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请辩
专注治疗逻辑硬伤,这里是蔡叔传递认知的道场,还不置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Nat Immunol | ... ·  18 小时前  
BioArt  ·  Immunity | ... ·  2 天前  
生信宝典  ·  生物从业者必看!我问DeepSeek“如何跻 ... ·  4 天前  
生物学霸  ·  上海交大 2025 首篇 Cell:解决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请辩

薛之谦人设已崩?我们谁都经不起细看

请辩  · 公众号  ·  · 2017-09-15 23:26

正文


第一次看到薛之谦,是在莱卡我型我SHOW上,当时的他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印象。倒是当时为他弃赛的好友君君,由于出众的颜值,不羁的个性,让我印象深刻。


再一次看到薛之谦,我很意外。


因为娱乐圈这样的地方,回锅肉要火是不太容易的。首先,你曾经有过好机会,但没火,证明你的包装潜力是有理由被质疑的;其次,回锅肉高不成低不就,给你从高打造,公司风险不小,从低做起,你又拉不下脸。


薛之谦带着很多标签回归,也就是跟我们在职场的多维度竞争力类似,这一点他和他的策划团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逗逼、深情、逆袭、励志、帅气、有才华,那句“一个人有多不正经就有多深情”,往往就是他的某张形象照的标配文字。



演唱会表白高磊鑫


你会发现,只要他出现在公众的眼前,永远都是带着这些标签出来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设。


很少有节目里,他会不提那些没火时候的经历;很少有节目里,他会不卖惨,很少有节目里,他会不表现深情与逗逼的那种反差,这是不是他自己不重要,但他一定得不断重复,以便固化这些标签。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商业化运作,跟他本身是什么样的人是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不过观众不这么看,观众往往会把一个人常常表现成什么样,就自动替代为这个人就是什么样,甚至更无厘头一点的,会将一个人在台上或者荧幕上的角色表现成什么样,就自动替代为这个人是什么样,冯远征老师和李明启老师就因此被误会了很多年,而文章老师自从演了《蜗居》和《裸婚时代》后,也被误会了很多年。


公众人物身上的晕轮效应是很严重的,一个人演了奸角,大家就会认为ta人品不行,一个人总演好人,大家就倾向于相信他,甚至把很多其他的美好品德都安在这个演员本人身上。


我看到有薛之谦的粉丝在下面留言说:我不相信一个唱歌这么用情的人会做出这种事。


这就是不理智。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个侧面,比如他既骗钱,又大建希望小学;既对老婆千依百顺,又四处鬼混;既扶老奶奶过马路,又在路边见死不救。


不要怀疑,这些都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然而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却通常都是简单粗暴地“好人”、“坏人”、“有道德的人”等等,其实这是大脑资源紧张的人为了节省有限的空间才会做的行为。


我从来不对任何人抱有道德洁癖的期望,因为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脸麻子,凑得太近,谁都没法看,不只是薛之谦,你也是,我也是。


薛之谦的人设过于深刻,又足够吸睛,好处在于那些分不清表演和现实的,都一股脑儿的成了本人的脑残粉;坏处在于,标签组合越多,出门化妆越是需要更多的步骤,所以维护起来也更为辛苦。


薛之谦的各种破事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罢,无论如何,每个追偶像的人都应该明白,你追的是那个完美的侧面,完美的影子,而不是偶像本身。说得再极端一点,你完全可以把这个人割裂开来,只喜欢你想喜欢的那部分。


所有搞混了这两者的人,都不足以谈偶像。


我毫不避讳,我就是想红。”我的耳边至今还环绕着薛之谦在各个场合都坦然吐露的心声,虽说谁都知道红的背后迟早要到黑,因为没有一个人的细节可以经得住无限放大,但经历过低谷的薛之谦一定明白,无论人设如何崩塌,无论是不是抗得过明天,曾经红过至少比不红要好。




我是蔡叔,我的新书:


《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


上市一月已加印6次


亚洲好书榜占据前1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