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荣行机械
及时发布公告点评,新闻点评以及最新研究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  内蒙古高院公开遴选10人,2月21日起报名 ·  9 小时前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  昨天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  昨天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实破性进展 ·  昨天  
内蒙古市场监管  ·  内蒙古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实破性进展 ·  昨天  
内蒙古政府办公厅  ·  2024年内蒙古累计兑付惠企直达资金13.7亿元!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过大年 闹元宵 | ...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过大年 闹元宵 |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荣行机械

【招商机械·深度报告】伊之密:顺周期下将释放业绩弹性

荣行机械  · 公众号  ·  · 2021-02-08 08:00

正文

摘要


本篇报告详尽且创新性地介绍了伊之密的注塑机产品的技术优势,并通过与海天代表性产品的对比,客观说明了伊之密在产品层面存在的优化空间。我们认为,公司正在产品硬实力与产销研软实力上同时发力,未来受益于下游制造业需求回升,行业供给端的量增,与结构化改善的内生增长,公司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公司预计2020年全年营收增长30%,归母净利润增长58%-66%。预计的四季度归母净利润较同期增长了3.9倍。除2020年表现出的业绩高弹性之外,公司相对同业竞争者,近5年业绩增速亦居于前列,是注塑机、压铸机领域内富有成长性和高盈利弹性的优秀玩家。

注塑机领域,尽管公司在产品覆盖面、品牌知名度上弱于老牌龙头——海天国际,但伊之密在高端两板机和全电机方面努力提高技术含金量,扩大自身硬功实力。此外,公司构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直销模式+IPD研发模式+精益化流水线的品牌网络,强化自身软功实力。 我们认为,软硬兼修下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是公司长期提高市占率、获得更确定的业绩增长的关键。

行业层面上,注塑机领域在供给端将享受充分的增量空间和结构优化、产品升级的内生增长;而在需求端将享受下游汽车行业复苏、家电行业景气延续与3C产业链回暖的弹性。压铸机领域65%的终端需求来自汽车、摩托车,因此该终端产业链的修复将引发公司在注塑机、压铸机两个业务上的业绩共振。

伊之密属于高杠杆率与高资产周转率的标的,在顺周期情势下具有更强的进攻性配置。 2021年受益于下游汽车、家电、3C等多领域资本开支回升,将彰显业绩弹性。回顾过去几年,公司产能扩张节奏张弛有度,2018年行业景气下行时的逆势扩张,给予2020年丰厚的生产效率回馈。 公司正布局新产能,提升行业份额。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我们预计2021/2022公司净利润增速将达到28%/20%,复合增长24%左右,目前2021年动态PE16倍,我们认为市场过度担心周期性而忽视了成长性,按25倍PE,给予2021年目标市值99亿元。

风险提示:1)经济不景气,下游车市增长不及预期;2)应收账款总额高,坏账风险大;3)存货金额大,存在较高减值风险



一、伊之密:稳健成长,对标海天

1、主营业务:注塑机、压铸机

公司创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现包括注塑机、压铸机、橡胶注射成型机、高速包装系统、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等多个事业部。伊之密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上市后持续推动公司的产能布局和完善业务模式。如今伊之密共有三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顺德高黎、五沙和苏州吴江。在技术方面,公司引入IPD产品集成研发管理模式,2019年研发费用支出近1亿元,取得了二百多项技术专利。此外,公司积极进行海外业务拓展,2011年收购美国百年品牌HPM,2016年投资设立伊之密印度公司,2017年成立德国伊之密研发中心,2019年成立伊之密越南子公司。

公司董事长为陈敬财,实际控制人为陈敬财、甄荣辉和梁敬华,分别直接或间接持有佳卓控股27.78%、44.44%和27.78%的股权,而佳卓控股作为伊之密的控股股东持有公司33.75%的股权。三者为股份公司一致行动人。2020年8月,公司向三位实际控制人定向增发3279万股,增资1.80亿元,显示出公司高层的经营信心。

公司业务包括注塑机、压铸机、橡胶注射成型机、高速包装系统、机器人应用及智能制造系统和SpaceA工业3D打印机。 其中,2019年注塑机业务收入占比67.73%,压铸机业务收入占比20.08%,二者合计达九成。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与产品体系,代表产品包括A5S升级版标准型高端伺服注塑机、DP、D1系列二板式注塑机、飞逸系列全电动注塑机,DM系列冷室压铸机、HM系列热室压铸机。

公司的国内生产基地约有30万平方米,海外生产基地超10万平方米。吴江区域的工厂占地面积愈3.3万平方米,主要满足两板式注塑机、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增材制造系统等生产制造需求。五沙工业园区包括第一、第二工厂,合计占地面积愈17.3万平方米,未来还将建成第三工厂,主要用于注塑机、高速包装成型系统、橡胶注射成型机和模具的生产制造,且 该项目近期投资8.5亿元,远期预计投资总额达到20亿元,将形成44.7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超过当下集团总占地面积。 高黎总部在经过几轮业务外迁后,如今还剩压铸机、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等加工部门。公司在2018年引入精益化流水线,在2019年下半年落地实施,2020年下半年已实现320T以下小型注塑机的规模化量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高弹性、稳成长的小龙头

因疫情影响,公司2020年一季度业绩受累,营收同比下降27.15%,净利润同比下降125.65%。二季度因疫情防控得当,且受益于一季度的需求转移和工业企业补库存需求复苏,公司业绩显著提高,单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65%,三四季度延续高景气态势,根据公司业绩预告,公司全年营收预计增长30%,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58%-66%。预计的四季度归母净利润较同期增长了3.9倍。

公司业绩成长性为同行业最高。 在与同行业的泰瑞机器,震雄集团和海天国际的对比中,考察近五年业绩的复合增速,伊之密的营收增幅仅次于泰瑞机器,净利润增速则居于一二梯队的首位。尽管2017年公司业绩的强势增长贡献较大,但2018年公司业绩下滑后亦及时调整,保证了2019、2020净利润稳步上行。

销售毛利率方面,公司常年领先于业内竞争者,而销售净利率则弱于海天国际与泰瑞机器,这归因于伊之密的定制化生产模式与对外的直销模式。 定制化生产保证了产品具有更佳的个性化范畴,提高了产品的议价能力,从而抬高了产品毛利率。而对外的直销模式不同于海天的经销商模式,因而利润率较低的销售环节拉低了公司的净利率水平。


二、脱“三”入“二”,强者对比

1、 黑马升迁,直面海天

注塑机业务在伊之密的业务 结构中占比超60%,也是2020年贡献业绩弹性的主力。 该行业中的老牌企业有海天国际、震雄集团。 2015年后上市的主要公司为伊之密和泰瑞机器,此外,博创、东华也在该领域内享有一定市场份额。 海天国际在注塑机领域称雄多年,市占率也常年稳居业内第一的水平,行业格局的变量更多集中在后位的争夺中,尤以伊之密排名的稳步提升最为亮眼。 伊之密由2012年5.12亿元营收,不足震雄集团1/2的水平,上升至2019年14.32亿元营收规模,根据塑机协会数据,2019年伊之密收入位居行业第三,净利润第二。

海天国际在业内资源、品牌、技术优势明显,伊之密在产品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从产品系列上来看,海天国际的产品主要包括天隆系列、天虹系列、天瑞系列等,而伊之密的产品主要包括A5系列,二板机DP、D1系列,以及全电动FE、FF系列。 在二板机和全电动领域,伊之密在锁模吨位范围上均小于海天对应系列产品的范围,海天的最大锁模力可以达到7000吨,伊之密注塑机锁模力目前达到3500吨,目前也在研制6000吨锁模力的二板注塑机。

在双方营收占比较大的伺服机系列,我们经过查阅产品系列的技术参数说明书,发现在锁模吨位90t-200t的小型注塑机方面,伊之密A5系列产品的机体重量更轻,这也意味着更低的单机成本和更高的规模效应 结合伊之密产品结构中小机的高比例,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伊之密较高的单机毛利率形成原因。

而在大型机领域,海天的统治力很明显 伊之密A5系列锁模力超出650T的大型机产品共有7款,而海天则多达14款,目前伊之密最大锁模和为3500吨,海天最大可以达到7000吨。

在注塑机配件的使用上,海天自主化程度更高 海天在2006年筹建了海天驱动子公司,涉及控制技术、自动化科技、新能源技术、液压传动系统四大领域,产品涉及控制系统、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功能部件、液压马达、机械手、电动叉车等。 目前海天的注塑机的配件已经大部分来自于海天驱动,全电动注塑机90%以上的伺服、液压马达也出自该子公司。 而伊之密的产品配件外购,较为核心的伺服驱动器亦来自于汇川,和海天相比自主化程度相对较低。

海外业务扩张的角度来看,伊之密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相对于其他注塑机厂商,伊之密的海外业务收入比重较低,因此2020年伊之密受海外疫情影响较小。 海天海外布局相对成熟,在德国、印度、越南均已开设工厂,伴随疫苗的推广和疫情的控制,海外业务收入也将得到提升。 尽管处于后发的节奏,伊之密也在积极进行海外布局,除美国HPM工厂、越南子公司外,公司重点布局印度市场。 当下伊之密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已有8775m 2 的厂地面积,且正在筹建8.1万平方米的新厂区,显现出未来极大的海外产能空间。

2 软硬兼修,扩大优势

(1)扩大产品技术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海天依靠先发优势牢牢占据行业领军者的地位,但伊之密的奋起直追同样引人注目。尽管二者在品牌知名度和网络规模上存在一定差距,伊之密正通过主修硬功,兼修软功的方式缩小与海天的差距。

在硬功层面,尽管在产品吨位范围、配件自给等领域落后于积淀更深厚的海天国际,但伊之密也正加速在产品技术、质量上实现特色性的突破。2018年公司全电动注塑机与二板式注塑机销售额均高速增长,增长率分别达到210.06%和80%。技术进步也尤为明显,例如,2017年德国伊之密研发中心的成立,并引入前KM和恩格尔的技术总监,推出SPACEA机器人柔性增材制造系统、研发了1250T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而公司在2020年DMP展会也展示了IMD Pro模内装饰成型方案、免喷涂材料工艺注塑成型方案、Yi+ Platform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代表先进工艺的产品方案。从2016年开始大规模销售的大型二板机DP、D1系列也融合了较为优异的性能优势,包括更短的干周期、更加精密的位置精度。

此外,在全电动注塑机领域,伊之密进步迅猛,相继推出了FE、FF系列注塑机。FE系列产品性能优异,耗电量低,响应速度快,且在锁模单元有独特的负后角设计。FF系列产品推出时间较晚,价格相比海天长飞亚全电动注塑机更便宜。伊之密在2018年全电动注塑机产值占比2.6%,2020年这一比值下降到2.2%,在这一高净值领域渗透空间巨大,留待伊之密的是更好地提高全电动注塑机的技术水平与品牌影响力。

(2)产研销高度协同的品牌软实力

在硬功层面,相比海天,伊之密正依靠提升产品质量、产品性能、价格、完善系列缩小与海天的差距。 而在软功层面,我们认为伊之密构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销售模式(直销+模式)+研发模式(IPD)+精益化流水线的品牌网络 ,这一网络牢牢连接了生产环节、研发环节和销售环节,使各环节得以高效协同。

首先,公司在销售上整体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模式, 国内注塑机采用“直销为主,买断式经销为辅”的模式,国内压铸机和橡胶注射机市场,全部采用直销模式;国际市场销售采用“买断式经销与直销相结合”的模式。直销模式有利于强化客户的忠诚度,保证关键客户的粘性,通过更及时的需求反馈与售后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报告期内,销售退回产品金额占报告期内全部销售收入0.47%、出现质量纠纷的产品金额占报告期内全部收入的0.07%,整体占比较低。此外,伊之密独有的YFO直营店服务体系,确保了服务的高响应度和可控性,经验丰富的YFO服务工程师在全国76个城市和海外39个海外网点提供快捷、专业的服务。公司直销服务能力的提高间接提高了大客户对公司品牌的依赖度,近几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稳步提升可见销售成效。

在研发上,公司采用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 该模式需要公司密切追踪市场需求动向,对产品的研发过程实施模块化管理,并有效协调跨部门的项目管理工作。可见,公司通过直销模式把握客户核心需求,再藉由IPD的产品开发模式推陈出新保证新产品满足市场核心诉求,二者呈现相互促进的关系。

研发之所以对注塑机生产厂商如此重要,我们认为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从下游塑料用料需求来看,改性塑料用品的扩张带来了更多塑料用品选择,这让注塑机厂商得以设计更多的解决方案。此外,注塑机本身存在诸多性能改善的空间。例如全电动注塑机领域日本品牌实力较强,吨位最低可下沉至15-20吨,可用于生产精密件,而欧洲的二板液压注塑机精度极高,甚至达到国内高端全电注塑机的水平,由此可见国内注塑机的技术替代空间仍较大。

在生产端,公司在2018年开始导入精益制造模式,目前已经实现了320T以下的机型流水线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注塑机生产装配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部件多、工序复杂、占地面积大、质量要求高,对员工的技能水准依赖性高。 截至当下,海天国际与伊之密是国内唯二具有注塑机生产精益化流水线的厂商。 从公司官微的直接报导来看,伊之密当前的总装流水线平均20分钟可下线一台注塑机。公司通过把精益制造中的“连续流”引入装配流程,建立锁模流水线、电箱流水线、射台流水线和总装流水线,让整个产品生产装配流动起来,大大缩短了交货期,并且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出。据公司测度,在硬件资源、人员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伊之密320T以下的注塑机产能同比提升了约60%。

我们从两个厂商的角度间接考察了总装流水线的效果。在海天国际的视角,我们将公司Mars系列传统三板机的产地坪效(具备精益化流水线)与海天塑机二板机生产基地、飞亚达系列生产基地的坪效做了对比,可见价值量相对较低的Mars系列反而具有更高的坪效,这体现了精益化流水线和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效果。在伊之密的角度,公司在2018年期间进行大规模资本开支购置流水线配套设备,在2019年下半年落地,2020年中报期间已有超过80%的小吨位注塑机上线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和毛利率。可见在2020年尽管公司绝对产能(机器与电子设备净值)有所下降,但营收却有大幅提升,这也是精益化流水线带来的相对产能的增益效果。


三、行业景气上行,公司市占率提升

1、 注塑机:供给量增优化+需求持续改善

(1)量增叠加结构性优化机遇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依据形态大小可划分为大中小型,依据动力驱动可划分为液压式,全电动式和液电混合式。2018年中国注塑机市场规模为226.86亿元,根据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预计2022年将实现248.95亿元的市场规模。

从长期趋势来看,注塑机行业未来将同时面临量增与结构性优化。在量增的角度上,中国当前塑钢比仅为3:7,不及全球5:5的平均水平,距离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且塑料产品成分更富有多样性,未来具有长期替代钢材成为更多产品主成分的趋势。在结构性优化的角度上,尽管国内注塑机行业的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诸多较为高端的机型上实现了国产替代,但在包括成型工艺、更小锁模力的全电注塑机的选择上,仍落后于西方国家。根据海关统计,2020年10月我国注塑机出口平均单价约为3.46万美元,大幅落后于国内进口大约10.99万美元的平均单价。因此,包括海天、伊之密在内的厂商均朝着“大机二板化,小机全电化”的高毛利方向前进,且目前均已取得明显的进展。

最后,国内注塑机行业发展的长期竞争力在于结构化改善的机遇。对注塑机厂商而言,应对这一结构化机遇的关键在于把握风向。中国中低端注塑机产能已较为充足,“大机二板化、小机全电化”是当前注塑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我们复盘了海天国际历史上,长达6年销售毛利率稳步增长的过程,这主要归因于中高端二板机jupiter系列和全电式注塑机飞亚达系列的比重稳步提高。这两种高速增长的机型可以提供比传统三板机更高的回报率,从而保证了海天强大的盈利能力。因此,技术环节向高净值方向的渗透,是注塑机企业长期结构性发展的指引。

此外,我们结合海天国际的业内代表性,测算了大型机和小型机各自朝二板、全电机方向发展的渗透率空间。我们采用2017年的行业数据,大型机方面,二板机几乎对三板机存在完全的替代性,且具备节省空间、无关节磨损、锁模部件用钢量少的特点,因此替代空间有54%。而小型机方面,鉴于全电动注塑机价格相对昂贵,且设计吨位过度下沉可能导致开模重复精度不足。全球的需求容量大约3亿台,在小型机领域大约还有17%的替代空间。

(2)下游需求快速恢复,看好未来景气延续

从注塑机下游需求来看,分布行业较广,其中汽车、家电占比较大,分别为25%和27%。从伊之密下游需求来看,2019年占比最大的前四项分别为汽车、日用品、3C产品和家用电器。这其中,相较于2018年的下游结构,汽车行业占比大幅缩小,而日用品、3C产品占比则有所提高。公司年报对于日用品需求的大幅增长解释为受益于化妆品行业的蓬勃发展。

注塑机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包括保险杠、仪表盘、中控面板、出风口。汽车行业在2020年下半年呈现复苏迹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幅收窄,中汽协预计202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将达到7.5%的增长率。从乘用车更换的角度出发,中国2015-2017年为乘用车销量高速增长期,以6年为换车周期,2021-2023年将是设备更换的高峰期。此外,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成绩斐然,成长空间巨大,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需占新车销量的25%,2020年这一比值为5.4%,未来有望持续高增长。

注塑机行业下游家电、3C在2020年疫情影响之后快速修复,伴随居家办公的推广、智能手机行业回暖、以及使用者对电子产品依赖程度的加深,我们预计2021年下游领域将继续保持乐观的增长态势。

从家电的角度来看,2020年海外供给端受疫情冲击较为明显,且各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达到高峰,刺激海外消费者对我国产品的需求,而诸如家电此类的居家类产品则在6-10月达到了2.8%的出口贸易份额。此外,家电零售的网购渗透率也快速提升,冰箱、洗衣机、电热保持了超过20%的线上销售增长率。在海外居家需求的惯性推动和线上消费渗透率提升的背景下,2021年家电行业有望继续保持高景气并充分反馈于上游注塑机领域。

从3C的角度来看,首先2020年办公的主节奏向无接触办公转变,刺激了2020年笔记本电脑的需求,Omdia预计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将达到1.957亿台,同比增长14.1%。此外,20201年居家办公、新的GPU供应策略出台、以及各国对教育用笔记本电脑的补贴政策延续将继续推动笔记本电脑的需求。智能手机层面,2020年行业遭遇寒冬,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一二季度同比下跌 11.7%和16.0%,三季度伴随疫情防控的好转,同比增速降幅收窄至1.3%。手机市场遇冷的环境下,手机厂商寄望于5G手机带来新的生机,华为在2020年完成在5G产业链的深度延伸,vivo实现了从千元到万元的全价位段5G智能手机覆盖,OPPO将5G手机价格拉低至千元。2020年12月我国5G手机出货量达到1820万部。与此同时,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展开各项功能的频率逐年提升,显示出世界范围内的使用者对智能化电子产品依赖程度的加深。我们认为,2021年伴随疫情防控好转,智能手机行业将迎来行业回暖、5G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和消费者依赖度提高的发展契机,这也为上游注塑机的增长提供了强心剂。

2、 压铸机:业绩弹性大,预期差大

压铸机业务是伊之密的第二大业务,2019年该项业务的收入占比为20.08%。这一比重也是近10年来最低的水平。压铸机行业下游需求有65%集中在汽车领域,因此行业整体表现与汽车行业的景气度高度相关。中国压铸机行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较高,业内领军者为力劲科技,市占率约为74%,伊之密依靠6%的市占率居于第二位。

因为市场规模较小,且下游需求领域较为集中,压铸机行业的波动性很大。对此,我们复盘了伊之密的业务的历史营收状况。可见公司在2015-2017年间,压铸机和注塑机两项业务均实现了毛利润的持续增长,并在2017年达到高峰,该年公司压铸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7%,远超注塑机业务30.4%的增长率,而两项业务的毛利润增速也在当年双双超过35%。2018年,因上游汽车行业景气度下滑,公司压铸机业务收入下滑32%,尽管注塑机业务营收依然保持18.02%的增长,但公司当年净利润依旧下滑了36%。截至2019年,公司压铸机业务收入比重由2017年的32%下滑至20%,下游汽车行业的比重也由2017年的30%萎缩至17%。

2020年下半年,汽车行业设备投资额降幅收窄,传统乘用车领域显现复苏迹象、新能源汽车高速渗透,叠加注塑机业务订单量高涨和经营效率改善,2021年压铸机业务也有望迎来下游需求快速恢复的高光期。公司无论是注塑机抑或压铸机、均在下游汽车领域有重要分布,当前下游汽车行业占比较小,未来的需求复苏弹性较大。届时公司有望实现在双业务上的业绩共振。

3、市占率提升:顺周期叠加逆势产能扩张

顺周期下,具备高杠杆率与高资产周转率的行业往往更加受益于充分释放的业绩弹性。 首先,高杠杆背后较高的期间费用率一定程度上被上行的行情摊薄,此外,高资产周转率意味着产能得以更快释放,响应市场需求。我们将A股近年权益乘数与周转率均高于平均值的个股划入对应板块,就ROE同比增长率与全A做对比,发现前者波动幅度更大。而伊之密在周转率与权益乘数的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全A的中位数。

中期的视角上,中央政府针对疫情干扰出台的宽松货币政策为制造业产业链公司纾难,利好母机制造公司。此外,2-3年的工业产品存货周期本应在2019年底迎来高峰,却因疫情影响而迅速收缩,未来随着疫情防控充分好转,企业补库存需求有望继续上行。 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也连续三季表现出预期指数高于即期指数的现象,且趋势上逐季上扬,侧面反映了企业的信心。

从长期来看,近几年伊之密的产能扩张步伐较为紧凑,且收获颇丰,未来也具有更富前瞻性的产能布局。 2018-2019年间,因下游占比较大的汽车行业景气下行,公司所在行业承压明显。而伊之密却如期进行苏州吴江厂区的建设,并搭配精益化流水线建设。这一产能扩大的方案恰好在落地后迎来2020年下游需求复苏,公司在320T以下的注塑机领域已经实现了较高的生产效率加成,为业绩的增强添砖加瓦。更长期的角度上,高端智能产业园项目的落地将带来超过80万平方米的生产面积,预示着可观的产能上限和公司高层的信心。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伊之密短期受益于顺周期下强劲的业绩弹性,小型机的规模化生产和较短的排产周期让公司在2020年表现不俗。而放眼中期、长期的未来格局,伊之密受益于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和制造业补库存周期,需求端汽车、3C行业的回暖,供给端二板机的快速增长、全电动注塑机技术水平的持续改善,公司有望迎来持续的景气上行和市占率提升的机遇。


四、盈利预测与估值

1、盈利预测

公司自2009年成立橡胶机事业部、2011年收购HPM后,产品结构便相对稳定。尽管2013年成立了高速包装事业部,2014年成立了机器人自动化系统事业部,但对业务成分影响不大。鉴于此,我们从注塑机、压铸机、橡胶注射机和其他配件加工四个层面考察公司分业务增长率。

1)注塑机业务收入一直以来超过公司营收的50%,2020年公司业绩预告中,预计该业务收入20.25亿元。2021年一季度公司订单依然充足,下游占比较大的汽车行业复苏、3C行业回暖,将给注塑机业务的增长带来更加确定性的业绩增量。我们预计该业务在2021/2022年的销售增长率分别为25%/25%。

2)压铸机业务在2018、2019年遭遇了寒冬,营收比重持续下滑。鉴于压铸机下游更多集中于汽车领域,汽车行业在2021年的需求提振将更显著地刺激压铸机的销量增长。我们预计该业务在2021/2022年的销售增长率分别为20%/15%。

3)橡胶注射机业务规模较小,盈利能力极强,且公司在该领域有较强的新品研发需求。我们预计2021/2022年的销售增长率分别为15%/15%。

4)其他配件加工包括高速包装、机器人自动化、3D打印等项目。其中高速包装应用领域为医疗针筒,未来成长空间较大,3D打印体量较小,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我们预计2021/2022年的销售增长率分别为15%/15%。

2、投资建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