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老虎财经
环球老虎财经,全球财经资讯的中文分析平台,汇聚国内外主流机构投资者提供原创投资分析,致力于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勤于奋  ·  月入98美刀的网站 ·  昨天  
勤于奋  ·  月入98美刀的网站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老虎财经

晚节不保的董明珠

环球老虎财经  · 公众号  ·  · 2018-06-14 20:22

正文


董明珠曾经有个梦想:希望大家坐着格力造的车,打着格力的手机,控制家里的空调温度,享受格力带来的美味佳肴。作为一个行动派,董明珠努力践行着每个想法,从小家电到手机,再到如今沸沸扬扬的新能源汽车。可惜的是,这些雄心勃勃的想法,却仿佛逐步将她的商业威信蚕食殆尽了。


6月12日,这个日子,对格力来说都是个标志性的日子。


当天,随着临近收盘时的几个抛售大单,长园集团的股价猛地被砸到跌停板上。在长园集团股价“闪崩”的同时,格力集团声势浩大的要约收购,也因珠海国资委的否决而告终。


不过,这次要约收购的失败,对于上市公司格力电器来说,并无损失。但对执着于新能源汽车的董明珠来说,要约被国资委否决,似乎暗示着她的造车梦的失败。


事实上,近期频频上头条的珠海银隆,似乎将成为董明珠跌落神坛的关键一步。


“我永远是对的”


“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永远是对的。”这是董明珠众多金句中让人印象颇深的一句,时刻彰显着她的自信和魄力。但可惜的是,说话不留余地,难免被现实“打脸”。


在格力集团看上长园之前,2016年,董明珠早早瞄上了珠海银隆。


只不过在当年10月底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中小股东否决了格力电器对珠海银隆的收购议案。当时的董明珠因此当场发飙,对着股东们一顿痛骂。股东大会的视频流出,脾气火爆的董明珠自然霸占了各家头条。


当然,董明珠并不在乎上不上头条,造车才是她最在意的事情。董明珠在2016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称, “今天在这里,我还是跟大家宣布,虽然我们没有收购银隆成功,但是董明珠一定要做。”


于是,董明珠给朋友圈内大佬 “打个电话就搞定了”对银隆的投资。董明珠和王健林等圈内大佬,以30亿元的价格,拿下了珠海银隆逾20%的股权。 董明珠后来继续增资,以17.46%的持股比例,成为珠海银隆的第二大股东。


入股之后,董明珠便将自己做格力的精神气移植到了银隆上,毕竟她“ 已将全部身家压在了珠海银隆上”。


董明珠一如往昔,风风火火,开始四处为银隆站台, 在成都、天津、兰州、南京等全国各地建银隆产业园,投资总额高达700亿元。 为了能赶上扩张的步伐,2017年5月,珠海银隆也开始冲刺IPO。


在外部扩张的同时,董明珠也在对银隆内部进行改造。她在2018年两会上接受采访时,提到 “在我看来,很多问题都是想象不到的。其中包括管理粗放、对品质的追求。 我认为,部分汽车企业,多少存在一些问题。 它对每一个部件的标准、对品质的控制的强化意识,都需要快速改变。”


她当时也是这么做的。2017年7月起,银隆开始了大范围组织架构调整,格力背景的员工成为多个核心业务部门分管副总裁。在银隆创始人、原董事长魏银仓辞职后,2018年3月,格力前高层赖信华出任珠海银隆总裁。


当外界都以为董明珠将带着银隆大干一场的时候,银隆的危机却一夜之间全部涌现了出来。


先是银隆部分园区停产,接着关于存款挤压,拖欠员工工资,大量工厂员工离职,乃至拖欠供应商货款等情况先后被曝光。


同时,董明珠引进的“格力系”管理层,以及延续自空调行业的严格标准,却被部分供应商认为是不了解电动车行业。


紧接着, 被董明珠看好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再被曝光实则存在制造成本高、电池能量密度低导致体积增大等问题,已被美日淘汰。


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董明珠的选择出现了问题。当然,由于后期董明珠是以个人身份投资了珠海银隆,最终若银隆真的陷入无法挽救的境地,损失的是董明珠。


不过,金钱的损失可能还是其次, 毕竟王健林对珠海银隆的5亿元投资,是冲着董明珠本人投的,未做任何尽调。


虽然豪气的王首富一再表示这笔投资“不大”,但对董明珠来说,如何挽救银隆以恢复不断被削弱的商业威信,才是更为严峻的问题。


董小姐的骄傲


董明珠在2016年10月份发飙的那次股东大会上,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格力人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的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说是董明珠,有夸大她作用的嫌疑;但要不提董明珠,那绝对有失偏颇。事实上,要说格力取得今天的成就,董明珠功不可没,肯定不会有人反对。


1990年,彼时36岁,身为人母的董明珠加入了格力电器的前身海利国营空调厂,从基层业务员做起。这一干,就是28年。

当年只是 “想着多卖出空调,多挣点钱,养我儿子” 的董明珠从此成了格力的传奇。


1992年,董明珠取得了逾1600万元的销售额,占整个公司的1/8。随后,董明珠被调往南京开辟市场,硬是在隆冬时节,签下一张200万元的空调单子,此后在一年内创造了3650万元的个人销售额。


1994年,在格力面临高层集体出走的困难时期,董明珠出任经营部长。从1995年至2005年,董明珠带领格力电器创下了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的成绩。2012年,董明珠成为格力电器一把手。


事实上,一路成长至此,除了出色的业务能力,没有点说一不二的霸气,董明珠又怎么能镇得住商场上精明的对手。


2004年,因国美擅自降价销售格力产品, 董明珠为了保护空调专卖店的利益,坚持将格力的产品撤出国美。 随后,国美强硬地要求全国销售分支“把格力清场、清库存”。


董明珠此后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觉得是值得的,因为你保护了专卖店的利益,他们才更加积极地去维护你。只要品牌好质量好,消费者在哪里都是买。 我曾经讲过如果一个做空调的商人没有格力,它不叫卖空调。 ”董明珠的“铁娘子”气概可见一斑。


即便在苏宁、国美成为家电连锁行业两大巨头的情况下,面临40亿空调的采购大单的董明珠,选择了坚持自己的销售策略: “我要定一个合理的价位。我用这价位跟你合作营销,你不销我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卖。”


也正是董明珠的这份霸气,击退了“野蛮人”的进攻。宝能系在击败了王石之后,站在了董明珠的面前。不同于王石的迂回进攻, 董明珠在公开直斥:资本如果成为了中国制造的破坏者,那他们就是罪人!


这种有原则又不妥协的性格,显得颇有义气。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豪爽的性格,董明珠深得广大中小股东的喜爱。2012年,董明珠被送上了格力电器董事长的位置。


而彼时,代表大股东珠海国资委、格力集团的周少强被挡在董事会门外。于是,董明珠一人 兼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格力集团董事长3职,格力进入董明珠时代。


事实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据证券日报,在董明珠执掌格力的这些日子里,格力电器的营收从1001.10亿元增长至1500.20亿元,同期净利润从73.80亿元增至224.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31%和40.71%。


不断损耗的商业威信


霸气这一特点,在维护自身利益上是利器,但在新业务拓展上可能就变成了“草率”或“任性”。


2003年时,格力集团曾进军厨具市场。此后由于格力电器与母公司格力集团间出现了品牌之争,而以格力电器着力发展空调业务为结束。董明珠成为格力电器董事长后,重启多元化之路,小家电业务和智能装备业务成为了她的首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勤于奋  ·  月入98美刀的网站
昨天
勤于奋  ·  月入98美刀的网站
昨天
周国平  ·  与会花钱的人做朋友
8 年前
笑点研究所  ·  满怀期待的来看球,结果看个球啊!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