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长江日报
每天,请从这里阅读武汉。长江日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是中国百强报刊、全国城市党报十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谁说中国没有顶尖攀岩选手? ·  昨天  
哔哩哔哩  ·  开年最强大风,打工人今天被吹傻了 ·  昨天  
哔哩哔哩  ·  看呆了,全国各地的震撼非遗年俗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不节食运动一年减肥70斤的变化 ·  3 天前  
哔哩哔哩  ·  复工不开心?都进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长江日报

送别!黄老走了,生前珍贵画面公开

长江日报  · 公众号  ·  · 2025-02-07 15:40

正文

2025年2月6日

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

在湖北武汉逝世

享年99岁


隐“功”埋名三十载
终生报国不言悔

在黄旭华的一生中

中华民族从危亡边缘

走向了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道路

今天
共同追忆黄旭华


弃医从船,救国立誓



1926年

黄旭华出生在
广东汕尾一个乡医之家

耳濡目染
他有了悬壶济世的理想
上小学时

正值抗战时期

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

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


年轻时的黄旭华。

“想轰炸就轰炸

因为我们国家太弱了!

我要学航空、学造船

我要科学救国!”

在流亡桂林中学时
他取“旭日荣华”中的二字
黄绍强改名“黄旭华”

高中毕业后
黄旭华同时收到
航空系和造船系录取通知
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

年轻时的黄旭华。


1949年春
在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船舶设计专业读书的黄旭华
入党申请被批准
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我还记得当初入党时的誓言
只要党和祖国需要
我可以一次流光自己的血
也可以让血一滴一滴地流淌”
这是黄旭华经常说的一句话

隐姓埋名,为国铸剑



20世纪50年代后期
中央决定组织力量
自主研制核潜艇
黄旭华有幸成为
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

面对国外严密的技术封锁
毛主席作出指示:
“核潜艇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工作中的黄旭华(左一)。

核潜艇的研制在任何国家
都是高度机密
领导提出要求
严守国家机密
甘当无名英雄
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
黄旭华毫不犹豫地说
“能适应,而且是自然适应”

此后30年时间
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父亲直到去世
也未能再见他一面

20世纪70年代,黄旭华与妻子和3个女儿的合影。

后来
有人问黄旭华忠孝不能两全
他是怎么样理解的?
他说:
“对国家的忠,
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黄旭华回忆
“当时
我们只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
核潜艇和潜艇有着根本区别
核潜艇什么模样
大家都没见过
对内部结构更是一无所知”

2012年的黄旭华。记者胡冬冬 摄


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
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
白天黑夜加班加点

没有计算机
就用算盘和计算尺
日日夜夜、月月年年
算出了首艘核潜艇几万个数据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造不出核潜艇
我死不瞑目”
黄旭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依然激情澎湃

工作中的黄旭华(中)。


1970年12月26日
我国第一艘
鱼雷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
1981年4月30日
我国首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遨游在深蓝大洋之中
茫茫海疆
有了中国的“钢铁蛟龙”

1988年4月
我国一代两型核潜艇深潜试验
年过花甲的黄旭华
以总设计师的身份登艇
亲自参与深潜

工作中的黄旭华(中)。

试验结果证明
一代核潜艇的设计、建造
都达到了预期
中国人民海军潜艇史上
首个深潜纪录由此诞生

在试验艇起浮的过程中
艇上的《快报》请黄旭华题字
激情澎湃的他一挥而就: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
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2014年,黄旭华在家里看到节目中的自己。记者胡冬冬 摄


老骥伏枥,不忘初心



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
年过九旬的黄旭华
算得上荣誉等身

尽管有了些名气
但就像深爱的核潜艇事业一样
黄旭华希望“潜在水下”
默默无闻,不喜欢出名

2014年,黄旭华在家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记者刘斌 摄


有一次

以黄旭华为故事原型的话剧《深海》

在武汉演出

黄旭华默默“潜”在观众席中

直到全剧落幕才被人们发现


如今
我国新一代核潜艇研制担纲者
正是黄旭华带出来的年轻人
但在年轻人面前
黄旭华给自己的定位
是“场外指导”和“拉拉队”

他在中学作报告说:

只有把个人的抱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