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建设性意见
更好的社会,更好的生活,需要建设性意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市场监管  ·  你点我检 放心“宵”费 ·  昨天  
内蒙古市场监管  ·  你点我检 放心“宵”费 ·  昨天  
安天集团  ·  大年初八丨安天拓痕给您拜年了 ·  3 天前  
福州新闻网  ·  公开遴选!福州市委网信办发布最新公告! ·  3 天前  
今靖江  ·  热搜第一!微信又上新功能 ·  3 天前  
今靖江  ·  热搜第一!微信又上新功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建设性意见

三联,刺痛了多少中国人!

建设性意见  · 公众号  ·  · 2024-12-17 21:49

正文

纸媒曾经是很多中国人的岁月印记,承载着我们 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每个报刊亭就像一个小书店一样”, 从小人物到大时代,描尽世态万千。在一代代人的青春记忆中,留下许多的快乐和美好。

在年末,比对着杂志名单订刊例,之后每个月末的几天都满心期盼,直到在家门口的邮箱中收到......

或是从老师朋友领居同学长辈的手中接过最新一期的刊物,然后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熬夜读完,如 武侠,似小说......

在那个手机还是3G的年代,期刊杂志是人们了解这个世界,最重要的通道。

几毛一块就能让老人家们有了谈今论古的底气,而贵一点的期刊杂志,厚厚一沓,便打开了年轻人的时尚、体育、武侠、漫画世界。

今年,我走遍了川渝,在人流量最大的几个地标四周寻找报刊亭。

解放碑朝天门洪崖洞,IFS春 路太古里……

它们一半荒废,一半 水。只有及其少 数老年人经营的亭子,整齐摆放着最新的当期杂志和落了灰无人问津的旧报纸。
这个时代,报刊和文字都在被人们远离,生活的快节奏下, 几分钟的短视频是 最顺手的调味剂。
每天躺沙发上,一遍遍刷着,当快乐变得太轻松的时候,疲惫也来得很轻松。慢慢地,我们不再想起文字的重量 思考的意义。

伴随无数杂志停刊、报刊亭接二连三被拆除......新媒体到来之后, “纸媒已死”的论调早已不新鲜。
最让我们痛心疾首的是纸媒精神的消失,在浩大汹涌的时代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人在短视频的 快餐文化中失去思考
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千万种,报纸期刊和报刊亭一起,很多人说早就成了时代的眼泪。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回到过去。 只是在这个漫天流量洪流中,希望你我,尚且还保留那么一点 对文字的感知, 对阅读的沉浸,以及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

你也许也没想到,如今依旧有一小波人 “吃力不讨好”地坚持做杂志。

在此给大家推荐一套 品质优,口碑爆的老牌杂志 ,让一整年过得充实、丰富、有质量。

各界大咖,作家、主持人、经济学家、歌手等领域的大佬们,都是ta的忠实读者,纷纷坦言 “只有这本杂志,我一订就是十年”。


数十年如一日的阅读,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用心生活,坚持阅读。

带给他们的不只是见识和认知的提升,更是一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的自信从容。

只有丰盈的内心,才足以支撑起他们去应对外界的洪水滔天。

说实话,我觉得今天还在看ta的人,都是逆流而上的勇者,因为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今天,它让每一个:

对世界依旧充满好奇、渴望独立思考、希望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真相和深度知识的人,拥有了一片精神的栖息之地。

它就是中国备受尊敬的周刊之一——《三联生活周刊》。

它是备受欢迎的都市生活指南。

从“出轨如何应对”“丧偶式育儿”、到校园霸凌,它都以独到的笔锋进行深入报道,给我们启发与反思。

它是中国大浪淘沙出来的精品周刊。

从土耳其地震、诺奖热门,到女性主义,ChatGPT......它始终坚持为读者提供有深度、有内容的独特思考。

它更是浮躁生活的良师益友。

努力用看得更高的价值观,更多元的视角,带读者摆脱碎片化信息的包围。

热读杂志TOP:《为什么都想测试人格:MBTI,社交爆款的狂热》《规划老年:心态 人际 医疗 财富》《“更好的自己”与陷阱:如何避免完美主义》


跨年52期,针对每个人的精神困局、职场问题、消费理财、家庭角色、个人成长。

热点新闻、社会、经济、消费、理财、文化,到考古、科技、人物、国际、娱乐, 都能在里面找到,包罗万象。

提供「站得更高」看问题的维度,帮助读者做出明智决策。

创刊近百年来,收获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一位三联8年的老读者,分享说:

“这本杂志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我精神气质的塑造。 我喜欢它的简练和深刻,审慎和优雅。我喜欢它高于时代流俗的复杂性,喜欢它的匠人态度和隐藏在这种态度下的改变世界的野心。”

至今每一天,都有新的读者,表达着对三联的喜爱。

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这样一份拒绝与低俗为伍的杂志,值得走入更多中国家庭。

它自带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吸引着我们一口气就想读完。

每一期100多页, 接近一本书的体量, 一年看下来,成年人会变得更有气度,孩子会变得更有见识。全家人的碎片化时间,也会变得更有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让每个订阅它的家庭,有了更多可交流的共同话题。让家人的陪伴,变得更有质量。

很多年以后拿出来, 每一期杂志,也都是一个个关于时代的鲜活记忆。

小编给大家争取到了 超值团购价! 跨年订阅,原价780元,直接少了230多,只要549元,这个优惠力度之大,其他同行看到后,都懵了!

这笔投入太划算了。超值订阅活动, 仅限三天。

每天只需一块多,就能让全家人收获一整年 紧跟时事,深刻、有质量的阅读乐趣。

现在订阅,还额外免费赠送 价值88元的三联《美食特刊》+2本往期精选期刊, 月末统一快递发货,非偏远地区包邮到家~

(美食特刊随机,以实际发货期刊为准)

每周1本,每一本100多页内容,每月4~5期新内容,跨年52期一共52本杂志,规格如下:

11月刊5期5本杂志, 【现货速发】

12月起订 (2024年12月—2025年11月)12月刊5期5本杂志, 【12月末统一发货】

2025新年1月起订 (2025年1-12月)1月刊4期4本杂志, 【1月末统一发货】

《三联生活周刊》跨年52期订阅

大浪淘沙的精品周刊,深刻丰富好读

赠送价值88元《美食特刊》+2本往年精选期刊

原价:780元

限时特惠价: 549

长按扫码 👇 立即购买


品质读物,老少皆宜
《三联》让生活更有质感

之所以给大家推荐《三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它比国内许多杂志,都更关注大众生活。
在创刊初期,它的主编是新闻界当之无愧的 “精神领袖” ——邹先生。
邹先生的办刊理念,正是轻松好读——
“乘读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闲暇,代邀几位好友聚拢来谈谈,没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
时至今日,三联依旧关注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如何在认清婚姻的真相后经营好它?”
“教育改革下,家长如何应对?”
“2024年房价是涨还是跌?未来买房还能不能成为一种投资?”
“鸡娃与躺平之外的第三条路,是什么?”

从老百姓最平凡的生活故事中,折照出这个时代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课题。
生活之外,也为读者创造丰富、有深度的思考空间。
关心教育的家长, 可以随三联去牛津、耶鲁、海德堡大学,看看何为好的教育;
喜欢艺术的朋友, 则可以足不出户,前往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掌握艺术的观看之道。
除了大篇幅的封面故事之外,每期杂志里的文章栏目,也是包罗万象: 文化、电影、经济、热点、科幻、技术......无所不有。
不论大人,小孩,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
此外,还有篇幅较短的 天下、环球要刊速览、生活圆桌、读者来信、理财与消费、声音、数字、好消息·坏消息 等栏目;
虽然篇幅小,可每个栏目都是宝藏之地。
“好消息·坏消息” 来说,从这里你可以读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实验结果」
比如:
一个日本研究小组发现,连续4天的高脂肪饮食,便会对毛囊干细胞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头发稀疏。
也就是说,在高脂肪饮食和一头秀发中,我们只能选一样。
像我这样有脱发困扰的人, 读完马上就可以用来指导生活。
“数字” 栏目,常常会有一些行业报告数据,长期阅读,说不定还会发现一些小商机。
“声音”, 有点像名家语录。
在这里你可能会因为一句有共鸣的话,去阅读某个作家的小说,也可能因为某个导演的吐槽,跑去把他的电影看一遍。
“生活圆桌” ,聊的都是轻松、有趣的话题。是三联记者自己日常写的专栏,还挺有意思的。
“投资物语 ”,大到经济的趋势、宏观调控,小到理财、热门行业,你关心的经济问题,都会帮你一一解答。
还有一个 “逝者” 栏目,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在离开人世的那一刻,才被人们知晓。
所有信息,无论长短、深浅,都被认真对待;
每个故事、人物、现象,都力求消除偏见。

用三联前主编的话说: “《三联》所说的生活观,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在这样新的时代里他应该有什么样的生活观。”
即便是每天睡前15分钟的翻阅,也让我们在手机、电视的信息轰炸中,收获一份难得的安宁和生活的智慧。
《三联生活周刊》跨年52期订阅
大浪淘沙的精品周刊,深刻丰富好读
赠送价值88元《美食特刊》+2本往年精选期刊
原价:780元
限时特惠价: 549
长按扫码 👇 立即购买

大浪淘沙出来的精品读物
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

为什么,三联能让这么多读者多年追随?
这当然要归功于杂志背后,珍贵的记者团队。 一支坚持“事实至上”的记者队伍 ,是产出过硬内容的保证。
《三联生活周刊》1200期封面
对于社会重大事件,它给你一种 「站得更高」 看问题的维度。
鄱阳湖遭遇大洪水,记者黄子懿坐救灾卡车前往现场
那些看似横空出世的时代大问题,它为你 梳理其前世今生,透析现象下的本质。
而每一期的热点报道,都 保持着一个纸媒标杆的冷静和清醒,确保每一个被敲下的字,都有它的来路。
年初,殷墟博物馆新馆开放,在社交媒体上非常火爆。

三联没有第一时间做简单的纪实报道,而是历时一个多月,

深入现场,采访多位业界专家,带我们正视这股正在席卷中国的博物馆热潮:
为什么各地对建造遗址博物馆,有了超乎从前的热情?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地面上几乎见不到东西的遗址,应该如何观看才能真正走入它的景观和历史?


“在遗址中,所有器物都有了位置、空间和地层关系。历史不再是现象,而内化于自我。”


并且,只有《三联》仍保持着每篇稿件、每个热点,

都由记者 实地探查采访成稿,保证内容的真实。

▲周刊记者工作照
▲周刊记者工作照

看似追热点的选题背后,是 《三联》对内容生产的初心和人文关怀。

他们希望每位读者,能了解和学习背后的文化知识,

也让相关人物、现象得到更多讨论和关注。


年初,相关部门决定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
《三联》马上聚焦妇女儿童拐卖话题: 生活如何重新开始?被拐妇女的婚姻如何解除?收买一方是否能得到应有惩罚?
记者进一步呼吁: 解救只是反拐的起点,帮被拐卖者重新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才是反拐的最终目的。
正如一位读者所说: 在众声喧哗、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三联,一直是为数不多的、值得信任的存在。
庆幸这样有担当的刊物,得到了读者最热情的回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