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一年多的时间
动不动就呕吐
“连喝水都吐”
一直以为是高血压导致
直到做了磁共振检查
才发现可能是头部有寄生虫
......
这么“惊悚”的事
前段时间发生在了
河南郑州的孙先生身上
呕吐一年多
没想到是它在作祟
年前,孙先生又因呕吐住院,做了磁共振检查后发现可能有寄生虫,经过进一步检查,
最终确认其体内的是曼氏迭宫绦(tāo)虫,
其幼虫——曼氏裂头蚴(yòu)寄生于体内,导致孙先生患上了曼氏裂头蚴病。
孙先生想起,自己此前有吃
牛蛙火锅
的经历,当时吃完后就出现了呕吐不止的症状,但之前去医院检查时没有做头部磁共振检查,按照“胃反流”治疗后就出院了。
2月9日,孙先生在郑大一附院做了开颅手术,目前已转诊至普通病房,正在配合医院口服驱虫药,对体内残留的寄生虫进行消杀。“(现在)呕吐症状得到了改善,也能吃进去饭了。”他说。
孙先生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到了社交平台,不少网友都对他的讲述表示惊讶,“从来不知道脑子里还能长寄生虫”“喜欢吃牛蛙的都知道,一定要确保熟透了才能吃”......
还有人表示,自己所在的地方存在一种“偏方”——
生吃蛇胆、青蛙等可以治病。
然而,这样做却会大大提高感染
曼氏裂头蚴病
的风险。
这病人畜共患
“祸”常从口入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是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在自然界常见于寄生蛙、蛇等动物体内。
当人进食了生的、未经充分烹煮的蛙、蛇等食物后,
裂头蚴就会通过肠壁感染人体。
如果感染大脑,便称为脑裂头蚴病。
这是一种常见的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致病性,人体从感染到发病的过程可长达数年。据《经济动物学报》统计,截至2023年,全球已记录人感染裂头蚴的病例高达1400例,其中多数病例来自中国。
记者梳理过往报道发现,类似的病例每年都有报道:
2019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神经外科团队成功救治一位因寄生虫入侵颅内导致罹患继发性癫痫的男子,
从其额叶脑沟中“钓”出一条10厘米长的活体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术后经过医生仔细询问病史,患者妻子才想起他曾听信邻居所说的“治病偏方”,
生吃过活体青蛙。
202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收治了一名腹痛、发热的患者,据了解,患者既往
曾多次生食蛙类,
医生抽取了患者的血清进行寄生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曼氏裂头蚴抗体阳性。
2024年9月,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感染病中心接诊了一名做猪肉生意的女士,她告诉医生,6年前,自己左大腿内侧长出一个硬币大小的包块,有些瘙痒但不痛,就并未在意。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
包块竟然“行走”起来,渐渐向大腿根部移动。
考虑到患者有
徒手接触生肉
的行为,医生对其进行了寄生虫检测,最终确诊该患者感染了皮下裂头蚴病。
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脊髓脊柱专科医生丁锡平曾介绍,绦虫发育过程需要水环境和两个中间宿主,一个中间宿主是剑水蚤,另外一个是鱼或青蛙。绦虫幼虫在鱼或青蛙体内可发育成能感染人类的裂头蚴。
其所接触的大多数病例都是吃了感染绦虫的鱼或青蛙所致。
2023年,丁锡平医生从患者体内“捉”出来的虫。图源:湘雅医院
当其寄生于人体肠道,会引起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更严重的是,若其幼虫裂头蚴寄生于皮下,则可能导致身体出现游走性皮下包块,
如侵入眼、大脑、脊髓,则可危及生命。
据了解,裂头蚴病临床表现没有特征性,容易误诊,
临床首诊误诊率高达57.7%。
手术中或者组织活检发现虫体是最直接的诊断依据。在治疗方面,
手术去除裂头蚴是最有效的方法,
裂头蚴须完整去除,若有剩余头节留在体内,则可能导致疾病复发。
莫信偏方、注意卫生!
民间部分地区有生吞活蛙或蝌蚪、蛇胆、生饮蛇血来治疗疥肿和疼痛的陋习,不少地方也有用青蛙肉槌烂生敷贴在皮肤伤口患处,以治疗局部溃疡等疾病的习俗,传说生蛙肉、蛇肉能“清热解毒”。然而,正是这些民间偏方,往往导致曼氏裂头蚴感染。
如何预防裂头蚴病?注意以下方面: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蛙肉、蛇肉,不饮用生水或被裂头蚴污染的水。(重点)
避免使用生蛙皮和蛙肉外敷,以治疗皮肤病和眼病,
防止寄生虫通过皮肤创面或黏膜进入体内。
切生肉和熟肉的刀和砧板要分开。
如果养宠物,要及时给宠物进行体内、体外
驱虫。
注意卫生,经常洗手,适当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最后,相关部门应加强动物检疫监管、牲畜屠宰管理和肉类检验,做好病畜的无害化处理。
最后提醒大家
莫听莫信“偏方”
别学越王勾践
可卧薪、别尝胆!
来源:荆楚网 综合央视网、九派新闻、中国科学报、中国新闻网、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