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剧本先生 作者 | 李嘉可
广电总局又发新文件啦!
重点就是:
扶持现实主义题材,严禁戏说胡编乱改历史的古装宫斗剧在一线卫视播出,想过审只能大量修改,鼓励并扶持历史正剧。
2018年的第一阵广电新风刮过,又吹死一批翘首以待播出的剧。
不过这几年的宫斗剧确实又多又杂,几年前《甄嬛传》《芈月传》的清宫热长尾效应还未散去,2018年又一大批古装大女主前赴后继。不过并非所有大女主都受限,只有涉及到
历史史实和宫斗题材的大女主
才要格外小心。
2018年拟播部分大女主戏
纵观今年即将播出的十部古装大女主,杨幂的《扶摇》、倪妮的《凰权·弈天下》、迪丽热巴的《烈火如歌》都凭借架空题材躲过风头,赵丽颖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则是靠着古装家族剧的题材逃过一劫。
剩下的古装女性励志权谋宫斗传奇……剧,就要面临新一轮的大清洗了!
范冰冰新剧《赢天下》就命运多舛,先是改名为《巴清传》加入《XX传》系列,才勉强得以于1月12日起在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联播,可临开播仅三天再次被撤档。周迅的《如懿传》也是早早拍完,高调卖出15亿,几次定档却一拖再拖。
兜兜转转,《我的青春遇见你》、《莫斯科行动》、《恋爱先生》、《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纷纷定档播出,五大一线卫视的开年大剧全部落地,以往古装大剧称雄的格局被彻底打破,现实主义题材崛起,这也意味着《巴清传》《如懿传》将彻底无缘开年档……
《XX传》集体遇冷原因何在?
问题一:歪曲历史,三观不正
其实范冰冰的《巴清传》临开播三天撤档,直接原因是因为“秦粉”一纸举报信直接送到了广电总局……
《巴清传》被举报的具体理由包括:“将秦始皇礼待臣民以成大统的胸怀,和寡妇清为天下统一奉献力量的爱国精神,低俗化为小情小爱,并且强行在剧中把秦始皇抹黑成了一个昏暴的强奸犯,要依靠女主修建万里长城,甚至要与女主共享天下”。
这种失真的历史播出后会误导观众。
无独有偶,周迅的《如懿传》因三审不过无缘2018年,除了原著作者流潋紫涉嫌抄袭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
剧情“三观不正”。
具体理由包括“过度歪曲男主,增加了家暴、性虐待女性等抹黑乾隆的情节”,这与《巴清传》的撤档理由如出一辙。
也就是说,
依靠史实的古装剧必须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改编,
可适当演绎或戏说,但涉及
价值观
问题就“触线”了。
问题二:时间节点问题
2018年刚开年,两部耗资巨大的头部巨制就面临政策严控,其实也与时间节点有一定关系。
3月份即将召开十九大之后的第一次两会,大型政治会议期间一般以正剧播出为主;上半年还有冬奥会、足球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会对收视率形成强有力的分割,赛事期间适合播出小成本快节奏的都市情感剧;至于下半年则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日子,酝酿半年的现实主义题材大剧,势必将在这段时间集中爆发……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以《巴清传》《如懿传》为首的“大女主+虐恋”式的古装宫斗传奇剧,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其实从往年《甄嬛传》、《芈月传》、《锦绣未央》、《大唐荣耀》等剧播出情况来看,此类古装大女主剧一般都是年底或开年播出,一旦错过很有可能就要再等一年。
抛开市场看剧本,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其实古装大女主宫斗剧的寒冬来临,并非广电限令导致,而是本身后劲不足。近几年大女主励志传奇剧集中爆发,一线女明星们几乎人手一部大女主剧,剧情套路丛生令观众审美疲劳,广电规制乱象只是表象,实质问题还是出在剧本上。
1.戏核:假大女主,真玛丽苏
玛丽苏剧和大女主剧都属于女性向文化,但大女主更加独立、自主、自强,通过一路上的不断打怪升级来获得成长。
不仅剧情上有陌生感和新鲜感,观众更有代入感,能够充当现代女性的励志精神慰藉。
像《芈月传》中,后宫生活的残酷和血腥令芈月心生厌倦,她想主宰自己的命运;《楚乔传》中,楚乔从一个卑贱的奴隶成长为一个强者,为的同样是能够拯救自己和其他弱者。表面上女性的确成长了,
可细究她们的成长过程就会发现,男性才是真正主导她们命运的人。
无论是芈月还是楚乔,她们的成功源于男人的宠幸与庇佑,她们的失败源于失宠于男人。
她们的手段在一轮又一轮的陷害中进步,却
没有实现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
大女主剧俨然已然变成了“玛丽苏2.0”。我们以为自己看到的是刘晓庆版《武则天》,其实不过是范冰冰版《武则天传奇》罢了。
2.戏魂:厚黑学、人性论的集散地
与历史正剧的“正统、深度、借古喻今”不同的是,大女主戏素以“狗血、三角恋、女色”等元素见长,无论是早先的《芈月传》《甄嬛传》,还是风口浪尖上的《巴清传》《如懿传》,无一不是这种套路戏码。
不过现在的大女主剧野心更大,一心想突破前作更有深度,可却朝着厚黑学、人性论和反历史的方向大步前进,并导致种种“三观”不正的问题。女主的励志奋斗史往往只有“白莲花黑化”这一种可能,剧中的男性角色也纷纷被歪曲抹黑,一部剧下来观众收获的尽是负能量。
当大女主宫斗剧带给人们的不再是励志而是腹黑权谋,电视剧自带的教化功能带来的只能是广电的一纸限令了。
3.人设:女性强者形象雷同且匮乏
无论是经典的《甄嬛传》《芈月传》还是后继的《锦绣未央》《大唐荣耀》,大多古装剧都将女性成长环境设置在宫廷中。女主角一开始往往是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傻白甜式人物,她单纯善良、不谙世事,但在见证了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经历了一次次的迫害后,她终于变得心思缜密、善于权谋,个性上也更为强势腹黑。
总之,编剧对女性强者的想象依旧非常贫乏。
大女主剧不过是在玛丽苏剧的模式上,强行加上一个成长的主题,而不是通过女性强者、女政治家的一生,引起我们对女性命运和选择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