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ZaomeDesign
设计 · 美学 · 思考 · 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二十三日 ·  昨天  
字体设计  ·  正在创作的一套可爱字体 ·  3 天前  
庞门正道  ·  这包装,密谋掏空你钱包! ·  3 天前  
庞门正道  ·  春未来。 ·  3 天前  
字体设计  ·  调皮的动态文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ZaomeDesign

新作 | 山岫:隐于泸州茶田乡野间的避世民宿 / 小隐建筑

ZaomeDesign  · 公众号  · 设计  · 2025-02-24 09:30

正文

▲从大屋面裂缝中出挑的观景 ©存在建筑



项目坐落于四川泸州市叙永县红岩村,背靠巍峨俊秀的丹山,面朝悠然广阔的茶田。红岩村和丹山都因这里的山石均为红色而得名。


▲山岫鸟瞰 ©小隐建筑


▲山岫鸟瞰 ©存在建筑

▲夜幕中茶田远望山岫 ©存在建筑

山岫是川南民居的现代演绎,汇集了传统川南民居的各种建筑特点,辅以红岩村当地红岩的点缀。低调内敛而又特立独行,适宜的融于环境之中,将东方建筑之美点缀在这片川南田野之中。山林、雨雾、霞光的浸润,赋予了山岫诗意与灵气,在朦胧间演绎隐逸之美。

▲大雾笼罩的茶田与山岫 ©存在建筑

▲茶田里的山岫 ©形在空间

▲山林掩映的山岫 ©形在空间

▲山岫前院 ©形在空间


▲夜幕下山岫一角 ©形在空间

▲夜幕中茶田远望山岫 ©存在建筑

屋面以传统小青瓦覆盖,并以红瓦点缀,此做法来自距离山岫50米的一户民居,瓦屋面由于漏水打了很多补丁。山岫户外的地面满铺当地红岩,暖白色的稻草漆外墙,木结构屋架……这些元素将传统川南建筑的神韵勾勒出来。从高处俯瞰,屋面盖瓦和沟瓦形成的峰谷,层层跌落,逐渐变幻成一条条翠绿的茶垄。红黑相间的瓦片构建起宽阔的瓦屋面,似两片茶叶的嫩芽分裂开来,裂缝中探出一个红色的悬挑观景台,赋予了山岫独特的形象识别性。大屋面掀开成窗的形式,已经成为小隐团队处理乡野建筑的一个重要的象源,在多个项目中都有应用。入口和后院伸展出的长廊,像是山岫张开的臂膀,强化了建筑横向扁平的延展趋势,将建筑更好的揽入自然之中。置身山岫,或是山林藏于屋后,亦或是屋舍藏于林中,一切都自然而然。

▲浓雾中的山岫 ©存在建筑


▲川南民居在山岫中的现代演绎 ©形在空间

▲屋顶细部 ©形在空间

▲邻居的屋面 ©小隐建筑

▲二楼跑马廊俯瞰内院和外廊 ©形在空间

▲内院和外廊 ©形在空间

▲被掀开的木结构大屋面 ©小隐建筑


▲山岫前院的长廊 ©存在建筑

▲山岫前院的长廊 ©小隐建筑

▲客房阳台俯瞰活动草坪 ©形在空间

▲从屋面缝隙中出挑的观景台 ©小隐建筑

▲类似叶芽裂开的大屋面 ©小隐建筑

▲从屋面缝隙中出挑的观景台 ©形在空间

▲观景台打卡的客人 ©小隐建筑

▲绿色的茶垄连接红灰相间的瓦 ©形在空间

山岫由前院、内院、后院三个具有心理围合感的空间组成。前院和后院以廊为媒介,借助周边山林树木,构建起心理上的院落形态。内院以建筑与廊的围合,形成一个“真实”的四合院,画出一小片宁静的天空。接待、多功能厅、厨房、客房、茶室等功能用房围绕内院,根据不同的外部景观视野有序穿插其中。入口处以狭窄低矮的连廊将客人导入,入院后的身心自然而松弛。看似随意的窗洞和隙口,都框着一幅幅如画山色,画随人动。竹林摇曳发出莎莎的声响,鸟语虫鸣穿透山林,萦绕在充满茶香的空气中,更透着些许山野禅意。连廊、巨石、天井、取景窗形成层层递进的空间感受,扑面而来的一幅幅大小画卷与入口处的隐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曲径通幽处的豁然开朗让人心旷神怡。

▲茶室看向入口的连廊 ©形在空间

▲林中望向入口连廊 ©存在建筑

▲林下的茶室 ©形在空间


▲山岫内院的一方天地 ©小隐建筑

▲山岫内院俯瞰 ©小隐建筑

山岫仅有六间客房,共三种房型,均配置了私汤泡池和不同形式的饮茶场景。公区配套一个多功能活动厅、一个独立茶室和一个望山看茶观日落的景观台,以满足不同客群的出行需求。室内整个空间延续了阴翳淡然的气质,淡雅柔和的色调与温润的木材结合,将度假感和自然感巧妙融合在了一起。一件家具、一扇窗、一缕光……通透的落地门窗将室外自然引入室内,没有过多复杂的装修,每一个角落却都散发出不动声色的东方之美。

▲入口连廊夜幕内景 ©小隐建筑

▲山岫多功能厅及外廊 ©形在空间

▲山岫接待厅窗景 ©形在空间

▲多功能厅内景和外廊 ©形在空间

▲山岫观景台的三角取景框 ©存在建筑


▲一楼带庭院的客房 ©形在空间

▲山岫二楼客房阳台景观 ©形在空间

▲茶室与内院 ©形在空间

▲二楼跑马廊俯瞰内院和外廊 ©形在空间



▲二楼客房内景 ©形在空间



▲二楼客房内景 ©形在空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