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山浮生
来跟我一起打开脑洞,认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巨头分拆大势所趋,霍尼韦尔一分为三 ·  昨天  
界面新闻  ·  陕西洋县通报“政府院内群众抱干部腿”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iPhone ... ·  3 天前  
界面新闻  ·  2025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山浮生

为什么阿里华为都在说钱越来越难挣?因为世界秩序正在崩溃……

北山浮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0-01-27 10:12

正文

零、引子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某长者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话题,一个有关历史进程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今天的我们已经开始步入一个相当危险的历史时段。 也许它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实际上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可能决定了你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房子大小、票子厚度甚至命运走向。

开始正式话题之前,我先讲三个相关的小故事,其中有两个是我亲身经历的。

故事一: 时间十几年前,坐标英国伦敦。

我和太太在几周的努力之后,终于在市中心找到了一套比较满意的出租公寓。这是个较好但绝不是豪华的公寓楼。


房子很小, 一居室 ;朝向也不好,朝北偏西,基本没有日照。但胜在位置好,就在泰晤士河边(不过没有河景),并且离我太太的办公室距离只有两百米。租金不便宜,每个月要一千多镑。


在那个英镑 : 人民币=1:15 的年代,差不多相当于 两万元人民币


(网络图片,与本文无关)


签约的时候大家都比较放松,我好奇的和中介打听起素未谋面的房东。在我的想象中,房东应该也是一位成功人士,甚至是在伦敦金融城工作的前辈。让我大吃一惊的是, 房东是个非常普通的老太太 ,住在伦敦之外乡下的一个普通小镇(不是Greenwich 那种富裕的小镇),能拥有这套房子是源于祖上的遗产,她的生活来源主要就靠这套房子的租金。

那一刻,对我来说是一个“aha moment ”。作为成长于物质匮乏时代、左邻右舍最大的资产也就是一台电视机的80 后,这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资产性收入”,或者说“被动收入”的威力,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历史进程相当于个人奋斗的威力。


我本科毕业于国内最好的两所学校之一的物理系,研究生毕业于欧洲最好的、世界上拥有诺奖得主最多之一的经济系,在伦敦金融城工作, 拿的是欧洲年轻人里顶尖的薪酬。



即使是这样,我的税后工资里的一大半也要用来交房租。而我交房租的对象,完全不是因为自己的天赋或者奋斗而获得了这笔收入。而且,这样的房东,不是少数。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凭什么?

请注意这两个问题的区别:第一个问题只在乎理性和逻辑,第二个问题还关于价值判断。

我在后面的十几年间,不断的想起这件事情并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我自己的答案也时而反复、不断深入。


这篇文章就是我十几年思考的结果。

故事二: 时间二十世纪后半叶至今,坐标美国。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巴菲特,世界最著名投资人。老巴同学有多成功,这里不用重复了。我想强调的是老巴同学自己发明的一个概念:卵巢彩票。意思是说,如果他自己不是恰好赶上了二十世纪后半叶至今(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 )的美国,是无法取得这样的成就的。

这其实也是我们老祖宗说的“天时地利人和”。换个人来,没有老巴同学的能力和心性,失却人和;老巴如果生在同样富足的欧洲或者日本,失却地利(后面我们会看到为什么);老巴即使生在美国,但如果生错了时间,失却天时。

下面是美股( S&P500 过去150年(1871-2019) 的指数,数据来源是Robert Shiller 。大家尤其注意一下八十年代至今这部分,因为老巴同学 99%甚至99.9% 的财富 来自于这个时间段。大家看看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资本市场最长的历史数据,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八十年代至今这个时间段的逆天之处。

当然很多认真的同学会说所有复利增长的图形都是这幅德性,绝大多数绝对值的增长来自于最后几年。那我们再进一步看看美股的表现和背后增长动力之间的关系变化。

很多人都说股票市场(至少美股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所以我们把股票市场的实际回报率(股价上涨加上分红收益率)和美国GDP 实际增长率来比一下(1930 年之前的GDP 增长率的数据来源是Augns Maddison )。在理论上,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稳定的。

下图中的五个时间段是美股150 年历史上的五个较大的牛熊周期。

大家可以看到两个主要结论:

  • 第一,美股的总回报率一直明显高于GDP 增长,这就是著名的r>g

  • 第二,美股总回报率相比GDP 增长的差额(r-g) 1974 年之后显著提升,从最初103 年里平均的2.8% 提升到最后45 年的5.4% ,整整高了2.6%

人类对于复利的威力一向一无所知 ,所以很多人看到2.6% 的差距会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这个但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要知道:

  • 第一、很多人以为一枝独秀独步天下的美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的GDP 增长“仅仅”就是2.6% 2.6% 的区别,大于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的区别。

  • 第二、如果最后45 年没有这额外的 2.6% 那么S&P500 指数要被抹去三分之二 ,从3300 多点变成仅仅1100 点。对,你没看错,每年多了 2.6% ,45 年复利下来就变成了三倍。好奇的同学可以自己算一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尤其是八十年代后)的美国?凭什么?

故事三:时间世纪之交至今,坐标全球,中美为主。

这个故事说的是两个人群:都是世纪之交那会在中国顶尖学府求学的同学们(基本是70 尾和80 头,我的同龄人),只不过一群长期在国外(主要是美国)发展,一群主要在国内发展。

这个故事可能有些争议,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我的观察。所以我要先申明:

第一、我说的是整体和统计,不是任何个体,不是任何个体,不是任何个体。请不要用举个例来反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第二、我个人不牛,我不牛,我不牛。真心的。见过的听过的大神太多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大神们都很忙,很少有时间写公众号。所以我没有自我吹嘘的意思。

第三、我比较俗,比较俗,比较俗。只讨论世俗意义上的成就比如社会贡献、行业地位、个人财富等等。对于个体的精神世界,我表示尊重和认可,但是这非常的私人化、很难衡量和比较,所以我们不在这里的讨论。

第四、这里的观察,不应该简单理解为应不应该出国或者应不应该回国的讨论。每个人的情况和追求都不一样。

故事的背景是,当年中国和国外的客观差距极大,社会问题丛生,中国崩溃论深入人心。所以出国是顶尖学府里绝大多数同学的第一目标。很多系都是本科出去一半同学,本科没出去的研究生再出去一大半。而且出国了的,很多同学就是为了不用再回来而奋斗。当然也有不少同学出国之后又回来了。

大约二十年后,长期在国内奋斗的和长期在国外奋斗的两个人群在世俗层面上的成就,个人认为差别已经是非常明显了。Again ,大神哪里都有,不讨论个例。

但是客观的、统计的来说,当年能出国的,整体来说成绩更好更勤奋,或者至少不比留在国内的同学差,again 在整体上。

所以问题又一次来了:为什么?凭什么?

好了,三个故事讲完了,现在回到咱们生活的当下,这个越来越危险的世界。

在刚刚过去的公元2019 年,很多人突然觉得这个世界突然变得特别的难、特别的危险、特别的动荡。

国内的一些热点事件,反映了社会的整体情绪,比如外星人的996 福报论,比如强东的兄弟们,比如网易的被裁重病员工,比如华为的251



感觉很难的不光是国内的小伙伴们。

从世界最繁华、最有文化的都市之一的巴黎,到曾经的东方明珠、以自由和法治著称的香港,再到过去二十年被西方主流财经媒体一致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标杆的智利,全都发生了严重的、持续的、越来越暴力和排外的骚乱。而导火索有时候甚至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几毛钱的涨价。

经济金融方面,全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陷入了史上前所未有的、负利率的泥潭。下图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利率已经全面翻红变负了。即使是周小川,也只能说“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也不甚乐观。下图是IMF 对于世界GDP 增长率的预测。

而中美长期对抗(刚刚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不过是短暂的停火)、特总四面出击制裁盟友勒索保护费、欧洲绕过美元建立INSETX 结算系统并希望建立欧洲军、以及世界贸易的台柱子WTO 上诉机构因为美国的阻碍而停摆,过去几十年不断深化的全球化面临实实在在的逆转前景。大家都共识是,国际政治的上个类似的时代,要回到二战前。

面对这样的情况,小伙伴们都会深深的感到困惑:

  •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 我们的未来,会怎么样?

我会在这篇文章里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

本文的标题,就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 一、出问题的是现行的 世界秩序

  • 二、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世界进入了 存量博弈 的时代,并且贫富差距已经积攒到了很高的水平。

  • 三、导致原有世界秩序 礼崩乐坏 ,而中美贸易战(更合适的说法是长期对抗)是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

  • 四、未来我们会见证 新老世界秩序的交替 (也是中美长期对抗的终局)。这会是持久战,时间尺度可能是几十年。我们不会速胜,但更不会失败甚至投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世界开始进入一个越来越危险的时段,可能会经历相当长时间的动荡与混乱,“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这篇文章,会分为四个部分,分别阐述上面四句话。

一、世界秩序

1.1    世界秩序是什么东东?它为什么重要?

世界秩序,是一个很大的词,基辛格同学专门写过一本很厚、很厚的同名书籍《World Order》 。推荐阅读。

不那么学术的话, 世界秩序,说白了,就是世界各国如何排排坐分果果 。谁做大哥谁做小弟,大哥负责干什么小弟需要做什么,大哥拿多少小弟分几何。用个更加烟火气的说法,这就是“规矩”。

这个重要么?当然重要,这个可以说是任何人类群体里的头等大事。

很多同学对于有句话很熟悉:“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人类群体的标准,就是秩序。

有了稳定的秩序,大家才会有稳定的预期,才会把精力放在做事情而不是互相防备上,才会建立起有重要价值的长期合作。只有秩序才能带来和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代价高昂的战争。

换句话说, 有秩序,才有了做蛋糕的可能,才有了持续分蛋糕的基础

秩序是如同空气一样,极端重要却又被习惯性忽视的。需要一个反面教材?HK 同学请上来走两步。

当然要澄清一点:稳定的秩序不代表等级,不代表静态和停滞。这个我们回头再说。

不过,国际社会的秩序,和国家内部的秩序,是截然不同的。

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各国政府之间的外交黑话太烧脑,离日常生活太远。那我们打个比方:把我们这个星球,想象为一个原始社会里,茫茫大海中,唯一一个能住人的岛屿(地球这个宇宙中唯一一个已知存在生命的地方)。其他的岛屿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而且我们也过不去。有的朋友比较放飞自我:啥时候我们能住到别的岛上去?到时候会怎么样?请稍安勿躁,后面会有讨论

在这个岛上,大家分别居住在一个个村子(国家)里,平时主要在村子里劳作(GDP) ,互相之间时不时的互通有无(贸易)以及大规模械斗(战争)。

在很多正常村子的内部,是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秩序。这是因为,在现今时代,国家是人类对于自己身份认同,尤其是“利益共同体”认同的最普遍的单位(所以中东非洲那些人为划分国界线的地方容易动荡不休)。

在正常国家的内部,政府是唯一的暴力机构且掌握压倒性的资源(请注意这点,暴力垄断权是根本)。所以在非政府的个人和机构之间,以法律为特征的秩序,以及能够促进利益共同体共同利益最大化的道德和价值观形成了国家内部的根本行为准则。


所以仗势欺人是不可以的,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是被鼓励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被赞扬的,“让人间充满爱”是被歌颂的。这也是我们熟悉的日常行为规范。



但是在不同的村子之间,就没有这么温情脉脉了,通行的是丛林法则,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利益(分到手的蛋糕)和力量(分蛋糕的手段和依仗)。

在不同的村子之间,因为没有凌驾于所有村子之上的权威存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仅仅是沟通协调的平台),所以力量是裁决村子之间分歧、决定各个村子分多少蛋糕的根本手段。

力量是一个综合概念,经济因素尤其是物质生产能力是基础,政治文化社会制度以及意识形态因素是变压器、决定经济基础转化为力量的效率,而军事能力是力量的外在表现。



这其实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币的另一面:中央政府能够对内垄断枪杆子的正常国家,就能创造长期良好的秩序;而枪杆子分散的国际社会或者军阀割据的非正常国家,秩序就很混乱。

前面我们说到有秩序,才有了做蛋糕的可能,才有了持续分蛋糕的基础。在硬币的另一面, 村子之间的秩序是不是稳定,在根本上同样取决于蛋糕能不能持续做大,以及大哥小弟们对于分到的蛋糕是不是保持满意

但是,大家都知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像人和所有有生命的东西,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的秩序,都不会是万世一系的,都不断重复一个形成、稳固、崩塌、再形成的动态过程。

1.2    我们现有的世界秩序是什么样的?

我们如今这个世界的主要秩序,叫做Pax Americana ,翻成中文就是“美国治下的和平”。

简单来说,自从上世纪70 年代中美建交以及90 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实现了这个星球上第一次无可争议的单一国家霸权。请注意这里的霸权(hegemony ),不是街头霸王的“霸”,而是春秋五霸的“霸”,是秩序主导者的含义。

美国的霸权体现在:

  • 军事上:美国的军费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且在很长时间内在顶尖技术上遥遥领先,尤其以第一次海湾战争(制信息权)和科索沃战争(无需地面部队即让一个国家政权崩溃)为顶点,并且华约解体后被忽悠的俄罗斯和乌克兰让北约 再无对手。

  • 经济金融上:绝大多数国家融入了美国站在最高点的“消费国 - 生产国 - 资源国”的经济循环以及以美元为单一世界货币的金融循环。

  • 行政组织上:美国及其盟友基本完全主导了以联合国、世行、IMF、WTO 为支柱的主要跨国组织。

  • 意识形态(话语权)上:以自由民主市场去监管全球化为关键词的华盛顿共识在全球的认可度达到顶峰,以至于很多人接受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同学们会一再看到,在古往今来的人类社会,上述四个方面其实就是主要的四个力量来源。


PS一般学术界会把Pax Americana 的开始定义为二战结束。个人认为苏联解体之前和之后的 Pax Americana ,类似于秦国和秦朝的关系。如果分析的角度是制度安排的历史沿革,那么把秦国并进来考虑是合适的;如果分析的角度是天下的秩序,那么显然战国和秦朝是两个时期。

前面说了,秩序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做蛋糕和分蛋糕。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那我们就来看看,现行国际秩序,在做蛋糕方面做的怎么样。

上图是每个十年的世界GDP 年增长率。本章后续数据来源如无特别说明则都是世界银行。看起来 Pax Americana 在这方面做的好像并不是非常突出,因为世界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之前的三个十年。

大家请记住这个重要结论:

要点一: Pax Americana 时代做蛋糕的速度大大下降。

这个结论跟大家的切身感受似乎非常的不符。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以及在很多财经媒体的叙事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的全球化时代是世界经济的黄金年代。这是怎么回事?答案在下面。

上图是两个时间段人均GDP 的平均复合年增长率。选取人均GDP,而不是GDP总量的变化,更加能够看出蛋糕分到每个人头上的效果。毕竟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可以看出,中国是最近三四十年最大的赢家,没有之一。美国也是相对的赢家,虽然人均GDP 增长率略微放缓,但是基本与整个世界整体水平持平。其他国家,相对来说,落差就相当的大。

另外多说一句,很多主流经济学家和财经媒体认为落后国家会天然的更快增长,所以大家会趋同(“趋同假说”)。但是看实际的数据,包含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其他”组,在世界银行有数据开始的1960 年之后的表现,都是最差的。他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扩大。

二战后能发展起来的,基本都是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中日 + 四小龙,还有最近很火的越南)。这背后是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原因的,完全不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瞎扯能解释的。

上图是各个地区占世界GDP 的比重。结论跟之前的图是一样的。

这就是为什么咱们的亲身感受以及主流财经媒体(主要受美国影响)都觉得,过去的三四十年是世界经济的黄金年代。但是实际上,并不是。

这里咱们其实已经谈到了分蛋糕的事情。前面说的是几十年来的变化,那么现状是什么样呢?

大家都知道特朗普同学这两年像祥林嫂一样到处委屈的说美国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要求盟友们(小弟们)更多的出钱出力。那么当老大难道是一门亏本生意?

答案当然不是了。

再一次,不需要高深的国际政治理论,常识告诉我们,老大都是大家抢着做的,因为当老大有好处的,蛋糕是他先切,而且都是切最大的一份,别的小弟的蛋糕能分多少,也得看他的脸色。

数据说话。下面两张图概括了在现行的世界秩序下,各个国家的蛋糕份额。

上图显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按照人均GDP 被分为四个档位。高收入国家基本就是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现在是中高收入国家,同档位的包含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中低收入国家的代表是印度。

上图的横轴是各档位国家的人口数量(不是国家数量),纵轴是各档位国家的平均人均GDP。虚线是人均GDP的世界平均水平。面积就是各档位国家的GDP总额。中国和美国因为各自的重要性,分别从高收入国家组以及中高收入国家组里单拉了出来。

所以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人口已经在中国的后面了,在我们的前面,基本都是发达国家。这个信息很关键,请大家记住。

另外可以看到,各个档位之间分到的蛋糕,有着巨大的差距。相邻档位之间的人均GDP差距,大约在四倍左右。而金字塔顶端的美国和低收入国家(将近1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