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就TALK
就就,90后新媒体创业者、国家理财规划师、精致生活主义者。在银行工作4年后辞掉稳定工作,从小镇回到广州创业。时刻精进、热爱生活,分享职场干货、理财经验、成长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芋道源码  ·  年后面试的兄弟们注意了。。。 ·  18 小时前  
芋道源码  ·  防止超卖的七种实现 ·  昨天  
芋道源码  ·  DeepSeek+Spring有搞头么? ·  昨天  
芋道源码  ·  腾讯开源:零代码、全功能、强安全 ORM 库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就TALK

出租车司机性骚扰男乘客被永久封禁:你不是男的么,也会被性骚扰?

就就TALK  · 公众号  ·  · 2021-04-09 11:10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吧

一起在职场中精进、成长~

性别从不应该决定人格,反之亦然。
——就就

作者 | 就就
首发 | 就就TALK(ID:jiujiu-up)



前两天,看到一则很迷惑的新闻:


一名男乘客凌晨打车,遭到了司机的秽语攻击。


男乘客不堪其扰,责令司机停车,向他道歉。


万万没想到,停车后,后者不仅没有道歉的想法,还试图往外掏东西。


吓得男乘客魂飞魄散,立马打了报警电话。


事后,该名涉事司机被滴滴平台永久封禁。


这件事传到网上,画风却突变成另一个模样:



来看看这些留言:


“男生出门不要穿的太暴露,很容易引发别人犯罪的。”


“男人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穿短裤背心。”


“为什么不反省反省是自己的原因呢,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也不可能叮无缝的蛋,男孩子在外面一定要注意穿着知道吗。”


有人说,微博女权脑子有病。但我总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


与其说这是一场女性狂欢,不如说,这是一次反击——



01
“你穿那么骚, 活该被性骚扰。”

反击的导火线,或许要深究到2018年,那起滴滴司机性骚扰女乘客的新闻上。


2018年3月30日,博主孟婆说亲述了自己的经历:

30晚上10点半,我在中关村打车回酒店,前面排队81个人,天气很冷,我在寒风中等了半小时,终于打到了一辆优享车,我赶紧钻上车,坐进了前排副驾驶。

一上车,我就闻到 车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

夜晚有些冷, 我让司机关窗户,司机关上了,几秒钟之后,我就感到一阵头晕,当时只简单以为是晕车。

没过一会儿,司机又把他那边的窗户打开了,我也好多了。

在头晕缓解之后,我拿手机微信和朋友聊工作,司机突然莫名其妙地说,“我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他的笑容很不正常,不是闲聊时的询问。

瞬间我就感觉很不安,但也不敢激怒他,只能强装镇定问他,你以为我是做什么的?

司机贱笑着说,“咱也别说破,心里明白就得了,你做一个多少钱?”

无疑,她打车遇到了色狼。

一番纠缠,她终于下了车,却发现司机的行驶方向与她回酒店正好相反。

事情到这里结束,也许只能算她运气不好。

但后面的发展,却几乎让所有人震怒。

孟婆说把这件事反映给滴滴官方,整整14个小时,等来荒谬的理由。

接待她的滴滴男客服说:

“我看之前的行驶路程都是没有错误的,那个地方距离你要去的地方不远,可能他只是想绕路。”

“你是不是给过他暗示,是不是他理解错了。”

更绝的是,在她反复解释司机的反常行为时,听到司机企图伤害她,这位客服居然笑了。

在她眼里的性骚扰,在他眼里,却只是一次调情或者暧昧。

这起新闻曝光后,舆论即如今日的留言区一般:

“这么晚打车,活该你被性骚扰。”

“为什么他不性骚扰别人性骚扰你?是不是你穿的太骚?”

那时的舆论习惯性给女性画了一个“贤妻良母”的圈,一旦踏出就要被批判。

被性骚扰的女性,自然而然地遭到了荡妇羞辱。

所以明明不在场的滴滴客服,会询问“你是不是给了性暗示”。

实在可笑。

“为什么不骚扰别人,偏偏骚扰你。”

这种舆论暴力,不仅成为洗白性骚扰犯的有利工具,也成为困住女性自己的牢笼。

想起伊藤诗织,在一次敬酒后丧失意识,醒来即发自己正被社长山口侵犯。

她奋力反抗,逃离房间。逃离了强奸犯的魔爪,却没有逃离艰难的命运。

先是日本权力机关的黑箱操作,明明证据确凿,却被警方高层阻止逮捕活动;强压之下,她公开自己的遭遇,选择自救,却遭到社会舆论的鞭笞:

“她不是日本人,日本人不会这样”
“滚回韩国去”
“她肯定是妓女”

连诗织的亲妹妹都说:你为什么非这样不可?

明明她什么都没错,却与社会为敌,格格不入。


正是目睹了这种荡妇羞辱造成的二次伤害,所有利益相关的女性都感到内心战栗。

也因此,当类似事件发生,受害者是男性群体时,她们反其道而行,不过是对当初遭受荡妇羞辱的不满,希望男性看客能换位思考。


02
“你是男性,活该被性骚扰。”

如果说女性一直活在“荡妇羞辱”的舆论暴力下,那么男性则囚禁在“你必须强大”的光环中,这无疑是一种冷暴力。

在大众印象里,男性是不该被性骚扰的。

被性骚扰的男性,活在电视剧中,活在段子里,但不应该发生在现实里。

刷抖音时,我们经常能刷到“你很勇哦”“开玩笑,我超勇的好不好。”的BGM,也会觉得这段对白很好笑。


然而从没有人深究,这段对白出自台湾性教育片《如果早知道,男孩子也会被性侵》。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男主因为与家人闹别扭,去网吧上网,因为无家可归,被怪叔叔勾搭到家里喝酒。

喝酒喝high,男主指着自己骄傲地说:开玩笑,我超勇的好不好?

怪叔叔一脸淫笑:让我看看你有多勇?

紧接着,自恃勇敢的男主,下一秒就惨遭强暴。

这不好笑,也更应该引起大众的关注。

舆论推崇男性的强大,所以你不能落泪,不能软弱,更何谈被强奸。

然而这种刻板印象,对男性本身就是一种扼杀。

蔡依林有首歌叫《玫瑰少年》,纪念一个因为气质 “女性化” ,在学校厕所霸凌死去的少年。

他叫叶永志,是一个很温柔的男孩子。会每天放完学,给妈妈按摩,也会躲在妈妈的怀里撒娇。

当舆论不允许男性温柔,他就成为了他人的猎物。

14岁的叶永志,最终被同龄人绞杀,倒在血泊中。

他的血是温热的,世界却是寒冷的。


当玫瑰少年被伤害时,舆论会习惯性地说,这是因为他太软弱。

然而强和弱,本来就是相对的。知道男性被强奸次数最多的场所是哪里么,答案是监狱。

因为一山更有一山高,一男更有一男强。

当我们不准男性弱的体现,就只会制造更多弱的惨案。

BBC纪录片《男性性侵:打破沉默》有这样一组数据:

大约有六分之一的男性都曾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成为性侵或性虐待的受害者。但只有10%的男性向警方报了案。

有名受害者Alex一开始也没有报案。他说,他“太害怕他们不会相信”。

更讽刺的是,当他鼓足勇气打通英国的性侵受害者电话求助时,却被告知这项服务是为女性服务的。

因为,人们习惯性地认为男性不会被强奸,而为了守住刚强的人设,也从没有一个男性会对外宣告:我被强奸了。

于是,紧接着,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男性被侵犯。

我们不允许男性展现软弱,和不准女性被强奸一样荒谬,因为这从不是他们能控制的。



03
写在最后

无论是针对女性的“你穿那么骚,活该被性骚扰”,还是针对男性的“男人怎么会被性骚扰”,你有没有发现,困住你我的其实是同一股力量。

它的名字叫性别歧视,像一股飓风,无时无刻不卷入人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