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疆日报
你所知道的大美新疆在这里,你所未知的微美新疆也将在这里精彩呈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伊犁我的家  ·  微信或将迎巨大变化 ·  13 小时前  
伊犁我的家  ·  伊犁消费品“以旧换新”咨询电话来啦! ·  2 天前  
伊犁我的家  ·  点名曝光!这些产品,不合格→ ·  3 天前  
伊犁我的家  ·  戴口罩!戴口罩!这个病毒进入高发期!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疆日报

【南疆之“变”·人】浓墨重彩塑造“人”

新疆日报  · 公众号  · 新疆  · 2017-05-28 18:27

正文

一直以来,受教育程度低、远离现代文明、思想落后闭塞……似乎成了生活在南疆人们的一种标签。因此,当我们踏上南疆5月的大地,看见春风骀荡、新绿盎然的景象,看见这片广袤大地上令人兴奋的巨变,以及洋溢在人们脸上淳朴而自信的笑容时,我们强烈而又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尤其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在南疆四地州催生出的巨变——从乡村幼儿园的维吾尔族小朋友挥舞小手、热情地用汉语“你好你好!”向人打招呼,到笑容灿烂、衣着入时、看不出城乡差别的少男少女;从迅速变身为新一代产业工人的南疆农民,到老有所养、安度晚年的慈祥老者……今天的南疆四地州,让人感受最深也最受鼓舞振奋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与精神风貌的深刻变化。



5月17日,孩子们在疏附县吾库萨克镇依拉克村幼儿园做游戏。□新疆日报记者 韩亮摄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的乡村图景


5月20日,在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帕合特勒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嫩绿的枝条稀稀疏疏爬在高大的葡萄架上,被中午的阳光洒落成一地如画的绿荫。葡萄架下的床榻上摆放着青杏、苹果、桑葚和刚烤出来的热馕。一辆小型皮卡车和一辆小型面包车停放在院子尽头的车库里。这儿,是老党员库尔班尼亚孜·马木提的家。


穿着蓝色格纹衬衣的库尔班尼亚孜大叔今年65岁,是村里的“四老人员”,家里23亩地,分别种上了核桃、红枣和小麦,还有4头牛、12只羊。除了每月可以领取国家发给“四老人员”的500元补助,库尔班尼亚孜大叔还在邻居——种植大户向国富的帮助指导下学种红枣和核桃,去年一年他和儿子一家的收入加在一起差不多有5万元,用他的话说:“钱虽不多,但生活不愁。比起以前,现在简直像巴依(维吾尔语‘地主’)一样。”


村党支部书记吐尔迪·吐尼亚孜介绍说,如今全村373户人全部都住进了像库尔班尼亚孜大叔家这样的水电暖俱全的抗震安居房。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去年全村近一半的土路都已铺了柏油路,并且配备了路灯、防渗渠。村委会还建了村史馆和村民活动中心,前者用实物向农民展示新旧生活的变化,后者每个星期都放一场电影。村里还组建了6个文艺演出队,每个月都为村里的乡亲们演出节目、做政策宣讲,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6岁的艾开木是库尔班尼亚孜大叔的孙子,他衣着整洁,举止文雅,完全不是记忆中衣衫不整、满脸尘垢、光着脚的南疆农村孩子。院里跑来跑去的孩子有好几个,看不出与城里孩子有什么差别。让库尔班尼亚孜大叔最欣慰的就是去年秋天,艾开木在离家不到一公里的幼儿园里上学了,现在能讲不少汉语。与艾开木用汉语交流,他基本上能应答自如,发音也很清晰标准。在大伙儿的鼓励下,他还面带羞涩地唱了一首汉语歌。


2016年以来,自治区开展了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工作,把加快推进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作为南疆教育工作“一号工程”来抓,多措并举,南疆农村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基本做到就近、免费“应入尽入”,让城乡间人的差距缩短在幼儿阶段。


与此同时,南疆四地州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补助政策,已完全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和免费体检资金补助政策,已得到完全落实。


南疆学子在如画般的校园里放飞梦想


5月15日上午,当记者走进和田地区天津高级中学时,不禁被眼前这所在乌鲁木齐都很少见到的优美校园所惊艳。这所被学生们称为“电视里的学校”的中学,是天津援疆重点项目,总投资2.8亿元,占地209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是目前和田地区最好的学校,完全体现了“硬件最先进、配套最完备、环境最优美、管理最科学、质量最过硬”的“五最”标准。天津市不仅送来援建资金,还送来了一批批优秀的援疆教师,雄厚的师资力量让这所学校近三年的高考上线率达100%,包揽和田地区高考文理科状元和双语状元,考入清华北大等国内名牌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人数居和田之首。从“招不满”到“抢着进”,天津中学成为和田孩子们放飞梦想的第一站。


当天是周一,正好赶上学校的升国旗仪式。身穿校服的各族学生整齐有序地排着队,目送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校2300多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了一半。国旗下,学生们神情庄重,令人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憧憬。


自2014年秋季入学开始至今,南疆四地州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免收学费,新疆财政按照每人每学期600元标准予以补助,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对南疆四地州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实施免费发放教科书政策,教科书由自治区统一采购配发;由地州、县市财政承担本地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的寄宿管理和运行成本。此外,对南疆四地州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继续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


位于温宿县的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更是另一番大手笔。5月21日,记者来到这所占地2856亩、投资15亿元,鹰翼般伸展在昔日戈壁荒滩上的大学校园,只感到目之所及都是簇新而亮丽的:教学楼、食堂、宿舍、图书馆、实验楼、田径场、荷花池、风雨操场、工程实训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凡是现代大学里应具有的设施和最新技术,这里都尽其所能地做到了最好。自2015年9月首批招生以来,学校的18个专业已招收学生2182人,民族学生123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6.4%。疆内学生1858人,占学生总人数的85.2%。


在汉语言文学系读大一的阿丽米热·莫明来自拜城县的乡村,她说:“学校的环境太好了,在这里读书真开心。”


高挑帅气的大一新生买买提·阿不都拉是从和田墨玉县考来的,宿舍里其他三个小伙伴,两个来自北疆,一个来自江苏连云港,他们在校园里集结了7个民族的几十名学生跳“民族团结串烧舞”颇受同学青睐,已然成为校园明星。


“要坚持教育优先,培养优秀人才,全面提高入学率,让适龄的孩子们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如今,在南疆四地州,县城最漂亮的建筑是高中和职业学校,乡镇最漂亮的建筑是中小学,村里最漂亮的建筑是幼儿园,巨大的投入让南疆教育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是铸造心灵的工程,今天南疆人的精神面貌正在从“90后”“00后”“10后”孩子们的身上开始发生根本变化。他们正在成长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起来的新一代共和国公民。


5月16日,工人们在位于喀什经济开发区的新疆美丽奥服装有限公司务工。该公司吸纳了喀什市及周边地区近200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新疆日报记者  韩亮摄


在现代大工厂里上班的南疆妇女们


5月17日,在和田皮山县安徽(三峡)工业园内的和田尚亿服饰有限公司(简称尚亿服饰)一座宽大的厂房里,千余名维吾尔族工人正在制衣流水线上忙碌着。19岁的努尔江·麦合木提身穿白衬衣黑短裙,妆容得体、步态轻盈地穿行在一排排缝纫机前,有时停下来为手把手教工人操作的安徽师傅作翻译和沟通。进厂两年的她现在已是生产部助理,进入了车间的管理层。


努尔江的父母是农民,为了支持妹妹上内高班、弟弟上学,原本学习优秀的她不得不在初中时放弃了学业来到工厂就业。因为汉语说得流利,她很快在同来的女孩子中脱颖而出,现在成为月收入近3000元的“小白领”。拿工资的她也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父母都很支持她在厂里上班。她自己也在工作之余学习管理,期望将来有更好的上升空间。问她是否有男朋友、想不想结婚?她摇摇头自信地笑着说:“现在还不想结婚,如果要找也要找个支持我工作的。我觉得靠一个男人不如靠我自己。”


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的华孚色纺有限公司大门前停满了员工们的私家车。19岁的麦尔比尔木·乃买提在粗纱车间上班,半年前就是在这儿上班的哥哥嫂嫂,把她从农村的家里带来工作的。在厂里她已经有了心仪的对象,两人租了厂里为双职工提供的廉租房,打算下个月就结婚。提起这些,麦尔比尔木一脸幸福的笑容。


在今天的南疆四地州,千千万万个努尔江、麦尔比尔木们因为成为一名产业工人而彻底改变了过去身为一个南疆农村女孩的命运,她们不再是丈夫和家庭的附属品,不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受气小媳妇,也不再因为愚昧无知而让自己的一生都如荒草般黯淡无光。从家里走出来,从南疆走出去,越来越多的南疆妇女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拥有了更为广阔和多彩的人生。


重获快乐幸福的南疆农民


5月21日,在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我们见到了42岁的布威沙热木·阿吾提。眼前这个染着黄色头发,穿金戴银,持苹果手机,打扮时髦的女子怎么也让人与几年前穿着一身黑色蒙面罩袍的她联想不到一起。她生于民间艺人之家,从小就热爱唱歌。她所在的帕依纳普村几年前宗教极端活动猖獗。她的一个孩子不幸得病死了。原本活泼爱美的她,由此受到周围一些人的指责和恐吓。渐渐地,布威沙热木在家也穿上了黑罩袍,不出门也不再唱歌。会做缝纫活的她,过去给自己做漂亮衣服,后来竟开始给别人做起罩袍来。


2014年,村里来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得知她有唱歌的天赋,工作队干部鼓励她脱下罩袍,穿上漂亮的演出服去参加各种演出。2016年她代表县上去乌鲁木齐参加“去极端化”新疆农民小品大赛,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改编的小品《悔恨》还拿了奖,给县上和地区争得了荣誉。现在她已是阿克苏小有名气的乡村歌星,一年到头的演出任务排得满满的。演出时,她不仅表演维吾尔族民歌,还会唱不少汉语歌曲,甚至还学会了几段京剧。过去受宗教极端思想蛊惑,生过5个孩子的她后悔不已。她说:“如果能少生三个,我还能做多少事啊!”现在,布威沙热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到乌鲁木齐向木卡姆艺人学习,成为一名木卡姆传承人。


问起布威沙热木的感触,她说2014年“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来之前,她连身份证都没办过,到乌鲁木齐给孩子看病,只能住在地下室里,活得不像个人。现在,她最看重自己手上的身份证,给自己的孩子们也及时落了户。


“做一个国家承认的人有尊严。”她说。


在全疆如火如荼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让天山南北的机关干部走向田野、走进村庄,与广袤大地无缝对接,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他们用自己的辛苦努力,使得无数个像布威沙热木这样的南疆百姓,从乡村里一名受宗教极端思想蛊惑的群众,成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具备了基本国家意识的公民,让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与绽放,让自己在天地间活得快乐、幸福和自信。(高方)


“我在团结新村里学会了种菜”


5月13日,和田市团结新村种菜能手、“土专家”李存兰(右一)在给村民传授种瓜技术。 □新疆日报记者甄世新摄


5月中旬,记者来到位于沙漠腹地的和田市吉亚乡团结新村,看到了一幅全村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井然有序的美好图景。


2014年3月,和田市启动在大漠深处建设团结新村的重点民生工程,如今,投资已达4.3亿元,治沙近万亩。团结新村534户各族村民生产生活在一起、和谐共处的故事,已成为和田地区民族团结的典范。


“通过各族居民居住在一起的形式我们实现了种植、养殖技术的传帮带。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增强了相互理解和信任。”团结新村党支部书记朱德荣说。


61岁的如则托合提·斯迪克原来在和田市纳尔巴格街道办事处夏玛勒巴格村种植小麦和玉米,对种菜一窍不通。“我2015年底搬迁过来后,看见村民种菜我也种。由于文化水平低,技术人员反复教我老是记不全,这一年,我家的两个大棚是村技术员给种的。”如则托合提告诉记者,“真正使我领悟种菜诀窍的是村里的‘土专家’李存兰。她去年10月底搬迁到村里来,是一个种菜高手。从育苗、到种植和管理的全过程她手把手地教我。看到蔬菜生病了,她就会给我打电话教我怎样防治。今年,我家两个大棚,在她的指导下种了莴笋和西瓜。如今,西瓜长到了三四公斤,马上就要上市了。我在团结新村里学会了种菜。”


如则托合提提到的“土专家”李存兰,是从和田市古江巴格乡托万古江村搬迁来的。她和丈夫刘品中1998年从山东迁移来到和田。刘品中2014年来到团结新村指导维吾尔族村民种蔬菜,李存兰还在托万古江村种菜。2015年刘品中不幸因车祸去世后,为了继续丈夫未竟的事业,李存兰就向团结新村党支部请求来该村。


“我每天在自己大棚里的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在村民的大棚里转悠。不管哪个时间段,村民一个电话我就会骑自行车前去帮忙。”李存兰说。


团结新村妇代会主任塔吉古丽·阿不都艾尼介绍说,全村1000多座大棚,有30多座大棚李存兰每天有事没事都要去看看,有问题就解决,没问题就叮嘱注意事项。村里还有500多座大棚,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她指导的身影。


“村民和李存兰什么都愿意聊,都成了知心朋友。”塔吉古丽说。(陈晨)




居麦妮萨·麦海木:走出阴影 重拾信心


5月17日,居麦妮萨·麦海木(左一)在叶城县加依提勒克乡托莫贝西村与村民交流,揭批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 □新疆日报记者朱明俊摄


5月17日一大早,叶城县加依提勒克乡托莫贝西村村委会的大院里坐满了村民,他们聚精会神地在听居麦妮萨·麦海木讲述自己过去深受宗教极端思想毒害,并误入歧途而忏悔的经历。


居麦妮萨出生于伽师县和夏阿瓦提乡巴依托喀依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曾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内高班学习。2010年,居麦妮萨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在大学校园,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大二期间就一次性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并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获得校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并于2011年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面对荣誉和成就居麦妮萨飘飘然了,开始追逐新奇。一位“学姐”向她介绍了一本宣扬宗教极端思想的书。在那个“学姐”的误导下,她学会了做礼拜,穿长袍,戴面纱,观看非法视频,思想开始了蜕变。宗教极端思想像毒品一样一点点侵蚀了她的头脑和灵魂,最终使她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在居麦妮萨绝望的时刻,党和政府并没有放弃她,党的干部跟她交心、讲亲情、讲政策、讲法律、讲未来,慢慢解除了她的思想顾虑,帮她走出了心理的阴影,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


2015年12月,居麦妮萨所在的伽师县和夏阿瓦提乡党委书记亲自担保介绍她到乡里一家企业务工。带着感恩的心和重新做人的目标,居麦妮萨不仅学会了业务操作技能,还依托双语优势走上了管理岗位并晋升为生产线组长,生活开始有了希望。


居麦妮萨对记者说:“回想自己恶梦般的经历,真是满心悔恨。在我学习了党的政策法律、民族宗教知识后,懂得了当初引我步入歧途的正是那些无恶不作的极端分子。他们用心险恶,编织谎言诱骗拉拢无知青少年挺而走险,他们是践踏人类道德底线和毁灭人性的魔鬼。”


居麦妮萨说;“今天我成为一名宣讲员,就是要告诉我的兄弟姐妹,尤其是告诉像我一样的年轻人,一定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学法守法,坚决与‘三股势力’作斗争;告诉他们要懂得感恩,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珍惜和谐平安的生活;切切实实地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丑恶嘴脸和反动本质,做一个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好青年。”(朱明俊




“我们会带领更多姐妹走上致富路”


5月16日,库车县乌尊镇玉奇喀拉二村的哈那依先·艾尼瓦尔(前右二)和妹妹米热古丽·艾尼瓦尔(右一)与同村的姐妹畅谈幸福生活。□新疆日报记者甄世新摄


5月16日,库车县乌恰镇创业就业园内的库车恒耀制衣公司生产车间里,缝纫机的响声此起彼伏,一派忙碌的景象。来自该县乌尊镇玉奇喀拉二村的哈那依先·艾尼瓦尔和妹妹米热古丽·艾尼瓦尔不时指导来学习技术的同村姐妹。


哈那依先说:“在党和政府以及援疆干部的关心与支持下,我们的合作社日益壮大,我们会带领更多姐妹走出家门,实现就业,走上致富路。”


2015年9月20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在祖国的怀抱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成就展》上,一幅主题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十字绣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幅作品就出自哈那依先和米热古丽这对80后维吾尔族姐妹之手。2015年国庆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邀请包括她们姐妹俩在内的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并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她们。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哈那依先仍很激动:“我做梦也想不到能和总书记见面,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忘记的美好回忆,我感到非常骄傲。当时总书记鼓励我们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总书记的话至今记忆犹新。”


回乡后姐妹俩决心发展刺绣产业,带动更多乡亲从事刺绣。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总投资420万元的库车姐妹刺绣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9月正式成立,其中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提供了援助资金150万元,自治区“短、平、快”项目拨付资金100万元,库车县民政局拨付扶贫项目资金27万元。


目前,库车姐妹刺绣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5人,从事刺绣和缝纫的工人达50名,主要生产制作各类手工刺绣品、服装服饰、花帽、床上用品等。2016年底,库车恒耀制衣有限公司和库车姐妹刺绣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意向,库车姐妹刺绣专业合作社作为库车恒耀制衣有限公司的卫星工厂,实现以“公司+卫星工厂+合作社”的模式带动农户生产。


库车恒耀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志军说:“合作社所有订单均统一分配,周边妇女在合作社生产作业,工资包括800元底薪+业绩,多劳多得,通过合作社实现了周边妇女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库车县近年来重点加强妇女在种植、养殖、手工刺绣、美容美发和食品加工等领域的扶持力度,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就业创业基地,搭建起了妇女学习技能、勤劳致富的新平台。(夏青)




好政策托起孩子们的腾飞梦


5月17日,在乌什县依麻木镇玉斯屯克和田村“状元”之家,图尔贡·萨木萨克说:“双语教育让我的3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 □新疆日报记者甄世新摄


清华大学是很多学子向往的地方,能够升入清华大学读书当然也是最幸运的。2016年,乌什县依麻木镇玉斯屯克和田村的穆萨·图尔贡就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5月10日,在穆萨家,记者见到了他的父亲图尔贡·萨木萨克。图尔贡虽是农民,却深知学习双语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下定决心: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们好好上学。


2004年,穆萨来到依麻木镇国语小学就读,踏上了通往知识殿堂的征程。良好的学习环境加上自身的不断努力,穆萨顺利考入了内初班,随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阿克苏地区第二中学。穆萨的大姐考上了西北民族大学,二姐考入河南科技大学。


图尔贡深有感触地说:“孩子们能到内地上学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党的好政策。这里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到高中不交一分钱,每天有补助,考上大学有奖励,村村都建起了双语幼儿园,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


当穆萨考上清华大学的喜讯传来后,乌什县政府和浙江省衢州市援疆指挥部分别给予他1万元的助学奖励,清华大学还为他提供了1万元全额无偿助学金,用于缴纳学费和住宿费。


“这些钱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同小可,不但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也让我的大学梦得以实现,我会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穆萨在电话中对记者说道。


穆萨在清华大学学的专业是生命医学实验,而且是本硕连读。除在北京学习外,学校还将派他赴美国做两年的医学临床研究。穆萨说:“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就没有现在的我,毕业后我要用学到的知识为改善家乡的医疗水平尽最大努力。”


如今双语幼儿园已经成为乌什县各村庄的“标配”,农村双语幼儿园的建成,将确保当地实现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全覆盖,更多的孩子将受益于国家的双语教育政策。正是借助国家双语教育的“东风”,今年乌什县将投资1.32亿元,建设双语幼儿园79所,其中新建59所,改扩建20所,总建筑面积达66304平方米。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一系列的教育惠民政策让更多像穆萨一样的孩子怀揣着梦想继续前行。(夏青




从海军战士到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讲解员

5月15日,如克亚木·麦提赛地(左一)在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给游客讲解。□新疆日报记者陈晨摄


“小时候受曾祖父的影响,家里人都怀揣着当兵的梦想。我的爷爷和父亲当年也非常想当兵,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我一直在努力。”5月15日上午,记者见到库尔班·吐鲁木老人的曾孙女如克亚木·麦提赛地时,她这样说。


2012年,海军到新疆征兵,得知这个消息后,当时还是高一学生的如克亚木第一个到当地武装部报了名。经过体检和层层选拔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军人后,如克亚木告别了亲人,离开了家乡,在广东省东莞市进行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又在大连进行了六个月的通讯专业学习后,在青岛登上“辽宁舰”。


海军的生活令人向往,兴奋之余,用汉语与战友进行沟通成了如克亚木面临的大问题。于是,如克亚木在战友的帮助下刻苦学习汉语,请父母寄来汉语维吾尔语词典,晚上军营熄灯了,她还打着手电筒在被子里如饥似渴地学习。


3个月后,如克亚木终于能用汉语和战友们进行交流了。“这个时候我感到特别开心。”如克亚木说。


在“辽宁舰”上,如克亚木的战位是通信兵,航母上的生活每天都不一样。虽然工作生活紧张忙碌,但如克亚木过得很充实。两年的时光飞逝而过,当接到退伍通知的时候,如克亚木非常难过,哭了好久,她舍不得部队和战友。


2014年底,如克亚木退伍回到了于田县,先是在县公安局工作,后来调到县委宣传部。“我现在是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的讲解员,每天给游客们讲解曾祖父的生活故事。”她最开心的事,就是越来越多的区内外游客从各地赶来,聆听曾祖父的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去年年底,库尔班·吐鲁木老人的女儿托乎提汗·库尔班让孙女代为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讲一讲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以及家乡的发展变化。


今年1月13日,他们一家人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如克亚木将回信念给奶奶听,老人听后激动地哭了。一家人做梦都没有想到,日理万机的总书记会亲自给他们回信。


如克亚木说:“身为库尔班的后人,感党恩、爱祖国、珍视民族团结是流淌在我们家族血液里的基因。作为讲解员,我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宣传下去,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楷模!”(陈晨)




帕米尔高原牧民的山下新生活


5月8日,热斯别克·卡德尔在工厂制作服装。□新疆日报记者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一说起山下的生活,眼前的年轻人脸上就笑开了花。


两个月前,事业上获得升职加薪;6月底娇妻将分娩,充满了初为人父的喜悦和期待——这就是25岁的热斯别克·卡德尔笑成一朵花的原因。


阿图什市哈拉峻乡琼哈拉峻村是个处于天山和昆仑山合围之中的小山村,平均海拔3000米,离阿图什市180多公里,热斯别克就出生在这里。


高中毕业,他上帕米尔高原替人放牧,雇主一个月付给他一只羊10元的看管费。“220只羊,每天数过来数过去,一个月收入2200元。”热斯别克说。


遇到刮风下雪,羊群不能有任何闪失,损失一只羊就等于白干一个月。“羊每天都得上山吃草,冬天住海拔4000多米的冬窝子,大雪封山时,4个多月下不了山。”他说。


单身时钱够花,可是一结婚,这份收入就捉襟见肘了。“手头紧巴巴的,有时候兜里就揣50块钱,怎么养家。”热斯别克说。


得益于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东风,阿图什市开办了工业园区,园区企业为牧民就近就业提供了平台。到目前为止,共吸纳6乡1镇2048人就业。其中95%为农牧民,人均月基本工资2000元,年收入约为2.5万元。


3年前,热斯别克和妻子古丽娜尔·买买提艾沙告别放牧生活,来到山下的国利华服饰有限公司工作。


从牧民到工人的身份转换,带来的是家庭收入的增加。“工厂做衣服是流水线作业,给衣服拼缝、锁边、开口袋、装袖子,缝拉链……我和妻子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银行卡上的钱一下变多了,终于有存款啦。”热斯别克笑着说。


去年,他跟着厂里的张国萍师傅学会了画样和制作成衣,而且技术越来越娴熟,“新手做一件衣服,我可以做6件。”


2个月前,师傅推荐他担任厂里的行政主管,监控一条流水线的作业,手底下管着40多个工人,“做做技术指导,月薪就提高到了3800元。”


问缝纫技术哪家强?这位年轻的“高管”笑着回答:“阿图什国利华服饰属第一。”


“我是厂里的第一批职工,没有工厂就没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爱厂就是爱家,我一定会把工作做好,为厂里多作贡献。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山下的新生活。”热斯别克说。(何进



END

来源: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