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我们被天然地分到了现在的交际圈内。圈子里的人,都被我们的大脑按照“相对强”和“相对弱”的阶级进行划分。
这一切都是在无形之中产生的,我们没办法否认。
有的人似乎“生来”就负能量爆棚对世界充满疑虑,他们容不得来自这世上的批评、建议、评论,相信宿命论,消极观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从他们的角度看来,这社会是那样的惨绝人寰。
这群人总有着一个相似之处:“精神贫瘠”。
有的人似乎“生来”就正能量十足对世界充满希望,他们如同自带阳光一般活着,无论在人前,还是在人后,都积极应对任何问题,思考自己的不足。然而这社会如此看来,也还是充满希望。
这群人也有着一个相似之处:“内心丰富”。
我的一位学长就是“丰富”的人,我在刚毕业的时候受他之邀来了北京,去他的公司上班。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完全普及,他已经开始自学怎么做App了,他的公司在开发一个类似服装穿搭的App。
那时的我对所谓的互联网行业也还一无所知,但是很好奇,毕竟是个新东西嘛,感觉说出去也很值得炫耀,我就屁颠屁颠地跑了过去。
那个年代微博也才刚刚兴起,信息还比较闭塞,这位朋友让我早早地了解到了互联网行业。我从这位学长口中,得知了很多之前我听都没听过的创业者的名字和动态,其中就包括现在很多成功的互联网大佬。这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学长,让我从一个刚刚脱离学生身份的职场小白,进化成了资深的互联网爱好者。
因为这位朋友,我才能在后来有机会进入一家名气很大的互联网广告公司,开始自己广告人的职业生涯。我的人生也才开始像踩着台阶一样一直往上走。
现在这位朋友依然是我重要的信息来源,我很庆幸自己能跟得上他的步伐,不会因为无知而被抛弃。
不被抛弃太重要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想做到不被抛弃,就已经要花很大力气了。尤其是从校园里走出来后,真的要学会自己找到学习的渠道,才能不会一直原地踏步。
让我保持不踏步的动力之一就是我的日语老师,她不仅教我日语,还有整个日本的文学文化。有时候看着她滔滔不绝地讲起俳句啊小野妹子啊,总是忍不住想,要是能成为她那样学识渊博的人就好了。
哦对了,我还曾经在她家里看到一本漫画,翻译那栏写着她的名字,而谦虚的她从没提过这件事,那本漫画连她的书架都没摆上。
还有一次,我厚着脸皮求一个杂志主编朋友,每次他去采访明星我都跟去听学经验。也曾经被广告圈名气颇大的一位前辈指点过文案,听完真的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悟。
我们可以不挤圈子、混人脉,但死守交际圈,会让我们错过很多从“内心丰富”的身上汲取养分的机会。
那怎么才能不默守自己的交际圈?
网络是个好东西,这几年互联网各大巨头的兴起,把我们的交际圈完全颠覆了。给了我们更多的社交空间,也给了聪明人不断攀升、突破交际圈天花板的机会。
早年的博客和现在的知乎,都活跃着很多有真知灼见、真材实料的大神。
我一直很喜欢张佳玮张公子,爱看他写NBA,也爱看他写读书、写写作。我买了他的书,也看了他推荐的书。他开通了知乎以后更多人知道了他,有人说喜欢张公子因为他涉猎广泛,我也喜欢,但我更喜欢的,是他“数十年如一日”。
罗登在问题“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底下的回答,让我心有戚戚。
还有前一段的河森堡,我也是从那个视频里知道了他,知道他也开通了知乎以后我就关注了,他在知乎上很活跃,把枯燥的历史和与历史有关的故事讲得特别有趣,打开了我对更广泛意义上“历史”的兴趣,我去国家博物馆的几次经验都是在知道他以后,感觉读书时都没这么好学过。
而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就跟打王者荣耀一样,会上瘾,会疯狂,会让人恨不得把世上所有不懂的知识都一口吞进肚子里。
知乎上还活跃着很多其他大人物,我经常在闲逛的时候惊呼:“原来他也来知乎了!”我就是这样发现了用解说陪伴了我整个高中时期詹俊老师的。
看见他亲自回答了“詹俊老师是如何做到准确认出看台上的各种名人的?”感觉特别亲切又特别带劲。
詹俊回答完问题没几天,我参加了他的 Live ,才知道他真的是个台上台下一样谦逊的人。虽然因为买的晚,没买到可以提问的“坐票”,可听着他和其他人的互动也感觉很亲切,这大概是我离他最近的时刻了。
顺着詹俊的Live,我发现了乱入来提问的郎朗,于是又听了郎朗的Live,见识到了和电视上不一样的郎朗,风趣地回答“艺术家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和“如果你憋得住不换气也能弹”的郎朗。
昨天,我发现知乎上线了个专题,叫「大·人物」,詹俊和郎朗的Live都被收录了进去。其他人分别是围棋九段范廷钰、日本的建筑大师隈研吾和心理学大师菲利普·津巴多。
一个没忍住,我进行了一次痛快的“知识剁手”。
在知乎上,经常越是让我觉得自己是门外汉的知识我越感兴趣。也许是因为这种填补自己的空白的方式能自己博取精神上的安宁吧,毕竟我不想当一辈子的无知少女。
也许因为我尝到了甜头,所以成为了知乎的重度用户,知乎不仅给了我很多奇奇怪怪的平时无法接触到的知识,还帮我积累了很多写作素材。
所以我一点也不介意被当成网瘾少女。离不开网络,因为我并不是在浪费时间,我在前期发育,就是在等着后期发大招好嘛!
见多了,几轮交手就能把对方是“精神贫瘠”,还是“内心丰富”辨别的八九不离十。
这是如今我的本领,也希望这也是你的本领。
如果你也想接触更多厉害的人,看他们的回答听他们的分享,不妨从这次的「大·人物」合辑开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郎朗、詹俊、隈研吾、范廷钰、菲利普·津巴多这五位大人物的知识空间站,向他们学习建筑、围棋、心理学等领域的第一手经验和见解。
文字源自|二条君
记得买我们的新书哦。
想让自己也变屌就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