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定位于地产资讯、地产投融并购合作;财经股市政策解读、是影响力最大、用户最多的地产自媒,已开通百万股票群, 也请您关注投资融资俱乐部公众号:tzrz888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小小菜今后的生活怎么办? ... ·  12 小时前  
财宝宝  ·  第一次看到瓜分马仔家产的大哥-2025022 ... ·  20 小时前  
财宝宝  ·  港姐@财珊珊33 -20250219120944 ·  昨天  
财宝宝  ·  分享图片 -20250218122204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那些pre-IPO“套路”与“反套路”的江湖传说 | 【富海原创】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6-08 23:49

正文

点击上方 “东方富海” 可以订阅哦!


随着IPO审核速度的加快和再融资政策的收紧,二级市场的估值不断下行,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寻求“更刺激”的标的,一时间诸如“pre-IPO就是确定的打新”“股权投资是战胜通胀的最佳手段”此类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今天你pre-IPO了么 ,成为投资人的新问候语。

面对着手握钞票“嗷嗷待哺 的投资人,一些“头脑灵活”的企业家也不免“开动了脑筋”,各种融资套路应运而生。

走过最长的路就是你的套路

(以下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套路一:明年报材料

套路指数:★☆ ☆☆☆


对于市面上售卖的 某些 pre-IPO项目,只要在BP的最后加上一句“630基准日”或者“1231报材料”,顿时“乌鸡变凤凰”,无数“投资人”纷至沓来,常常踩塌了大门,也不提这些项目是否满足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营、信息披露等非财务审核要求,它们的报表上还搁着几千万未弥补亏损,对于这样就跑出来声称明年报材料的公司,只能说一句:“您开心就好”。

套路二:XX机构领投

套路指数:★★☆☆☆


“XX机构领投,所剩额度不多”,“如果XX机构投,我们就投”,“我们的特点就是流程快,不用尽调”……然而,“XX投资机构领投”就能成为项目靠谱的标志么?Naive!不可否认,知名的投资机构在行业把控、企业选择、风险控制等方面更具优势,但知名机构“看走了眼 也不是新闻,更多时候,“XX机构领投”反而成了某些人哄抬估值的借口。 做过投资的朋友都清楚,递了TS不等于签协议,签了协议有时也会面临变数。 优秀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都会有自己独到的思路和见解,如果永远迷信“大机构的眼光”,更大可能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套路三:绿色通道

套路指数:★★★

在“一人贫困,全家光荣”的指导原则下,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天涯海角去”就成了广大投资人的座右铭。 不仅仅是本身就在贫困县的企业估值水涨船高,一些贫困县外的企业也挤破了脑袋想要“被贫困”,排队迁往贫困县的企业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上山下乡”之前,我们还是要再读一读证监会的扶贫政策:“注册地和主要生产经营地均在贫困地区且开展生产经营满三年、缴纳所得税满三年的企业,或者注册地在贫困地区、最近一年在贫困地区缴纳所得税不低于2000 万元且承诺上市后三年内不变更注册地。”原来,扶贫不是想扶就能扶的呀。此外,证监会还表示“审核过程中并没有放松对这些企业的要求,监管部门对这些企业的发行上市条件不降低、审核标准不降低、审核环节不减少,审核程序不压缩”。换句话说,“插队也要按照基本法”,至于那些新搬到贫困县的,利润还不够缴纳2000万所得税的,还是洗洗睡了吧。况且,按照现在IPO审核的速度,优质企业上市也就是排个一年半载的事情,阳光大道你不走,偏偏去抄“捷径”,要是不小心“捷径”变“歧途”,走上“不归路”就真的不能再怨别人了。


套路四: 已经报辅导

套路指数:★★★★

据统计,2016年全年,仅新三板就有约190家企业宣布接受IPO辅导,是2015年的216%。而在2017年第一季度,更是有近百家企业发布公告接受IPO辅导。“公司已经报辅导,请抓住最后的致富机会”成为了某些人的“知名的口头禅”。有些“pre-IPO”企业,一方面早早在证监局申报了IPO辅导,另一方面其实际控制人却在悄悄地以各种名义售卖着老股。投资人以为捡到了便宜,却不知等待他们的,是遥遥无期的超长辅导期。而在此情况下,某些辅导期购买老股的投资人甚至未签订任何保障条款,由此引发的风险不言而喻。


终极套路: 赚成长的钱

套路指数:★★★★

在如今狂热的一级市场行情下,pre-IPO企业的估值不断上升,传统的一二级套利的思维无以为继,于是“赚成长的钱”成为了许多机构的共识。某些企业浸润资本市场多年,深得套路,由此一些动辄数十倍PE,甚至上百倍PE的融资方案横空出世。然而企业本身是否真的有如此高的成长性,在XX体育16亿估值时进入的投资人表示有点话想说。


套路这么多

那么有无靠谱的反套路方法呢?


反套路方法一:伪pre-IPO企业常见的表现

反套路指数: ☆☆☆☆

1)财务数据、经营数据异常

这是一些伪pre-IPO企业常见的表现。投资人都喜欢“爆发性强“的行业,然而,动辄50%、100%甚至1000%的成长性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特别是对于传统行业和某些周期性行业。比方说著名的三板“转板概念股”,三年近10倍的业绩增长闪瞎了无数围观群众的双眼,而“预计2017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度下滑”就撤材料的理由也着实惊呆了众多集邮党。“相信常识,不要相信奇迹”是老一辈投资人留下的至理名言。

2)超长的IPO辅导期

IPO的辅导期通常在3-6个月,对于那些动辄辅导数年或“永远在辅导”的公司,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规范困难、信息披露障碍、业绩波动大等问题,而这些都是监管层的IPO审核重点。

3)董监高大肆减持

企业IPO后,董监高手中的股份将会获得大幅度的增值,因此没有特殊的理由,董监高不会轻易出让手中的股权,对于某些一边喊着“pre-IPO”,另一边又大肆减持手中股份的董监高,如果不是陈光标式的道德楷模,就真要三思了。

4)反复多次融资

投资人的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说现在一些企业的融资模式是“pre-IPO融资—最后一轮pre-IPO融资——报辅导——再做 pre-IPO 融资就剁手的pre-IPO融资”。对于一些 年年报材料,月月pre-IPO的企业,可能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问题,如果投资人不仔细考证就随意投资,那么大概率会把pre-IPO做成pre-IPO的平方甚至pre-IPO的三次方。

5)不愿意配合中介机构规范企业

比如说主体的适格性是企业IPO审核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著名的股东超过200人问题,三类股东问题,国有股转让问题等。其中有些问题已经有所定论,有些问题的答案监管部门至今模棱两可。一般而言,出于谨慎性考虑,券商等中介机构会要求企业在IPO前解决上述问题。对于一面喊着pre-IPO,另一面却迟迟不愿意配合券商解决上述问题的企业,投资人就要十万个小心了。


反套路方法二: 企业是否满足IPO审核的财务标准

反套路指数: ★★☆☆☆

众所周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最近 3 个会计年度扣非后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而《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则规定“最近2年连续盈利,最近2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在实践中,券商的质控往往自行划定”申报期扣非后净利率不少于3000万元的“质控标准,对于某些营业收入只有数千万,利润只有几百万,甚至未弥补亏损还未补足的企业,拿出一年后“神奇的扭亏为盈”并且大幅度增长的业绩预测申报IPO,若非奇迹发生,那么离IPO的距离真的还隔着十条长安街。当然,确实有些扣非后净利润低于3000万,甚至是最后一期亏损的过会案例,但常言道“天涯何处无芳草”,投资人在对此类企业做出投资之前,还是要仔细权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