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条
每天一条原创短视频,每天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天精选人间美物,每天来和我一起过美好的生活。
51好读  ›  专栏  ›  一条

众筹丨手作大漆壶传统中国色融入大漆技法,展现宋式风雅清丽

一条  · 公众号  · 视频  · 2024-11-28 07:55

正文

匠人手作 · 艺术字画 · 日用生活良品

泱泱五千年中,有这样一个时代,有晓风残月的细腻柔婉,有大江东去的豪迈动魄,还有那一抹雨后天青色的精致优雅……

时至今日,这些独属于宋的气质,仍让人为之感慨沉吟,令人心生向往。

宋时的风雅及日常,从宋画中就可窥见一斑,如北宋李成的《晴峦萧寺图》、李嵩的《听阮图》、夏圭的《雪堂客话图》等,宋人的风雅,深入到骨子里。

宋代的美学融入茶器的型,再将传统经典的4款瓷胎与中国色、大漆技艺,赋予茶壶形色与美,四者融合,会产生怎样的意境呢?

此次一条联合“润物声”品牌,此次为大家带来了8款技法、5款器形、4款瓷胎的手作大漆壶,这几款壶型风雅清丽,气质卓然,是宋式美学与现代风格的融合之作。结合大漆技法,将传统中国色融入大漆技艺,以大漆精心调制,融入茶器之中,茶器似被中国色浸染,独具韵味,体会宋时风雅。

共有以下几种规格:

竹段壶(汝瓷)5×7×10×8cm(口径×宽×直径×高)  容量:130ml

美人执壶(草木灰瓷)3×6×11×9cm(口径×宽×直径×高) 容量:140ml

六瓣花型壶(草木灰瓷)3.5×7.5×11×7cm(口径×宽×直径×高) 容量:170ml

方雅高身壶(羊脂玉瓷)4×6×10×10cm(口径×宽×直径×高)容量:175ml

太湖石圆身壶(定窑白瓷)11.5×8.3cm(长度×高) 容量:200ml

传统中国色手作大漆壶▼限时特惠活动截止至:2024年12月27日23:59


大漆制物,珍贵且漫长

中国是漆树原生地,也是大漆使用的先行者,更是大漆艺术发祥地。

大漆作品是华夏民族手工艺文明的登峰造极的代表。

从古至今,无论是建筑、家具,还是食酒器、礼乐器等,不仅大漆的应用处处可见,且工艺十分多样。《韩非子·十过》中就曾记载,“禹作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在明代漆工专著《髹饰录》中,也曾记载了400多种漆艺手法。

在这样充满千变万化的丰富技法中,设计师与大漆老师从传统技艺中挖掘出适合当代审美的表现技法,融入、改良、叠加,创作出5款壶形、8种技法的大漆作品。


肌理洒金

瓷胎部分大漆技法源自刷毛目肌理,刷毛目肌理,属于肌理技法的一种。

需要先制作漆灰。在漆灰半流体状态下,来完成制作。半流体漆灰能在底漆漆面立起来,容易塑形,流动性低,在这样状态下,用刷毛完成肌理创作,待漆灰干燥后,即可完成技法纹样。

制作漆灰的灰料种类丰富,可以用瓦灰、瓷粉、砥粉、鹿角霜等。用漆灰制作肌理一般有两种方式,方法一,在漆灰平整未干时,用其他物品在漆灰上刷涂制作肌理。

肌理制作过程听起来容易但实则极其繁琐,可细分为25道工序,打底子、刮面漆、磨砂皮、连续多次上漆、入阴房、阴干、擦漆、再上漆、打磨等。

每一步都需要时间等待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肌理存在一定厚度,相对其他大漆技法而言,阴干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没有干透,是无法进行后续打磨和制作的。做漆,学会等待尤为重要,漆有自己的时间表,没有到那个时候,没法往下做。

绿洒金系列,有几款天然矿物研磨成粉制作色漆,层叠交合完成,相比单一色漆,难度更高、制作时效更长、稍有不慎有一色层叠处破坏,即整个报废重来。

三款壶型技法效果也有些微不同。

庭芜绿

是初春庭院青草之色,东风转暖,春庭转绿。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绿、墨色漆层附入纹,墨色漆为底,更加映衬表层绿的鲜润,表层净抛,增加光泽度,盈润质感,如春日午后雨水洗礼后的庭院之色,透露出生命与活力。

翠微

其色山腰青翠,其意生机勃勃。左思在《蜀都赋》如此描述,翠微之色“郁葐蒀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

太湖石壶,表层半抛,略亚光质感,与洒金的亮泽互为映衬,明暗呼应,富有空间感、刷毛目肌理感增添韵味,犹如绿色生命破土而出一刻,隐隐带着泥土与大地的气息。

林涛翠

山林浸染的春色,治愈养眼。高济昶在《风入松·游春三篇》中如此描写眼中山林的绿色:“风染山间水潺潺,林涛翠,雁过云天”。

此款肌理感更为强烈,此款肌理技法也增加了漆面触感,犹如,手感更为丰富,可玩可赏。

融合绿、墨色漆液,以油画笔触作画的方式,在光色底漆的画纸上挥洒,刮磨,光色闪耀在丛林之间,呈现出壮丽、生命的风采。

触感层层递进,耐人寻味。

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描绘了一幅绚丽的“江边初晴”的画面。

站在夕阳的山前,烟雾笼罩,与夕阳的余光交辉,山透出薄紫色,因此诗人把它叫作“暮山紫”。

这种颜色的描绘,正是传统中国色中独有的诗意和曼妙呈现的色彩美学,也可以称为传统中国色的文学之美。

朴素自然的肌理产生了生动的表情和质感,也是一副蕴含了东方意境的当代艺术作品。

随着使用,大漆色泽逐渐深邃,迷人的质感越发呈现。

苍夜

黑如苍茫之夜色。

林徇《广寒枝》中以“苍夜漫,云尽如洗,几无浮光月暗”。

描画出夜色之深沉苍茫。

起皱肌理,精巧、疏密有致,闭眼轻抚,颇有触摸石材表面的质感。

与太湖石型顶摘呼应,感受石之韵味。


彰髹技法 山石之境


此款肌理技法似墨韵笔触凝结的山石,既文雅又大气。

肌理层次更为明显,制作工艺上,是以天然矿物研磨成粉。

融合墨色漆液以似泼墨作画的方式,在光色底漆的画纸上挥洒,刮磨。

光色闪耀在山石之间,呈现出壮丽、自由的风采。

山石肌理中隐隐透出金属感的光泽,深邃迷人,触感层层递进,耐人寻味。

为了表现自然的山石肌理,大漆老师用笔刷沾上漆灰,在漆胎上游走,就像在创作一副自然写生。

看似随性浑然天成,却是以精准的技法控制来实现。

屏息凝神间收放自如,方能使画出的肌理既有水墨的韵味,又足以让人感受到山石的朴素与坚实。

传统中国色手作大漆壶▼限时特惠活动截止至:2024年12月27日23:59


银驳洒金


银驳洒金,璀璨点缀肌理质感。此为颗粒肌理技法与洒金技法结合。

颗粒肌理顾名思义使用颗粒材料(碳粉、瓦灰等粗粒材料)混合生漆精心调制。

以髹涂做底,“变涂”技法起纹,创作出如自然般的肌理,肌理生动、返璞归真。

很像大自然中,岩石经过风吹日晒自然演化后,远看平揉光滑,细看布满沧桑痕迹。

颗粒肌理,光泽度哑光与亮光并存,营造出柔和的光感,洒金点缀其中,素雅、耐看。

再以“戗金”技法入纹,使朴素自然的肌理产生了丰富的表情和质感。


戗金锻绿


以彰髹技法制作。

明代扬明注解《髹饰录》道:“凡一切造物,禽羽、兽毛、鱼鳞、介甲有文彰者,皆象之,而极模仿之工,巧为天真之文,故其类不可穷也。” 说的就是彰髹工艺,其原理是用各种引物(谷物、树叶、网刷纹等)制作出花纹(也称之为起纹),然后经过多次涂漆、打磨,让纹理明显地暴露出来。

彰髹工艺形式丰富,通过不同的起纹引物和起纹手法可以制作出各类抽象的花纹。

传统上通常以自然产物作为引物,得到的花纹有种天然的美。

多层绿色叠加髹饰,生成深邃的苍茫之绿。

再结合戗金的细密金缕,闪烁细碎金光,雅致温润。


银色山泉


精心调制漆灰后,将粗棉滤布揉成小球,制作成肌理工具,蘸取漆灰,在墨色底漆上制纹。

这一步非常考验大漆作者的技艺和审美,笔触作画的方式,在光色底漆的画纸上挥洒,刮磨,疏密变化,轻柔有度,才能形成最终流畅有层次的效果。

同样为多色漆层图,每一色层,都需要涂作一遍肌理纹样,层层叠加,才能形成银墨交叠层次丰富的纹路。

银粉的加入使视觉上有水纹波光粼粼之感。

同时整体也如金属质感呈现,多一分未来时空感。

此款肌理技法也增加了漆面触感,触之细腻如肤。

随时使用,银面自然氧化,肌理水纹更加凸显,更添时光之美。


斑斓花火


漆面做颗粒肌理技法,大漆老师使用颗粒材料(碳粉、瓦灰等粗粒材料)混合生漆精心调制,以髹涂做底,“变涂”技法起纹,创作出如自然般的肌理。

制作工艺上,是以天然矿物研磨成粉,以似泼墨作画的方式,在底漆的画纸上挥洒,细致地研磨,呈现如花火般丰富热烈的色彩。

一件手作大漆壶,光是单纯的制作周期就得120天左右。

拉胚、入窑烧制、施釉、复烧,制成胎体。再由大漆老师经过髹涂、装饰、打磨、金箔(金箔不是简单的贴上去,而是以与大漆结合的方式,融合在一起,还要经历前后三次的烘烤)、揩青。

30多道的工序,100天的慢工细做,对大漆老师来说,创作的不仅是手作漆器,也是颇具珍藏价值的工艺作品。


草木灰釉 古朴温润的静谧之美

草木灰釉,作为陶瓷艺术中最早的釉种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

《陶记》有云,“攸山、山槎灰之制釉者取之。而制之之法,则石垩炼灰,杂以槎叶、木柿,火而毁之,必剂以岭背釉泥,而后可用。”

三千多年后的今天,草木灰釉依然以其古朴、温润和幽雅的釉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取材高岭土,泥火交织,经过高温煅烧的洗礼,造就瓷质坚韧,高温瓷化声脆悦耳,瓷质吸水小,密度大,强度高,8%的成品甄选率,品茶好器,畅享茶事生活。

六瓣花型壶


六瓣花型壶(暮山紫)

高岭土材质加草木灰釉,手作塑形。圆肚器型,圆润可爱,上收沿口由人工手作六瓣花型,沿边收身,顶部微撇,如含苞欲放的花朵,雅致。

手作花形不像机器模具般整齐划一的生硬,而是更贴近真实感,器型选用草木灰瓷高温煅烧而成。

壶内球孔过滤,壶身大圆肚收小口,可使茶香更好地聚拢在壶中。

耳型宽柄,持握舒适,翘长壶嘴出汤舒展有力。

草木灰釉润,不易吸附茶性,适用品茗各种茶类,茶汤澄净,舒养身心。

壶身外壁,以手工大漆,经历刮灰、打磨、上漆、形成大漆涂层,再打磨,然后再涂装,往复几十次,使得瓷质表面形成稳定的漆膜层。

美人执壶


美人执壶(银驳洒金)

由宋式器型——执壶为灵感。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

经过漫长的演变,在唐代提着一边的曲柄,用于注酒,称作“偏提”;到了宋代,由于点茶法的兴起,执壶除了延续唐代的酒壶功能之外,还用于烧开水、冲点茶粉,因其盛装热水,故称作“汤瓶”,也因其注汤点茶,故也称“注子”。

此款器型在宋式执壶器型上做了减法,同时保留了线条流畅、精致雅观之感,追求简约之美。

曲柄福云耳廓,线条婉约,器身高耸,顶端为灵芝型摘,祥乐如意。

壶口修长,注水有力,断水利落。

壶內球形滤孔,有效阻隔茶渣,出汤更澄澈。

执壶在手,器型优雅大方,犹如美人娴静一隅,雅致添香。

传统中国色手作大漆壶▼限时特惠活动截止至:2024年12月27日23:59


羊脂玉瓷 温润如玉的艺术瑰宝

羊脂玉瓷—产自瓷都德化,是中国白的最高档次白瓷。瓷白不苍寡,阳光下照射,通透一体,质地、光泽近似软玉中之极品——羊脂白玉,故名羊脂玉瓷。羊脂玉瓷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

通常情况下,在烧制多件中才能出一件成品,大型成品的合格率更低。

在强盛的唐朝时期,被作为贡品名满天下。到清朝时期,羊脂玉瓷名声更胜,销往欧洲后,被法国人称为“瓷坛明珠”。成为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的一点。

方雅高身壶


方雅高身壶(林涛翠)

方雅高身壶(暮山紫)

方雅高身壶(银驳洒金)

方雅高身壶(山石之境 棕/黑)

方雅高身壶(银色山泉)

四方器型,竹节壶嘴,寓意“稳步求索,节节高升”。

长曲型壶嘴,注水有力,出水聚拢不回流。

内里球孔过滤。

顶端太湖石造型浮雕壶钮,端庄美观,羊脂玉瓷的温润色泽质感,尽显茶汤本色之美,更添文气与儒雅,茶事清心。


象牙般莹润的 定窑白

定窑白瓷,以其独特的胎体、釉色和制作工艺,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瑰宝。

胎体洁白且质地坚实,胎质细腻温润。釉面匀净莹润,釉色白中泛黄具有象牙般的质感。

这种釉色给人以柔和悦目、温润恬静之美,被誉为“中和之美”。

它的美在瓷器领域独树一帜,备受人们喜爱和追捧。

太湖石圆身壶


太湖石圆身壶(翠微)

太湖石圆身壶(苍夜)

太湖石圆身壶(山石之境)

矮身阔型,持握优雅,手持富线条感,符合圆润方正的气质。

顶摘太湖石钮。

内里球孔出水口,置于茶洗桌面,压阵稳心。


五大名窑之首 汝窑

汝窑,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南宋、明朝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土质细润,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竹段壶


竹段壶(庭芜绿)

竹段壶(戗金锻绿)

竹段壶(斑斓花火)

竹段器型,竹节细节修饰,整体器型也有如竹般端正,文雅高洁,有风骨。

把手采用人体力学,持握舒适。

壶內自带滤孔,美观实用。

竹节型盖钮,拿放轻松,整体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

雅致大气,茶香沁心。




关注我们

本文为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