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心中有光的人,终会迎来光明 ·  10 小时前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心中有光的人,终会迎来光明 ·  10 小时前  
精英讲书  ·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  13 小时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4篇 ·  昨天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4篇 ·  昨天  
为你读诗  ·  一缕藏香,独享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当耽美小说占领实体书店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21-05-07 10:31

正文


01

“之前隐约听说,现在书店卖的耽美小说里的爱情都被改成了社会主义兄弟情,我只当那是搞笑段子,压根没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我偶然读到一本书,眼睁睁地看着两位男主走进了关公庙… 他们结拜了,我却哭了。”


这便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耽美小说爱好者的切身遭遇。

在晋江作者羲和清零的《与他的神秘约定》(网络原名《给校草当假男友的日子》)一书中,主角戚枫与凌可为确认彼此心意而在希尔顿酒店温存的情节,被改为两人携手奔赴关公庙,结义金兰。

有情人终成好兄弟,这种情况其实早已屡见不鲜。

随意踏进一家连锁书店,都能在畅销书专区发现耽美小说的身影,从轻松甜宠到催泪虐心,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只可惜,书名和封面再怎么令人想入非非,只要翻开读下去,便能感受到“一身正气”的味道渐渐涌来,好像是舒伯特的小夜曲在几个转折之后变成了广播体操旋律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违和。究其原因,其实十分简单:这些小说全部都是经历过不同程度“净化”之后的产物。

比如:在大热校园文《撒野》实体书中,主角之一的顾飞拒绝邻家姐姐丁竹心告白并对其出柜的情节遭遇删节,而蒋丞对顾飞表白时的 “你有没有想过,交个男朋友?”则被改为“你有没有想过,咱俩…比同学同桌朋友好朋友好哥们儿更好一些的关系?”

又比如:作者回南雀的小说《青梅屿》实体书中,虽然保留了感情线,但书中没有明确另一位主角同为男生,对此不满的粉丝抱怨称:“名为模糊性别,实则性转,让人无法接受。”

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改动背后,藏着道不尽的无奈。


02

多数读者倾向于将这些删节与改动归咎于审查因素,很少有人意识到, 美小说的市场与受众远比大众想象中的要“下沉”得多。 其实 出版商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压力来源 学生读者的家长。

北京开卷的数据显示,受开学效应影响,2020年9月后的实体书店畅销书榜单虚构类几乎被三大校园题材的耽美IP霸榜,它们分别是:巫哲的《撒野》《撒野2》《撒野(完结篇)》、木苏里的《某某》与木瓜黄的《伪装学渣》《伪装学渣2》。

在最近的实体书店畅销书榜单虚构类前十中,巫哲的《解药》与木瓜黄的《这题超纲了》《这题超纲了2》三本书亦榜上有名。

除了实体书店,耽美小说作品在网络渠道的表现也堪称亮眼。

小说“假男友”,即文章开头提到的《与他的神秘约定》,其实是作者羲和清零2017年在晋江文学城发布的旧作。2020年,该小说衍生的同名广播剧在猫耳FM上线,反响不错,同年9月,实体书便开始在网络预售,仅在限时签名的一小时里这部作品便卖出了约3万册的销量,如此佳绩,连作者本人也表示感到意外。



数据相对温和的“假男友”尚且如此,同期发售晋江年度人气之作《某某》就更不消说,预售当晚全网销量逼近20万。

不难看出,校园题材的小说相对其他耽美作品受众更广,并且这些实体书的购买者又以自称“原耽女孩”的中学生居多。市场下沉至此,家长们有所顾虑、出版方带镣铐起舞等,就也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03

在耽美“商志”的出版步入正轨之前,由作者与相关工作室合作自行印刷、贩售的“个志”曾一度大行其道,直到“深海先生”一案后,这种暴利且没有书号的非法出版物才迅速销声匿迹,作者们开始选择与具有正规出版资质的出版社合作。不过,哪怕 作者虽已“从良”,那些出版过的个志仍旧是一条随时会被读者粉丝揪起的“小辫子”。

去年12月,作者水千丞因再版“188男团”夏日限定周边而引发粉丝不满与反对,在水千丞工作室官博的评论区中,就有粉丝以她曾经的个志相要挟。

据了解,粉丝口中的个志很可能是指水千丞在“深海先生”事件后铤而走险再版的《谁把谁当真》一书,目前这本小说在“海鲜市场”咸鱼仍处于奇货可居的状态。

在自行印刷“个志”成为历史之后,为了满足粉丝的收藏要求,许多作者还会“将孩子送出去”,即选择将作品放在我国台湾地区出版发行,这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规操作。 像葭霏、威向、留守番、没谱等,都是原耽读者们耳熟能详的老牌出版社。

这些书目多采用繁体竖版,对于内地读者而言,阅读时会有些不太习惯,但与此同时,台版的装帧精美,封面设计也更为别致,更何况故事“原汁原味”,感情线和细节等均全部保留,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故而在售价高昂的情况下依旧受到许多读者的青睐。
2019年,中国台湾地区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加强对于文艺作品的内容审核。自此台版商志的制作与出版周期被大幅延长,出版书目为了规避审查,也开始出现模糊特定字眼的情况,这令部分原耽读者十分不满。于是,作者们又开始将目光转向别处,比如我国澳门、香港地区,甚至是北美的出版社。
不可避免地,这种“送出去”的行为存在着不小的风险。

比如最近被称为“骨科肉文名作”的耽美小说《落不下》在预售卖出约64500余册后,该小说的微博超话中有人发帖,一位家长称自己孩子偷偷用微信支付400元钱购买此书,并表示要追究责任。

随后又有人在豆瓣小组指出,作者尤萨曾在抖音向低龄学生刷屏式营销,尽管这个说法遭到了该书书粉严词否认,尤萨依旧在当晚立刻清空了微博。将近一个月后,尤萨才出面表示《落不下》经过多方协商后决定取消出版,相关词条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实际上,这些在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或是在北美出版的小说,虽有书号,但如何在大陆市场销售流通的问题仍处于灰色地带。如果再出现更多的“落不下”事件,引起广大家长的关注与举报,那么这些被“送出去”的耽美小说受到严格监管只是迟早的事情。


许多读者认为,理想的解决之道是直接推行图书分级制度。


然而,在图书行业 推行分级制度谈何容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