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问题的曝光,显示出疫苗生产和流通环节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令人生气的是,暴露出来的问题根本不是什么技术问题,全都是可以避免的人祸。
比如狂犬疫苗的问题,是生产记录数据造假;而百白破疫苗,也是因为抗原不足。生产记录造假是企业为了减少人力和管理成本;抗原不足,其实就是偷工减料、节省成本。
这就可以看出资本的贪婪,疫苗的毛利率可以高达九成,净利润也接
50%
。然而资本竟然还不知足,还要去减少投入、偷工减料。
当然,新疫苗的研发周期长,新疫苗研发风险大,他们毛利率高是应该的,但问题是长春长生并未把多少利润投入到研发上。
2017
长春长生的研发费用只有
1.2
亿,而
2017
年长春长生账面上却有
20
亿的
理财产品
。
更值得深思的是,长春长生最主要的成本,并不是研发,而是销售费用。长春长生销售人员
25
人,平均没人年销售费用
2328
万元,研发人员
153
人,平均每人才
79.73万
元!
而山东
25
万支问题疫苗,吉林食药监仅仅开出了
344
万的罚单,还不够长春长生一个销售员每年经费的六分之一,不够总销售费用的一百五十分之一,妥妥的
罚酒三杯
!参见我昨天的文章:
疫苗造假,罚酒三杯!
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每个销售人员
2328
万元的销售费用去哪了。其中一部分变成了
糖衣炮弹
,大家可以联系一下各地曝光的长春长生行贿案,而这只是被曝光出来的冰山之一角。
在过去的十年间,长春长生至少牵涉了
12
起行贿受贿案,案情多为该公司销售人员向当地负责疫苗采购的相关人员提供好处费、推广费、回扣款,以获得优先采购或更大的采购份额。
巧了,就在
7
月
20
日,也就是长春长生百白破问题疫苗被罚酒三杯的第二天,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了合肥中院的一则刑事案件宣判,也跟长春长生有关。
被告人龙敬东,原来是安徽省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负责二类疫苗的采购工作,曾经多次在
办公室(这么赤裸裸)
、单位附近等收受疫苗厂家的贿赂,共计
71500
元,包括长春长生。
从案值上的确只能算是个“蝇贪
”
,但却如同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医药领域
权力寻租
的生态,也可以解释长春长生巨额的销售费用流向了哪里。
昨天蛋总在文章中也提到了,广东省疾控中心的抗击非典的英雄,也被疫苗厂家的糖衣炮弹拿下了,贪污了一千多万,其中也有长春长生的“贡献
”
。
金钱贿赂还是一方面,还有别的方面的贿赂,比如陪学外语。
拿人手短,这些手握采购权的关键人物,一旦收受了贿赂,或者跟人学了外语,在采购的时候还能不能秉持公心按照产品质量来采购?还能不能替人民守好生命健康的防线?
腐败,才是公信力最大的杀手。
因此,可以说疫苗案的本质其实就是:
利,害了我的国;吏,害了我的国
。
当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斩断利益链条,加强对企业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监督,更要加强吏治,形成一套有效的安全责任制,从根本上解决权力寻租的问题。
在产品质量监督上,第一个环节是厂家自检,第二个环节是产品生产地食药监的检查,第三个环节是疫苗药品使用地的质量检查。
流通环节出问题,应该是厂家的问题,因为从
2016
年开始实行的是厂家直销。如果第三个环节出问题,那么前两个环节相关人员都要负责。
谁查出来谁立功,谁没查出来或者故意隐瞒必须受罚。要是由民间举报或者媒体曝光,所有环节都得受罚,举报者按照见义勇为奖励(这相当于发动群众)。总之,
必须
赏罚分明
。
同时,采购环节要改革,权力不能集中在某几个人手里,建议全国建立一个采购员人才库。比如安徽需要采购的时候,由这个人才库随机选派几名采购员做出判断,一旦做出选择就要负责到底。
斩断了利益链条,权力寻租没有了空间,大家工作才能秉持公心。而有了可靠的制度,老百姓才会更加放心,公信力也就会逐渐回来。
传染病需要防疫,腐败也需要防疫。
【 ↓苹果拦不住你对蛋总的赞赏↓ 】
欢迎关注!
超级学爸 超级学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