosstalk )。

注意: “Crosstalk” 这个词是没有方向性的,所以如果要体现出方向性,还是直接说细胞 1 诱导、活化等更加合适。

一、细胞间交互

这个是大家最为熟悉的,细胞 1 与细胞 2 之间通过( Crosstalk )互相影响,交互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介绍过 配体 - 受体、外泌体、隧道纳米管、细胞间接触 等( 见先前推文: 细胞-细胞交互的另外一种方式:"外泌体"和"隧道纳米管"介导的"线粒体转移" )。
不过一般情况下,细胞 1 和细胞 2 之间也要有分工和角色不同,如同相声里的逗哏和捧哏,需要有个浓眉大眼的,也需要有个贼眉鼠眼的。

比较常见的分工角度有:

1. 新细胞群和经典细胞群 ,比如在肿瘤研究里面,发现某个新的中性粒细胞亚群可诱导 CD8+T 细胞耗竭,从而诱导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和免疫逃逸;

2. 功能细胞群和调节细胞群 ,比如纤维化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是常见的功能细胞群,而研究发现上皮细胞(原先的功能细胞群)有个新的亚群,可以分泌 TGFβ 等诱导成纤维细胞的活化。

注意:

1 建议研究分主次 ,因为每个细胞群内部可能都会涉及调控相关机制,如果两个细胞群的机制都要做,故事会太大,即使一个面上项目的工作量也未必能 Cover

2 尽量不要选两个新的细胞群在一个项目里面研究 ,这样会导致未知科学问题太多;

二、细胞器之间交互

类似于细胞间交互,细胞器之间常见的 交互 有各种细胞器的自噬、线粒体 - 内质网膜接触位点等( 见先前推文: 国自然思路|“细胞间交互”创新性不好?那看看“细胞器间交互”吧! )。

当然,细胞器(或者亚细胞结构)之间最常见的交互方式是 蛋白、 RNA 和代谢物等分子介导的交互 ,比如线粒体功能障碍产生的代谢物对其它细胞器的损伤。

细胞器的异质性估计也是以后的研究趋势 ,最近的 Nature 文章已经报道了细胞内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线粒体:

三、器官间交互

器官间交互比较常用的方式是 内分泌途径 ,当然不同系统疾病之间通过代谢物、炎症因子、循环免疫细胞亚群、生物活性物质等介导交互,最常见的是 A-B 轴,如 脑肠轴 等:

  • 基于多组学联合技术探讨 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 稳态平衡及其失衡调控难治性癫痫的分子机制研究
  • 基于“ 脑-肠轴 "研究天麻对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
  • 基于“ 肝-肠-菌 ”轴探讨大黄灵仙方调控SCF/c-kit通路拮抗胆管炎的机制研究


四、信号通路间交互

信号通路间也可以交互, 不过由于每条信号通路包括的分子太多,调控网络太复杂,因此不建议在国自然里面以多条信号通路为主题进行机制研究。


五、分子间交互

从分子角度来说,蛋白与蛋白、蛋白与 RNA 、蛋白与代谢物等结合和作用也可以认为是交互,比如 蛋白 A 可以通过抑制靶基因 B mRNA 的降解从而参与靶基因 mRNA 的功能 1 (如细胞铁死亡),反之靶基因的蛋白也可以直接与蛋白 A 作用,参与蛋白 A 的另外一个功能 2 (如内质网应激),从而形成蛋白 A 与靶基因 B 的交互反馈轴

我想,这个就是国自然里面常说的多维度、多尺度的意思吧……


基金申请或者课题思路讨论合作 请联系Alice: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