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旧时中国民间用以搔痒的工具。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大约出现于战国之时,又称“搔杖”。我国南北朝对此物的称谓不同。
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又有柄端作心字形者。和尚讲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器物名
。梵语“
阿那律
”的意译。古之爪杖。用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长三尺许,前端作手指形。脊背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可如人意,因而得名。或作指划和防身用。又,和尚宣讲佛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南朝 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汰侈
》:“ 崇 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南史·韦叡传》:“虽临阵交锋,常缓服乘舆,执竹如意以麾进止。”
唐 张祜 《题画僧》诗之二:“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禅心入大乘。”按,近代的如意,长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云形,不过因其名吉祥,以供玩赏而已。直到现在人们所用搔痒之具,叫“
痒痒挠
”、“不求人”,即古时爪杖、如意之遗制。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释民要览·道具》。
传说宝物
如意者,昔有贫士多玄善,阴德旁及鸟兽,而菽水不赡,忽遇一道士遗以一物,谓之“如意”,曰:“汝阴功感神,故以相与,勿轻用也。凡心有所欲,一举之,顷随即如意,虽冬雷夏雪、起死延年皆可得之。今商之世,有十四年大旱,天运自然,孰敢有违?汝欲救之,当解其半耳。”商世果大旱,至七年,汤乃斋戒剪发,断爪素车,白马身婴,白茅以为牺牲,祷于桑林,天忽大雨,及数千里。其人方私隐元元,为之一举耳。后人仿其制,号“如意”云。《采兰杂志》
虽说如意出于各自不同的用途,但最初的如意无疑都是摹仿人的 手形,这种创造的构思,也可以说是人的意志的外延。而手形如意演变成卷云形、 灵芝形、心字形及团花形如意,是唐以后的事,并用金玉珠宝制作,不仅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品,而且还增加几分仙气与祥和的神韵。至清代,如意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功能也达到空前的高贵,凡值年节,王公大臣督抚,必进如意于朝,以取兆吉祥,故有 “椒戚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的诗句。现今北京的故宫、 颐和园可欣赏到清代皇家的如意。在汉族民间,大型如意为厅堂的一种陈设,小型如意成馈赠之物,以示吉祥的祝愿。常见材质有金、银、玉、角、牙、 翡翠、珊瑚、铜、竹、木等。
大陆深圳
门类:中国书画、瓷器、玉器、家具、国石篆刻、古董珍玩、古籍善本、名人书札、邮票钱币、签名收藏、金银器物。
电话:18018718814(微信同号)
联系人:钟经理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