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ant
流量明星对电影票房的作用,越来越小,甚至,由正转负,从“票房灵药”变成“票房毒药”。
今夏暑期档的整体票房走势格局,再次印证了这一点。由“中年油腻大叔”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票房一骑绝尘,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脱颖而出,令一众小鲜肉和一线明星“汗颜”。
其实,从去年暑期档开始,就已经显现了这个迹象,《战狼
2
》碾压小鲜肉云集的《建军大业》,似乎那些流量明星正在被观众抛弃。同样,今年的春节档,《唐人街探案
2
》和《红海行动》大卖,更多是依靠内容口碑驱动,“大
IP+
流量明星”的定律在实践中已失灵。
那么,流量和票房到底什么关系?流量明星怎么在电影圈就玩不转了?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个转变?
曾几何时,流量明星意味着“票房保障”
把时间倒回五年前,没有人会否认流量明星的影响力,依靠流量明星确实能够获得超出预期的利益,不管表现在市场声量还是实实在在的票房转化上。
2013
年上映的《致青春》创下
7.19
亿票房,开启了中国电影市场“大
IP+
流量明星”的流行风潮,粉丝的钱似乎格外好赚。同年,由郭敬明执导、杨幂主演的《小时代》,以
2350
万成本撬动了
4.83
亿票房,投资回报率更是“一本万利”。
流量明星对于电影票房是有正向意义的,流量明星不同于演员,虽然演技不能保证,但是大规模的粉丝基础,一定程度上会保证电影票房。
于是乎,从
2013
年开始,众多影片投资方和制片方纷纷向流量小生小花们抛出橄榄枝,流量明星的作品完完全全占据了大银屏。
在这种模式下,也诞生了一批“卖座影片”。例如超过
2
亿元票房的《我是证人》、超过
3
亿元票房的《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超过
10
亿元票房的《盗墓笔记》等。这些票房的口碑和质量堪忧,以上三部电影豆瓣评分分别为
6.1
、
4.0
、
4.7
,不过粉丝效应强劲,充分体现了经济收益上的“以小博大”。
现如今,流量明星已经“丧失”了票房号召力
由流量明星主演的电影,其票房规律已被各大院线的排片经理们摸透。如今,这类电影的票房,主要由核心的粉丝贡献,几乎没有“路人”或者普通观众,愿意去“捧场”。
表现在排片和票房上就是,虽然这些影片会获得首日排片的照顾,但大多会出现周六票房比周五票房严重跳水的情况。
再回到今年暑期档,以《动物世界》为例,在《我不是药神》上映后,直接被碾压,票房大幅度下降。上映一个月,累计票房
5.3
亿。虽然看起来
5
亿多还可以,但是投资将近有
3
个亿,加上李易峰片酬也不低,所以这个成绩真不行。
《阿修罗》是最惨的,小鲜肉吴磊首次担纲
7.5
亿投资的超级大制作。原本抱着冲击
30
亿票房的视效大片,上映三天后紧急撤档停映,以不到
5000
万的成绩草草收兵,投资基本上打了水漂。
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郭敬明的《爵迹》是一个更典型的案例。这部片子,基本上把内地的一线流量一网打尽,集结了范冰冰、杨幂、吴亦凡、陈伟霆、
TFBOYS
、陈学冬、林允、郭采洁等流量明星。这些人的粉丝,如果按照他们自己说的,加起来估计跟中国人口差不多了。不过,曾幻想
10
亿的《爵迹》,票房惨淡只有
3.83
亿。
流量≠票房:为什么流量明星对票房不奏效了?
关于流量明星对票房成绩的影响,基本可以总结出这个规律:人气明星可通过前期拉动预售,依靠核心粉丝,冲到
1
亿票房的成绩,但是想要票房冲高,它主要取决于普通观众。事实上,粉丝们如果可以贡献
1
亿票房,已经非常可怕了,但一部流量明星主演的电影,如果仅仅是
1
亿票房,那么多半收不回本。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普通观众对流量明星主演的电影“不感冒”了?依靠堆砌流量明星的电影,为什么电影票房依然不高,粉丝量之和与电影票房不成比例?难不成核心粉丝也不买账了?
1
、一般而言,流量明星主演的电影,基本上等同于“烂片”
一方面,流量明星的演技确实“堪忧”,演戏只会靠噘嘴瞪眼、咆哮怒吼,没有任何层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刻板印象,流量明星出演
=
烂片。再加上,流量明星配合度并不高,正常一部电影需要最少三到六个月的拍摄周期,但很多流量明星甚至只会停留一周左右便抽身离开,档期太满。
另一方面,流量明星的“天价”片酬,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剧本打磨和影片制作的费用。以至于观看这些片子,只能欣赏流量明星的“颜值”。对于非粉丝群体的观众,漏洞百出的故事情节、五毛钱的特效,可以说“令人发指”。
2
、普通观众的热情已被消耗完毕,审美逐渐提高
过去几年,充斥着流量明星的电影,拉低了电影应有的观赏度,消耗了观众的热情和观影欲望。
现在,虽然说中国电影观众在择影上依然算不上完全成熟,但是,已逐渐回归理性。毕竟经过过去几年“烂片的扫荡”,已经建立起基本的认知:在观影前更注重影片的口碑和品质,而不只是冲着有哪些流量明星和宣传噱头,为烂片买单的人将越来越少。
3
、更甚的是,一批观众认为,因为有流量明星所以不看
一部电影有流量明星的参与,不是加分项,甚至可能是减分项。很多人已经对流量明星们存在偏见,看到他们的名字都会退避三舍。
被问到为什么没看《动物世界》时,很多观众给出的答案是一致的:除了撞上神片《我不是药神》,片名取得不好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李易峰演的。路人在看《动物世界》前的预期:“看这种流量小生的电影就是浪费钱”。
4
、电影与电视剧的逻辑不一样,需要付出“真金白银”
不得不承认,电视剧还是挺看重流量明星的,因为流量的确可以转化为点击率。对于路人而言,电视剧免费,消费门槛很低,还能边吐槽,边追剧,跟得上热点话题。
但是,电影不一样,电影票本身需要花费“真金白银”,再加上到电影院的路程以及浪费的时间,如果体验不好,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情绪反弹,会非常之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