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优势、学术优势、恋爱优势、就业优势......方方面面应有尽有!
▼ 本文由豆瓣用户@treasure刘土呆 授权发布 ▼
正逢一年一度高考填报志愿时,土呆突然想到万一自己穿越回了民国该填报哪所学校呢?于是开始了未雨绸缪的思考。
本想倒回一百年的1917看看,不过那时候张勋还在闹复辟,教育发展得还不太均衡,因此,我们倒回上个世纪30年代吧,那个年代正是念大学的选择比较多的好时候呢!
1928-1937年,从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中国到日本鬼子大面积来袭的七七事变之间,所谓的国民政府的“黄金十年”期间,排名前列的学校跟现在还真差挺远的。北大和清华并没有遥遥领先,人大压根没有成立……第一梯队的学校数量还有很多: 中央大学、 北洋大学、交通大学、燕大、辅仁、 金陵、武大、中山、齐鲁、协和……还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该怎么选?学校太多,又没有985、211的评选,思路容易出现混乱。这就需要一份志愿指南了。
一、城市热门度比拼:
我们不妨先从城市开始选。毕竟选定了城市才好选学校。有几个热门地点堪比现在的北上广深,这几个地方不仅学校好,出来也好就业发展,光宗耀祖。这些城市的房价也要考虑考虑,看看好不好留下来娶媳妇。
于是土呆我选取了几个上世纪30年代前后高考志愿最热的城市:北平、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
1.北平
其实把北平列在第一个我还是很心虚的。从1911年推翻清王朝之后一直到1928年南京的国民政府建立,北京的地位一直在螺旋式下跌。段祺瑞时期的北京还算是政治文化中心,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北京改名为北平,房价直线下跌。当时的北平没落到什么程度呢?在上海买一个公寓的钱在北京能买一个王府——《京华烟云》里姚木兰家就这么买了个王府。
王府气派,价格却不高
鲁迅之前在北京市中心买了两三处房产,几进的四合院不在话下。结果到了上海,他的文集叫《且介亭杂文》,“且介亭”的意思就是,半租界里的亭子间,所以“租界”二字各写一半。北平的房价在上海面前真抬不起头。
但北平毕竟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更不消说北大、清华、燕大、辅仁、北师大、女高师这些名校云集了。
北平的大学宿舍一直比较紧张,房价降下来之后对于学生是个利好。然鹅和地方价挂钩的也就是经济水平了啊,毕业之后工作不好找啊同学们,《青春之歌》里面林道静本来逃亡到北大旁听得不亦乐乎,可毕业后就一直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待着被老公养,待得最后去干革命了。
林道静:女大学旁听生--家庭主妇--革命女性的完美变身
2.南京
真正热门的地方其实当属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了。毕竟是当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中央大学是当时最强的大学。而且蒋介石特别爱兼任各种校长,不仅一直是黄埔军校校长,后来还兼任了中央大学校长等一系列职务。那个时候徐悲鸿也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教画,想找徐悲鸿当美术老师也是可以的。
毕业后找工作也好说得多,在政府做官可以,做生意的跑跑上海也方便,孔祥熙这些大老板就是上海南京两边跑跑,官场商场两不误。
3.上海
说到上海那自然也是好地方,圣约翰大学,听起来洋味儿就足,分分钟跟张爱玲做同学。中国公学,名字霸气,妹子长得漂亮就有沈从文这样的大才子老师日夜写情书倒追啊。
1929年,百乐门舞厅开业,上课之余去夜店尬舞一番才不负青春呀。
上海给名媛开的女中也多,宋氏姐妹就毕业于上海的中西女中。
不过,房价真的太贵,别人开豪车住别墅你住亭子间恋爱都不好谈啊。但是经济繁荣,工作好赚钱啊,不行去百乐门唱个歌啦,演个电影、话剧什么的,都是生财之道。
4.天津
我们看到前面三个热门城市里面,最终北平又成了北京,上海还是那个上海,但南京已不是那个南京。但现在南京看看天津也就不哭了。
天津在清末民初大概是历史地位最高的时期了。袁大头的政府叫做北洋政府,而北洋政府的老巢北洋军就在天津。另外,清王朝覆灭后,数不清的遗老遗少政治避难于天津租界,观望时局,等待重归北京政坛。这些遗老遗少的孩子,都得上学呀。于是天津很有一些好学校。首先就是北洋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马寅初、徐志摩就毕业于此。
中国最早的大学,北洋大学堂
不过聪明一些的少年们应该想到,当时的天津毕竟依附的是北京当局,北京都沦落至此,天津的前途是很堪忧的,还是上海-南京这一组双子星的前景要好一些。
5.广州、武汉
其实数到这里已经不是很热门了,但广州毕竟是孙中山先生活跃过的大后方,早几年若是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赏识搞不好你也就是蒋委员长。如今黄埔军校还在,蒋委员长还是校长,去那儿学学闹革命错不了。同时也是很大的进出口港,天高皇帝远搞搞走私也很方便。
黄埔军校:校长就是总统的感觉可还行?
并列第五的是武汉,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武大珞珈山上的樱花很美,九省通衢的汉口一直是很发达的地方,除了热一点别的都还好。武汉大学的考试是全中文的,强调民族性,适合爱国青年。
起义门:这里打响了推翻三千年封建统治的革命第一枪啊!
剩下的大学集中的城市还有杭州、济南等等,大家综合考虑路费、气候等情况来做决定。
相信你已经心里有数了。有钱的,家里经商的去上海,朝中有人去南京,想求知想出名去北京,想学习革命传统去武汉广州。
二、校园环境比拼
原谅我的肤浅,先要介绍的不是师资、不是专业、不是就业,而是校园环境。但你们说说,谁希望自己大学站在前门就看到了后门(在这里不点名地批评一下人大)?谁希望自己大学谈恋爱的方式是操场上一起跑圈(在这里不点名地批评一下清华)?谁不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是花前月下的?
在这里,土呆将抽离出现代人的审美,尽量还原当时民国人的审美,评选出最美的校园。
何谓民国的审美呢?讲究的是中西的融合。当年的校园大多数都很美丽,因为融合的西方元素也是古典元素而非钢筋水泥的现代后现代元素。
基本上民国的校园风貌分为三类,中西合璧的成分里“西”占主导,中西合璧里“中”占主导,中式西式融为一体的“民国风”。(土呆自己发明的分类)
无论选择哪种类型,都诞生了美丽的校园。
同时土呆发明的四个打分项分别是:1.壮观、2.美丽 3.有新意4.有历史。
下面公布评选结果:
NO.1 中央大学
校园环境第一名评给当时政府所在地的第一学府中央大学。中央大学属于第一类,“中西合璧偏西式”当中近乎纯西式的风格。她虽然不是最美丽的,但非常开阔壮观,有一种新时代的王者之气。
没有过于雄伟厚重的门楼,没有遮遮掩掩的照壁,敞亮的凡尔赛式的喷泉花园,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以及主楼的圆穹顶意味着对西方文化的接纳(上面的小红亭还是代表了中华文明)。这样的校园既美丽又让人耳目一新,让人感到旧时代的确拜拜了。对于西方建筑的贴切把握也带来了厚重的历史感。
旧址位于今东南大学
NO.2 武汉大学
校园环境的第二名评给现在大家认为最美的大学武汉大学。武大属于第三类,自成一体的“民国风”。
建筑用了中式元素但是完全脱离了中式的窠臼
武汉大学的校园之美丽其实超过中央大学,不过却败给了中央大学的王者之气。武大的建筑风格没有西化得那么激进,采用了西方建筑的大体量感和罗曼式拱券,但具体的元素却都是中式的,汉白玉的栏杆,四角飞檐等等。琉璃瓦采用了绿色让人耳目一新。
最最厉害的是用了和山体结合。借山体之势这一招,法国人用这一招很厉害的有蒙马特高地上的圣心大教堂、圣米歇尔山上的修道院等等。西藏人用这一招建了布达拉宫,南京人用这一招建了中山陵。
总之就是一望上去好高好高,其实建筑不高,是山高。这下好了,我们国家终于有大学校园也用了这种耍流氓的障眼法就是珞珈山上的武大建筑群。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上课去图书馆要爬山,回宿舍要爬山,哎,爬吧。
所以武大的壮观没话说,建筑设计也美丽,珞珈山名字美、植被好,山下的东湖碧波荡漾,新意十足。她的美丽一直延续到现在还震撼着新中国的人们。
N0.3 辅仁大学
北平学校首度上榜,你肯定想不到我竟然没有颁给民国建筑的良心之作——燕园。燕园的确是良心之作,这个过后要说,但是并不够符合土呆我的要求。
辅仁大学和燕园的PK,我选了辅仁。原因是,这两个学校同为“中西合璧偏中式”的设计,辅仁更体现了中式的真正神韵。
要知道,在中国建筑的体系分为两条脉络,一是大殿建筑群,这种可以和西方建筑PK壮观。二是古典园林。古典园林体现的就不是壮观了,而是淡远、细腻、留白这些意味。燕园的问题是,她走的是第二条路,古典园林,但不肯牺牲建筑的壮观性,在远没有颐和园大的园子里造出了大量的大体量建筑,如德才均备斋、南北阁等等,最后的结果就是显得建筑不够精美的同时(中国建筑的好看在檐和台阶不在墙体),又反衬得未名湖小得只是个池塘。好的园林是能够在一园之中得见江湖,这一点燕园比隔壁的颐和园差很远。
辅仁校门
而辅仁大学,同样走的是古典园林路线。但与燕园基本上完全重建,只把朗润园建筑成为成为一隅的点缀不同,辅仁大学大量沿用了涛贝勒府花园的景观,同时新修建了一个大体量的校舍。
新建筑负责壮观,老建筑负责美丽。历史的肌理则是最难复制的。北京有大量的历史遗迹资源,若能尊重老建筑,依托老建筑发展,才能愈来愈有味道,燕园比辅仁便差在少了点儿旧时月色。
N0.4 沪江大学
这是一组洋派建筑组群。非常可爱,整个校园有数不清的小洋楼。现在是上海理工大学。
音乐堂
N0.5 燕园与她在南京的双胞胎附身
燕园确实是良心之作,设计师墨菲这个老外是真用心了,如今的北大沾了燕园太多的光。在这里声明,土呆把燕园排在中央、沪江等大学之后绝对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因为太在意中国文化的传承,所以对中西合璧偏中式的学校格外苛责。燕园建筑非常壮阔,但总体而言建筑分不太清亭台楼阁的区别,都比较浑厚。静园六院、朗润园小亭、鸣鹤园水榭、西门鱼塘、燕南园几处小景很不错,几座桥也好。
刚才说的,建筑体量太大,不讲镂空质感,反衬得不大的未名湖更像池塘。
还有不太舒服的一点是校园是东西轴线的,去的是东学西渐的意思,但是北京的日光你懂得,最好还是坐北朝南舒服。
燕园最值得称道的是集京城草木之大成,山桃、碧桃、海棠、玉兰、丁香、紫藤、睡莲次第开放,秋有银杏冬有雪,还有松柏长青, 一园之内赏尽京城四季花木。北京城不仅干燥且尘土肆虐,气候上唯一的好处是四季分明。这一点造就了花木一季一季绝不重样。早春是早春,仲春是仲春,晚春是晚春。
燕大之后的5.5名我给“小燕大”。何谓“小燕大”?在南京,有一个一毛一样的学校,也是墨菲设计的,也有个湖,也是东西轴线。那就是著名的金陵女子大学。
记住这是北大百度图片搜出来的结果
我们来对比一下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的校园样貌。金陵女大旧址现在归南京师范大学了,导致土呆我第一次看到南师大的宣传照时以为见到鬼了!
VS
南师大随园
——你逗我?你确定这不是在玩“找茬儿”的游戏?
替墨菲尴尬一秒钟。据景观界的朋友说墨菲大概是一个很懒的设计师……一个标用两次啊……
你确定这是采月湖不是未名湖?
撞梗无数的双胞胎姐妹
三、师生颜值比拼
看完学校环境,请原谅三俗的土呆我,进入激动人心的看师生颜值环节……先看学校的颜值,又看人的颜值……也是没SEI了!
没办法,大学必修是什么,恋爱呀。恋爱的入门阶段看什么,看眼缘呀,什么样的人能对上眼,好看的人呀。
颜值方面我们可以分为两类学校看,国立的和教会的。教会的大体会好看一些,因为有钱。有钱才能捯饬。
先看这几个学校整体颜值水平吧,难以取舍,难以取舍。
先来个集体亮相的排名。
NO.1 燕京大学
中间是司徒雷登校长
这一组应该是老师们的照片,被深深征服了,相当贵气。
NO.2 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旧照,可见女生比例不低,呢子大衣配旗袍皮鞋的搭配可圈可点。
NO.3 辅仁大学
辅仁女生合影,非常有教养,除了右一,都是熨过的旗袍,亭亭玉立,但就是没几个爱笑的。
NO.4 震旦大学
震旦大学的帅哥,帅到没话说。发型够潮。
NO.5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女生,比现在还多!不过感觉大家旗袍没怎么熨平整,第一排有几个席地而坐的姿态不优雅拉低了平均分。但总体而言清华妹子质量不错。
其实,一个悲伤的消息是,到了大学阶段,能够接触到的妹子,实则不多了……
很多漂亮的妹子都选择了相当于中学的名媛学堂。比如陆小曼、唐瑛,她们在学校时要学习言谈举止、学习骑自行车、自然也不会裹小脚,不裹小脚才能去百乐门和男人们跳舞啊!跳舞才能当上交际花啊!
当上了交际花之后就嫁人了……
唐瑛,上海中西女中校花,上海滩名媛,与陆小曼并称“南唐北陆”,用 CHANEL香水、CD口红、CELINE衣服和LV手袋,杨杏佛宋子文都追不到她。
严仁美,中西女中校花,她姑姑严幼韵戏超级多,后来嫁给了顾维钧,喜欢自己开着豪车上复旦大学。
——好了,上大学的各位就不要想那些交际花,未来的外交官太太和总统夫人了,这些都是王公贵族们的太太,咱们还是在各个大学校花里寻觅良缘吧。
颜值最高的5对校园情侣:
1.上海公学沈从文、张兆和 (师生恋)
张家四姐妹的面目都特别干净,没有杂念的干净
上海的中国公学,老师沈从文遇到了张兆和,来自合肥九如巷的张家,美女。然后写了无数的情书加上校长胡适的推荐,张兆和才答应。沈从文,农民出身,只身闯荡文坛,差点得了诺贝尔奖,给他第一名是敬他的能力和执着。
NO.2 燕京大学,陈梦家、赵萝蕤(同窗情)
陈梦家大帅哥无疑,赵萝蕤气质非常知性
陈梦家曾经上过前线,又到燕大读书,在这里,遇到了清新淡雅的赵萝蕤。赵萝蕤是当时燕大校花,也是燕大子弟,父亲是宗教学院的院长。陈梦家出身寒微,但有才,而且极帅。
来一张陈梦家单人。
这模样主持个新闻联播没问题了。
NO.3 清华大学钱钟书、杨绛(本校生&旁听生)
据说是天蝎男和巨蟹女,死宅死宅的搭配
清华园,钱钟书遇到了出身名门的杨绛。杨绛其实是东吴大学的学生,那年清华在家乡不招生,就来清华旁听。在东吴大学她就是校花,有72名追求者(这谁统计的?反正我先信了吧)钱钟书又帅又有才,非常不错。两人是同乡,都是书香门第,名门之后,门当户对。夫妇俩都很宅,不爱社交,写文章喜欢酸来酸去。颜值分,我是给钱老先生的。但据说动态的钱钟书相当木讷……
NO.4 清华大学 曹禺、郑秀
还是清华园,当时还叫万家宝的曹禺找到了老婆郑秀,曹禺爱写话剧,而郑秀出演了清华话剧社排演的娜拉。两个话剧人碰撞出了一场爱情与婚姻。要说这两人颜值其实相当高,曹禺先生都有些靳东的赶脚了,但问题是这俩看起来不太像大学生……故而屈居第四名。
NO.5 清华大学周培源 北平女子师大王蒂澂(跨校师生恋)
别急,妹子的第三个字念“澄”
这一对跨校师生恋为土呆打开了新思路,周培源是清华物理系教授,后来被成为院士,王蒂澂是女师大校花。当年周又高又帅,至少打败了同为物理学宗师的叶企孙、以及经济学宗师陈岱孙才追到了王小姐。
和前面众多名门之后不同,周培源的父亲不过是个秀才,而王女士也是小镇姑娘,通过官费保送一路到的北京,两个人都是草根努力出来的,很不容易。
若说周培源有什么强项,我认为是特别可爱,西南联大时期,没有车也没有公交,他是唯一一个想到买一匹马然后骑马送孩子上学,然后自己上班的神人。
尴尬的是,叶企孙和陈岱孙这二位都终身未娶,不知道和王小姐的拒绝有多大关系。
嗯,哪个学校好谈恋爱大家都知道了吧。而且,我感觉妹子只要上了大学,真的就可以随便挑了,民国大学男生们真的是才貌双全好吗。
大学里这些校花都很难追,要是大家死了心觉得不值得的话,就出门左转百乐门跳舞,要还是坚持想找一个精神上能交流的灵魂伴侣,就尽量还是在本校里和其他男人厮杀。不过看看厮杀的结果也知道,都是又帅又有才的男人搞定了校花。关键还是帅。
若要土呆我选一个女神的话,我选辅仁大学的叶嘉莹女士。
叶嘉莹
虽然叶嘉莹30年代的时候还在北京二中念书,但是40年代进入辅仁大学学古典文学的她,传承了我国的古诗词文化。不得不承认土呆觉得她很漂亮。而且,她命运多舛但非常的坚强,每当遇到悲恸之时,终究能从诗词的意境中找到力量,用她的一生传达了古诗词的意蕴。
叶女士今年已经九十多岁,却依然活跃在两岸三地的讲坛上,将中国文化薪火相传。尤其是她会一门绝学,吟诵。吟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对汉诗文的诵读方式,自先秦开始,口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它是古代教育系统(私塾和官学)中唯一的诵读方式,也是创作诗词文赋的方式。直到100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还都是吟诵的。但是现在大家只会朗诵了,并不会这种类似于歌唱的诵读形式。
叶先生讲课
有幸叶嘉莹女士在豆瓣时间开了一门课,《以乐语教国子——叶嘉莹古诗词吟诵课》,原汁原味地展现了民国授课的风貌,十分值得穿越回去体验。土呆订阅了这个课程,第一课就被深深吸引了,叶奶奶的声音铿锵有力,中气十足,完全感觉不到已经九十岁了。讲课非常放松,现场感特别强, 最主要的是,这是土呆第一次听吟诵。
叶先生的吟诵伴着古琴的旋律,让人整个神经都放松了下来 。整个课程的体验特别的安静舒畅,好像俗世的事情就都抛之脑后了。课程共58集,囊括了二百多首古诗,86阙词曲,完成了一次系统的吟诵之法的传承。 老奶奶说,希望在自己去世之前把吟诵之法留给世界。听过了之后才知道,吟诵不仅仅是一种方法,甚至几乎可以说是一种语言,一种让每个中国人了解自己的过去的回溯之道。
强烈推荐大家不要错过这个神圣的机会。长按下图二维码即可订阅《以乐语教国子——叶嘉莹古诗词吟诵课》。
四、课外活动与社团文化比拼:
上大学了,离开家了,当然是要玩的了。当年一句“东亚病夫”刺伤了千千万万中国年轻人,所以旧王朝结束后大家可这劲儿锻炼身体,体育类社团必不可少。
NO.1 辅仁大学足球队,撑起北平足球界半边天
辅仁大学足球队,格子衫太销魂
NO.2 光华大学足球队,颜值不要太高
光华大学足球队,这一身比较到位
NO.3 燕大女子棒球队,青春无敌
这真的不是现代人吗?我喜欢队长小姐姐。
燕大女子棒球队,青春是那一秒的心动
NO.4 武大女生游泳课
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武汉大学首开中国女大学生游泳课先河,结束了封建社会禁止女大学生游泳的历史,轰动全国。同年,武汉大学体育由于成绩显著曾受到民国教育部表扬并通令全国大专院校。
(游泳池设在东湖……尼玛土呆忽然意识到自己小时候也在那个地方游过………………)
著名的东湖栈道就是民国女大学生第一次下水之处。
据土呆猜想,之所以风气之先开在武汉,是张学良在武汉期间学会了游泳,当时他也带了赵四小姐,以及随行的大多都带了夫人前来,从此也打破了“女禁”的旧俗,于是带动武大女生游泳的先例。第二个原因,武汉,辣么热,体育课不让妹子游泳不人道……
此外,不少学校的音乐社团也很给力。
山东女子师范大学雅乐队
山东女子师范大学雅乐队,很民族很复古。
话剧社团更加多了。
燕大话剧演出
玩票归玩票,若是来真的,想进军演艺圈,则一定要去“东方好莱坞”上海,那个时候可没有中戏北电,要想红必须在上海拍戏哦!
小忠告:视野放宽找组织:
要知道,“九一八事变”之后到“七七事变”之间,我们中国人一直都担忧着东北的失地。因此要想为抗日做些什么,就不光是打打球、演演戏了。1935年的129抗日救亡运动基本上北平每个学校的学子都参与了,丝毫不怕日本鬼子的威胁,很有民族大义。鲁迅先生作为一面旗帜也在上海的左翼作家联盟中非常活跃。如果选择身负家国大义,可以考虑北平和上海的一些爱国组织,比如中国共产党。
请见:
文章来源:《北大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想入党,进哪所学校大家也知道了吧!
五、学术水平比拼:
3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些世界级的大学,老蒋的这十年被称为“黄金十年”也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这个部分真的好难,好难,好难写。没有985、211名单,也没有泰晤士报排行,各个学校自己的官网语焉不详,生怕写了啥不该写的,如今土呆到底选谁?
就在土呆几乎陷入要写硕士论文的烦恼时,眼前一亮,就好像民国上海的名媛和现在的有钱人一样都用香奈儿一样,牛逼的东西永不过时:《Nature》、《Science》的文章数量,依然是这一百年来毫无疑义的评判标准啊!!
所以都不要废话了:
标准一:国际期刊发文数量
请见1949年之前国内大学/或其他机构在《Nature》、《Science》上的发文统计。
清华大学,遥遥领先。
不过,怎么说呢,毕竟现在时局不同,找到一份纯纯的国民政府时期的资料很难,所以这份《Nature》和《Science》的表格并不能说明30年代的排名。1937-1945的抗战时期,我国的学子太厉害了,打仗一点没耽误学习,大部分学术成果都是抗战时期取得的……
西南联大时期的清华明显崛起了,所以资料也比较侧重于这一块。
标准二:院系设置和经费
另一个思路则是从院系设置和经费状况上来考量。
小忠告:这部分较为枯燥,觉得不关心学术的同学直接跳过看后面的学费和就业吧。
先来看看国立:
1.国立中央大学
拥有6院26系,理工文史管经齐头并进,是国内第一个集齐八大学科可以召唤神龙的学校。
194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央大学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居亚洲第一。
土呆点评:真厉害,现在我们还没有亚洲第一的大学呢。
2. 清华大学
当年压根没有工科,妥妥是一个主打国学的学校,老夫子众多。国学研究院超强悍,王国维、梁启超、 陈寅恪、赵元任四位大师坐镇。结果20年代末,先是王国维1927年自沉于昆明湖,后是梁启超被协和医院切错肾突然去世。不过1931年梅贻琦任校长,开启了清华的新时期。
土呆点评:好学校
3.北京大学
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是一代人的骄傲,只不过,30年代蔡先生早就辞职了,鲁迅也去了上海,李大钊也被迫害而死。北大也被国民政府差点儿拆了,好在北大比较坚强,强行没有和别人并购重组, 在蒋梦麟担任校长之后重新走入正轨。1935年,北大建成了当时国内条件最好的图书馆。
土呆点评:看来五四是辉煌的巅峰
4.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前身是上海的南洋公学,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归交通部管,于是和加州大学一样产生了遍布各地的很多学校。上海交大、北京交大、西安交大等等都算成当时的交通大学。交通大学下辖5院18系,唐山部分被称为东方康奈尔,上海部分被成为东方MIT。这可不是吹的,交通大学毕业生到康奈尔读研可以免试入学,是中国工业教育与应用的鼻祖。
土呆点评:这个康奈尔承认学历很牛啊,免考GT不要推荐信也不用刷GPA就能进常春藤了啊,这学费花的值。
5.浙江大学
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崛起为民国最高学府之一,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 当年蒋介石任命竺可桢为浙江大学校长,答应了竺可桢提出的“财源须源源接济,用人校长有全权,不受国民党之干涉”的任职条件。
土呆点评:这个“源源接济”用得好!
那我们看看老蒋对浙大到底接济了没: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浙江大学的拨款为79万元,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中央大学和北大,然而浙大全校学生只有三百个家伙啊,算人均那是超过了中央大学一倍多了。怪不得北平老师经常发不出工资肚子都饿瘪了,因为浙大要源源不断地接济撒!
再来看看私立大学:
1.燕京大学
司徒雷登校长太厉害了,不仅用化缘来的钱把燕园建得那么美,暖气烧的那么足,用上了抽水马桶等先进设备,关键是social出来一个哈佛-燕京学社。 这一时期,鲁迅、胡适、闻一多、朱自清都曾来校讲学或任课,大师云集的燕京大学迅速成为当时中国文史研究的中心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
2.齐鲁大学
20世纪30年代是齐鲁大学的全盛时期,老舍、钱穆、顾颉刚、栾调甫、马彦祥、吴金鼎、胡厚宣等一些学术名家先后在此执教。学校的医科的实力最强,有“南湘雅、北齐鲁”之称。当时的齐鲁大学号称“华北第一学府”,和燕京大学并称“南齐北燕”。
知名校友:老舍、钱穆、顾颉刚等。
3.金陵大学
私立金陵大学毕业生可同时接受纽约大学的学位文凭,持有金陵大学学位的毕业生有资格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1934年,金大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了与其他国际间之大学同等学术地位,并能颁发获国际认可之学士和硕士学位。
土呆点评:想留洋的、想移民的,国际上认可很重要啊!!
六、学费比拼:
妈呀,整理完说不清的学术成就,终于到了接地气的环节了。
虽说国立、教会学校任君选择,但是学费对比如下:
国立院校以北京大学为例,学费每年银圆20圆,分两期,于每学期开学前交纳:第一期自9月至次年1月,交10银圆;第二期自2月至6月交10银圆。又,体育费每学期银圆1圆。
这就是说,北大学生每年交费共22块银圆,宿费全免。(前提是你住得着宿舍,租房的话北平一个单间4-5圆一个月,土呆已经给你问好了)
教会学校以燕京大学为例,1934年修订的《燕京大学本科教务通则》中关于纳费的规定:“本大学学生,每学期须于注册时,依照下列费用表纳费:本科正式生学费55银圆;特别生附习生学费每学分5银圆(学生以学分为交学费标准者,每学期至少需交学费15银圆);宿舍费(电、炉、水等)20银圆;医术费(药费另计)2银圆;体育费2银圆;杂费2银圆。”
这就是说,30年代燕京大学本科正式生的学费每学期银洋81圆,每年162圆。
此外一些著名的教会大学,如辅仁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以及广州岭南大学的学费,跟燕京基本上一样,每年大约160银圆。
也就是说国立一年22元,教会一年160余元,八倍差价大家好好掂量掂量。
七、毕业前景展望:
民国时期大学生数量虽然少,但就业情况实则并不十分好。原因是文科:理科的比例大概在7:3,注重实用学科的人比较少,毕竟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读的文科啊。所以“毕业就失业”在民国时期就是个问题呀!
找工作的方向分为几类:
一类就是当大师的人,就像费孝通、钱钟书、杨振宁,那自不必说,谋得教职很容易。 刚才举例的那几位大师都是清华男,专业分别是人类学,文学研究,物理学。
小忠告:谋得教职之后请注意,抗战来了就要到跟着大部队到大后方去,不要贪图安逸留在上海北平就任伪职,因为我们会战胜鬼子的!
搞文艺的人,一般来讲也需要一个教职养活自己,参见鲁迅冰心老舍钱钟书等人的做法。张爱玲那样闷着头写的,就会为了稿费锱铢必较,其实压力很大。
第二类就是类似现在的程序员的这些人,工科毕业,求个工作稳定收入不错。这里强烈推荐一个学校——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学,在13%的家伙找不到工作的三十年代,北大清华中央的毕业生都经常找不到工作,交通大学的就业率居然是百分之百。因为交通大学历来不关心政治,学习的都是实用的知识。
第三类就是公务员了。这时就要说到开篇所说的“南京优势”:南京政府会组织“就业训导班”来帮助毕业生就职。
考入这个训导班后,学生们等于回炉再学习,学习政治、经济、法律多方面课程,四个月后毕业。从“训导班”毕业后,学生们会被送往各政府机关实习,经过三个月实习后,就有可能根据各自的成绩在机关中谋得工作。
另外就是南京还有公务员考试,叫做高等文官考试,简称“高考”(哈哈)。
所以前面报考南京院校同学毕业后会多一些可能性。
这三个途径还找不到工作的话,还有官办的中介机构“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 。对用人单位需要的学术人才,以及国内外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生的求业、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工作。比如,南京六合硫酸铔厂需要分析化学技师一人,“咨询处”根据毕业生登记的资料,介绍了徐君、黎君两人;南京市财政局需要测量人员数人,“咨询处”选送李君、徐君、雷君应征,以上应征者都被录用。
如果这还不行,那就只能撒网,在网上发帖子了。全国发行的《中央日报》上有求职栏目:
叶女士,北平国立师范大学毕业,文学学士,希望待遇140元;黄先生,国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希望待遇150元;程先生,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银行科,要求100元,工作地点在南京、上海、镇江……
其实写到这里,土呆心里是很难过的。因为民国时期家里有门路的人哪里需要找工作呢,早早联络安排好了。而这些想办法求职的,都是家里苦苦供到大学,却没有办法联系到门路的。跟现在其实一样。
你看看上面,一个没有门路的家伙,还念了中央大学商学院的银行科,胆子可真够大的,但说实在的,这些人工资待遇的需求也太高了。拿一线明星来说,周璇、赵丹每个月工资才200,三四线的江青才60!
因此穷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念完大学也就这几条路了,当教员、工程师、公务员。
大师、富商、政要这三个金字塔尖的领域,其实都被几大家族盘根错节地占据了。
一般来说我们比较好理解富商和政要需要家庭背景,但总以为学术环境相对公平,以为读书就靠大脑好使就够了。殊不知,大部分的大师,都是世家子弟,从陈寅恪到梁思成到钱钟书张爱玲,这些人是什么家庭背景也就不赘述了。沈从文、林语堂、徐悲鸿这些纯屌丝非常少见的,但他们年少时娶的媳妇却个个是名门,老丈人家起了多少作用,实在就不好说了。
大部分平凡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飞上枝头,没有破茧成蝶,《围城》里面不温不火的人生,写的就是他们,通过读书成为大城市中产阶级的一代人。
女作家沉樱的《搬家》里面写的是这样的生活:一对男女大学生毕业后租了一个时尚的小洋楼住,暑假里一切都好,结果后来男人在机关上班,女人在家全职太太,女人因为寂寞想到别人合租一栋楼会热闹,结果喜欢上了别人。
鲁迅的《伤逝》则是讲的是:涓生厌弃了在家当家庭主妇的子君的平淡,再找不回当初那匹“害马”的烈性,爱情也消亡了。
结语:
最终1937年的炮火惊醒了所有人的梦境。
十年前他们还是少年,十年后他们必将苍老。
迎来了新中国的那些金字塔尖的人,没有被鬼子的炮火轰碎,却因为固化的地位而被反阶层的力量捏碎。写这篇文章之前土呆觉得文革完全就是傻逼就是无知,但查完一圈资料,土呆真的不知道如果没有文革,是不是所有的沈从文都得像一个傻逼一样被带到“太太的客厅”里用一口浓重的湘西口音接受各种二代们猎奇目光下的欣赏。想想以土呆家民国时期的背景,土呆穿越回去也就是个小乡绅,与任何的名媛绅士无缘,想冲破中产的壁垒何其之难,大学毕业后只得付房租去了。二代们的爹打下江山,爹让二代们远离政治好好读书传播人类智慧,二代们互相联姻,二代们生下三代。三代奠定一个贵族,贵族们再代代相传。这样的社会更有效率地诞生更高的文化和科技,普通人也不会去想太多僭越的事情,这就是土呆认为的现代文明诞生在欧洲的一个原因。
而有幸身处这个“三代以前都是农民”的社会,又是一种什么样子呢?大概就是有苦有乐,不足为外人道哉吧。(强行升华结束)
▼
结束再走一波广告~
上文中提到的《以乐语教国子 · 叶嘉莹古诗词吟诵课》音频专栏已在豆瓣时间上线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免费试听/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