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西宣传  ·  因为这几句诗,这位冠军来江西了! ·  3 天前  
江西宣传  ·  因为这几句诗,这位冠军来江西了! ·  3 天前  
中国工商银行  ·  正月初四 | 迎平安 ·  5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无锡人!局部大雪,速来! ·  4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无锡人!局部大雪,速来! ·  4 天前  
西安头条  ·  即日起取消!西安一地最新公告 ·  5 天前  
华龙网  ·  多地景区发布紧急提醒 ·  5 天前  
华龙网  ·  多地景区发布紧急提醒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这本书一出版,作者就去给自己写了“差评”

做書  · 公众号  ·  · 2024-06-27 12:56

正文


2018年的时候,我开始种草李硕老师的《南北战争三百年》,真就被他震惊到:原创性的史学逻辑、细致的考证和流畅的文笔,竟然完美结合了!然后心想,要是哪天,也能为这样一位史学鬼才做本书就好了。


五年后,也就是2023年,李硕与时间赛跑,在病床上整理出一部被他当作“遗稿”的书。而 邮箱里见到电子版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第二天就要进手术室 ,去奔赴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好在福星眷顾,他挺过来了,进入“术后存活期”。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历史的游荡者》实拍图



01

摊上一个给自己“写差评”的作者,

编辑差点跪了


刚拿到书的时候,看着目录,我一度想给这些文章重新排个序。一本书,前一篇还是周幽王的上古世界,怎么紧接着就到了1970年代的县城大食堂?这太跳跃了!


但李硕及时打消了这个想法。我们经过了探讨,结合着导读,一篇一篇地仔细看下去。发现文章的顺序基本就是他各时期思考和写作的顺序,这本书正是一部学术人生的旷野。从青涩到成熟,从熟悉的上古到打通文史哲,李硕老师脱离了既定的轨道,在不同研究领域中穿梭与探险。一部“鬼才”生成史,也好比他的“塞尔达之旅”。


后来看到豆瓣书评人林颐评价非常贴合: “在散散碎碎的主题的穿梭中,呈现了一位学人二十多年来让他自己都感到惊讶的‘片段’的光感,它们很多可能只是临时的起意,也有些预示了他未来的研究方向,他渴盼他的生命能继续下去,而如果戛然而止,他也希望它们曾经存在过的这些证据,能够给其他学者带来一些启示。”


实话说,这书稿真的超乎我的意料,它的形式也没有中规中矩。我没想到一个学者的生命力能这样旺盛,他竟然可以长此以往地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关注领域的跨度那么大。曾经,我关注过北魏,但没想到孝文帝那么“有所不为”;看过《利维坦》,却不知霍布斯竟有那样的不可言说秘密;我想去敦煌,蹉跎了一年又一年,而李硕不仅去了,还在那里发现了一座考古学家未曾发现的小城……


等到书快上市的时候,李硕向我正式表达了他的担忧,他在微信里说:“这书是纯学术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非虚构,你们宣传的时候要注意。”当我一再表示渠道页面和视频当中都会明确告知这是文集之后,他说,好。


我以为这个顾虑就此过去了,也重新检查了要投放的物料,但没想到,没过多久,他干脆在豆瓣上以第三人称的方式,给自己的书“写差评”:“都是纯学术的论文,虽然有点自述导读,想买的别被此人以前的书误导了……翻一遍就觉得心累……”


作者给自己写的差评


崩溃!若不仔细看,谁能发现这是作者在自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就是典型的“讨坏型人格”啊!平静之后,我发现,自己其实能够理解他,甚至敬佩羡慕他: 是的,他没那么在乎自己的书能不能大卖,只是害怕惯性思维让读者冲动消费,所以反复提醒。 世俗中的名利、生死、荣誉,他通通无所谓,这就是李硕,这个做法很“李硕”。


我,“原谅”他了。



02

“别人可以捧着你,

但自己得有自知之明”


做腰封的时候,文案磨了很多轮,书的内容太丰富了,很难取舍。这里再展开一下吧,作者在本书的学术视野包括但不限于:周幽王宠爱褒姒,江山美人的背后暗藏了怎样的王朝变局?重建士族门阀的孝文帝,让寒门大臣酿成何种悲剧?在缺乏退出机制的古代,饮食男女的禁忌之爱,透露出古代中国怎样的伦理、法度与人心?林则徐在奏折上的欲言又止,隐藏了晚清官场哪些不可言说的潜规则?当拉铁摩尔与晋商的驼队同吃同住,他发现了商行怎样的经营密码,以及他有着怎样特殊的学术与人生?而一个计划经济年代的国营大食堂,又不经意间透露出华北蠡县怎样的生活切片?……过去的历史在他笔下,一次次地“活过来”,不知不觉中,我也会暗暗恍然大悟:啊,原来还有这样的可能。天哪,这简直是“李硕三万里”,我自己就先被击中了!不仅仅于一时一地的探索,也不为自己设限,他是在燃烧小宇宙啊。


然而没想到,李硕老师看到封面的时候,一向温和的他开始不满意了:“‘史学鬼才’?不行!别人可以捧着你,但自己得有自知之明!这腰封别要了吧。”啊!这让晚高峰地铁上的我又差点石化。并没有过高赞誉吧!到最后,我们将“史学鬼才”改成“学者李硕”,也算跟后记中的“影视人李硕”做个对照,咱暗暗给埋个彩蛋。


在史料中发现隐藏世界,是李硕一直以来很擅长的,他不是一个扁平化的叙述者,而是总能让人不经意间进入所叙述的时空,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同样,我在编校中也会时不时地入戏,某一时刻,历史感与现实感可以很神奇地相遇。 还记得,书中最后一篇是讲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谪戍南疆,途径叶尔羌的英吉沙小城时目睹了一桩官方记载语焉不详的事。


事件就不具体展开了,书中写得很详细,而不可思议的是,此刻自己桌上正好有一袋“英吉沙杏干”,我又看了一下书稿,没错,就是这个“英吉沙”,配料表上也只有“英吉沙杏”,没有其他添加了。我有点穿越,难道林则徐当年也吃过这纯风干的杏?书中写他在英吉沙停留两日,而英吉沙的特产又不多,那说不定就真的吃过这同款的杏干。


我桌上的英吉沙杏干



03

好玩才重要,

“人终究会遇到适合自己的方寸之地”


“方寸之地”这句是书里的原话,太破防了,审稿的时候甚至觉得读李硕的书就像是一场修行:他野蛮生长,又见众生,见自己。


整部书稿看完后,我才知道,李硕会为了他的学术热爱而废寝忘食,埋头于文献典籍,又行走在荒野无人区;会为了打通“古代的贵族政治”,而对商周历史和魏晋南北朝史情有独钟;会因为锲而不舍的求真追求,而对学院派研究的局限性提出质疑,甚至挑战一代宗师费正清……而我,好歹也曾读了七年的历史学啊,怎么就与他这样有想法、有勇气、有生命力的见识相去甚远呢?多少次,我在意念中也开启游荡模式,想停下手中的工作,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于是我一边补课一边审稿,偶尔也和李硕老师在微信上请教若干细节。李硕很随和,也很有耐心,这让我没了之前的紧张感,但另一种紧张又随即而至:得赶紧把书做出来呀!至少要让史学专业的学生们看一看, 有一位学长曾经走过那么多路,并且百炼成钢。


临近下印时,我们计划做一些印章本,李硕老师爽快地答应了,但有个前提,那就是:不要传统印章,要好玩的,要个性的,要潮一点的,要适合年轻人。

好,就这么干!在营销老师的提醒下,我看到文景此前《时间熊,镜子虎和看不见的小猫》就有一款作者简笔手绘的元素做成了印章,既亲切又好看。


启发之下,我们做了两款印章,一个用了封面的元素外加书里的金句,另一个是李硕老师手写的暗合自己心境的李商隐的诗。后来手写的那款我们寄到了印厂,也就是现在当当渠道供应的特别版本。


精心设计的印章


等书正式上市之后,李硕老师似乎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比起这本书,他更愿意分享他正全心投入的影视事业的诸多细节,包括他在成都的所见所闻,尤其是藏族和汉族的交叠碰撞,他愿意用视觉和听觉的形式表达有关文化的东西,不过那些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眼下,李硕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寸之地,他要以影视人的身份,成为一个新的“讲故事的人”。“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是个灵魂之问,我想,很多时候我也不必焦虑了。最后,与李硕对本书的销量持悲观态度不同, 我相信会有更多史学之外的读者看到它,我们愿意为人与书的相遇制造机会,邂逅这有趣的灵魂。


作者李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工商银行  ·  正月初四 | 迎平安
5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无锡人!局部大雪,速来!
4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无锡人!局部大雪,速来!
4 天前
西安头条  ·  即日起取消!西安一地最新公告
5 天前
华龙网  ·  多地景区发布紧急提醒
5 天前
华龙网  ·  多地景区发布紧急提醒
5 天前
每日一文  ·  路上的情书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