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晨老师教英文
跟随 北外李晨 老师提升英文素养与教学能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恶魔奶爸  ·  为什么小S堕落成现在这个样子? ·  2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3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清晨朗读3177:My old cat ... ·  2 天前  
英文悦读  ·  介绍一本适合入门的英语词典 ·  3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清晨朗读3175:Knowing what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晨老师教英文

语音知识 | 语境对英语辅音发音的影响

李晨老师教英文  · 公众号  · 英语  · 2017-08-24 00:42

正文

殷志磊. 语境对英语辅音发音的影响[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2):25-29.

摘要: 学习英语辅音,自然先要把单个音位(phoneme)发准,这对我们EFL learners来说不是很困难的。只要我们了解并掌握每个辅音音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声带振动的情况,就可以发好英语的辅音。但在口语交流中,任何一个音并不是孤立出现的,它总是出现在连贯的语句中,它因受到不同的语音环境(varied phonetic contexts)的影响产生不同的音位变体。尽管这些音位变体(allophone variations)不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distinctive function)。但认识这些变体、读好这些变体对于提高我们说英语、读英语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于提高我们的听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 语境;辅音;影响


小编注:本文中有一些符号无法正常显示,故略有删减。如需查看完整原文,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一、对辅音的描述 (Description of the English Consonants)


对于辅音的描述是我们认识辅音的开始,帮助我们对辅音的全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将从以下五个“What is...?”对它进行描述。

⒈气流的特点(What is the nature of the air-stream?)


气流的特点主要是指发英语辅音时气流是从肺部经由喉腔 (larynx) 进入口腔(mouth cavity) 或鼻腔 (nasal cavity) 向外呼出发出声音,还是用喉部产生的内吸气流发出声音。气流呼出所发出的音叫呼气音 (egressive),指所有用外向移动的气流机制发出的音。与之对立的音类是内吸音 (ingressive)。


绝大多数语言都是由肺部的气流(肺气)外呼出而发生。少数几个辅音用喉部产生的内吸气流发出,这些音称之为“声门音”(glottal),如[t’,s’,t?’]。


呼气音在发音时,送气与不送气,以及送气的强弱对于发好英语辅音是至关重要的。 汉语PTH的辅音的送气与不送气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 (distinctive function)。如dùzī (肚子 )和tùzī (兔子);yīzì (一字) 和yīcì (一次)。而英语的辅音,特别是爆破音的清辅音也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别[,],但它没有构成音位对立 (phonemic opposition) 而不足以区别词义。


相反,英语辅音是以声带振动与不振动来区别词义的 (voicing distinction)。如 I have three pence/pens. 这两句话在语音上的差别就在于句末尾辅音的清浊之别。但A.C.Gimson多次指出,下列8对音/p,b; t,d; k,g; t,d; f,v; s,z/清浊的区别性功能 (the distinctive voicing feature) 不总是那么起作用,他更愿意用送气的“强”和“弱”将以上辅音分为两大类,即fortis和lenis。


A.C.Gimson的同学和好友,另一位语音学家 J.D.O’Connor也持同样的观点,可谓所见略同。Gimson把以上8对辅音的区别称为送气强弱对比 (fortis/lenis cor-relation)。


但是英语辅音送气的强弱总是和用力的大小 (more or less muscular energy)、音的长短 (length or du- ration)、声带的振动与不振动 (voiced or voiceless) 相伴随的; 又与该音是否占有词重音、语句重音、在词中所处的位置 (词首、词中、词尾),以及邻近音对它的影响有关。这就是说, 不同的语音环境 (different phonetic environment) 对呼气音送气与不送气,以及送气的强弱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⒉声门所处的状态(What is the state of the glottis?)

声门所处的状态指的是在发音时声带振动与不振动 (Do the vocal cords vibrate or not?)。声带振动时产生的音是浊音或带声音(voiced),即声带振动产生的听觉效果。声带不振动时产生的音为清音或不带声音(voiceless)。


英语辅音的成对是由声带的振动与不振动来决定的(paired by the distinction voicless-voiced)/p,b; t,d; k,g; f,v; s,z; t,d/。同时,也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一个浊音,如 在特定的语音环境里声带振动的程度减弱或完全不振动 ,叫做清音化(devoiced),这 是英语辅音常见的变体

⒊软腭所处的位置 (What is the position of the velar?)

气流流经口腔或鼻腔是由软腭来控制的。软腭有三种位置,进而发出三种不同的音:


A.软腭下降 ,气流同时可以从口腔和鼻腔向外逸出,和我们平时呼吸的情况一样,这样产生的音叫鼻化音(nasalized)。元音或辅音在与鼻音毗邻时就会被鼻化,如add—and,at—ant,back—bank, let—lent,pet—pent,bet—bent;又如thick—think,tack— tank,film。


B.软腭下降,气流在口腔的某一位置上完全受阻而无法从口腔向外逸出,只能绕道从鼻腔流出,这样发出的音叫鼻音(nasals),如/m,n/。


C.软腭上升抵住咽腔后壁,至此鼻腔通道被完全封闭,气流只能经由口腔向外流出,这样发出的音叫口腔音(oral)。英语的元音都是口腔音,辅音有21个是口腔音。

⒋ 发音部位 (What is the place of articulation?)

辅音的发音部位,指的是在口腔的什么部位对气流形成阻挡,或哪些发音器官相互接近形成细缝。换句话来说,发音时气流产生爆破或摩擦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语音学家常用消极的发音器官的名称的派生词来命名各类辅音的名称。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对容易混淆的同部位音 (homorganic)/ n/和/l/的异同。


A. /n/和/l/都是齿龈音(alveolar),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隆骨,对气流形成完全阻挡,即它们的发音部位相同;


B.从音系学的理论来看,在发/n/和/l/时,气流相对不受阻,因此都可称为响音(sonorant);


C.发/n/时,软腭下降,气流经由鼻腔向外流出;而发/l/时,软腭上升并与咽腔后壁接触,封闭了气流从鼻腔向外逸出的通道,气流只能从口腔通过。因此,它们的区别在于气流的流向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音质;


D.发/n/时,共鸣(resonance)产生在鼻腔,称之为鼻音; 而发/l/时,共鸣发生在口腔,因此称它为口腔音。

⒌从发音方法来认识辅音(What is the manner of articulation?)

辅音的发音方法是以积极的发音器官和消极的发音器官的相对位置,以及在通道的某一个部位气流的受阻情况来划分辅音。我们可以将气流的受阻情况分为下列几种:

①完全封闭 (complete closure)

对气流进行完全封闭可发下列三种音:

A.爆破音:发音时气流通道完全被堵塞,同时鼻腔关闭形成软腭顶封闭(velic closure);
B.破擦音:第一个成分爆破音在除阻时要延缓爆破,逐渐被其后的摩擦声所取代;
C.鼻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的某一个部位完全受阻,但软腭下降气流可以通过鼻腔向外流出。

②间歇封闭 (intermittent closure)

积极的发音器官和消极的发音器官进行快速的、一次点击式的接触所发出的音。苏格兰英语中的/r/,舌尖快速、连续地点击齿龈所形成的音,如俄语中的pyckuǔ,我们把它叫颤音(trill)。在英国英语里/r/是一次点击(one single tap)发出的音,我们把它称之为闪音(one—tap trill)。如There is /There are连读中的/r/就是舌尖对上齿龈进行一次点击所发出的音。

③部分封闭 (partial closure)

这一类音有舌侧音。英语只有一个舌侧音音位,清晰和含混的舌侧音之间不存清浊之对立,强弱之对立,也不存在摩擦和无摩擦的对立。它的两个变体是同等重要的。发音时气流在通道的中央完全受阻,但可以从舌的两侧自由通过。

④缩窄 (narrowing)

连贯的气流在通过窄长的通道时并未完全受阻,而是发出可以听得到的摩擦声。此类音主要是摩擦音。

⑤滑动音 (approximants/continuants)

发此类音时发音器官既没有形成发爆破音时的阻挡,也没有形成发摩擦音时的缩窄通道。发音器官相互靠近,而间隔变窄的程度又不足以产生听得到的摩擦声。根据 A.C.Gimson (1989) 的观点,此类音叫做无摩擦滑动音 (frictionless approximants/continuants),有/w,j,r,l,h/


J.D.O’Connor把它们称为Gliding Consonants.

二、辅音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

⒈ 根据气流受阻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辅音分为:⑴阻塞音(obstruent):包括爆破音,摩擦音,破擦音。⑵鼻音,无摩擦滑动音。

⒉ 根据 Chomsky 和 Morris Halle 对英语语音的响度所持的观点,将英语的辅音分为响音 (sonorant) 和非响音 (non-sonorant) 两大类。响音从发音上定义为用相对不受阻的气流,声带取自发带声位置时发出的音,如闪音、鼻音和边音。与响音对立的是非响音,即阻塞音,指有制流阻碍气流的音,如爆破音、摩擦音和破擦音。响辅音/m,n,/和/r,l/位于词尾和它之前的阻塞音可以构成音节(syllabic)。例如,autum[`tm],pardon[pdn],bacon[`beik],little[`litl],April[`eiprl].

三、语音环境对辅音发音的影响 (The Articula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 Influenced in Varied Phonetic Environments)

语音在话语里从来就不是孤立地出现的,而总是以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成音节、词和词的序列。在各种语音组合里,同一个音因处在不同的位置,或受邻近音的影响,结果引起发音上的变化。


在英语里,语音变化有大有小。它可以在同一个音位内发生,由不同的变体来表现该音位的发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里的细微差异,也可引起音位本身的变异,即该音位在邻近音位的影响下,或者变得与邻近音位相同或相似,或者与邻近音位一起溶合成一个与它们二者都不相同的音位。前一种音变是音位变体的变化,可称为自由变体 (free variation); 后一种音变是因不同的语音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音位的变化,是有条件的(conditioned),叫做环境变体 (environmental variation),或称之为同化(assimilation)。


在现代英语里,这两种变化主要表现为辅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以及清浊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为的是避免费劲的、不自然的语音过渡,以保持英语语句的自然流畅和节律的均衡。

⒈送气强弱及清浊的变化:

⑴爆破音的清辅音/p,t,k/位于重读元音之前,要强送气,即在爆破音除阻和开始发其后所跟元音之间要有一股强气流向外逸出,因此我们把这种情况下的爆破音的清辅音称之为强送气(aspirated)用 [h]来表示。同时还具备用力较强 (more muscular energy),读音较长 (longer),肌肉紧张 (tense)的特点。

送气强弱的情况:

① 后跟重读元音,送气较强。如,paper,tighter,cooker.

② 后跟非重读元音时,送气较弱。如,paper,tighter, cooker.

③ 后跟长元音/双元音比跟短元音送气强。如, peak—pick,teen—tin,key—kick.

④ 在音节之首要比在音节之尾送气强。如,peep, tart,cock.

⑤ 占有语句重音时送气要强。如,Oh,five! He’s found it.

处于重读音节的/s/+/p,t,k/是不送气的 (unaspirated) ,因为位于/p,t,k/之前的/s/本身是清辅音,位于重读音节之首,属于fortis,已经送过气了,它之后的/p,t,k/就应少送气或不送气,发一个unaspirated re- lease。如,spy,stay,sky。我们把这种语音现象称之为音节首音出现的辅音连缀 (word initial cluster),用[=]来表示。试比较,eak-speak /air-spare /ie-spy.art-start /ill-still /eam-steam.ar-scar /ill-skill/ool-school.

⑵ 阻塞音的浊音与清辅音毗邻被部分清化(partially devoiced)。如,of course; a scent of flower, a cup of tea; We’ve found her,[wiv]应读作[wif],是因为of和’ve中的/v/受到后音/k/,/f/和/t/的影响,使原来的浊辅音变成与后面音一致的清辅音。


又如,worked[wkt], kicked[kikt]。这种音变属同化现象(assimilation)。按同化的方向,前音受后音影响而发生的音变,叫逆行同化 (regressive)。后音受前音影响而发生的音变叫顺行同化 (progressive)。 在句子This dog comes里/d/受前音/s/的影响;/g/受后音/k/的影响都要清化d o g。常用[。]来表示浊音清化 (devoiced Lenis consonant)。


我们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就是不管在什么语言环境下,浊音都读很强。 如,sentences,bags。其实,只有当浊音与元音或浊音毗邻 (adjacent) 时,它们通常是浊的(usually voiced),如,debate夹在/i/和/ei/之间的/b/,它所毗邻的元音都是浊音; umbrella中/b/夹在都是浊音的/m/和/r/之间,保持声带振动。又如,The dog barks,中的/d/,/g/都是浊的。


⑶位于词尾的阻塞音的浊辅音被部分清化或完全清化(not fully voiceless or devoiced entirely)。用[-]表示,如 rob,read,bag。


⑷位于音节起首的/p,t,k/之后的滑动音要清化。如,pray,pry,ply,play,two,twelve,queen [kwi:n],cue [kju:],quenue[kju:]。因为此处的滑动音受之前爆破音的清辅音的影响,被清化。


⑸强送气音之后的/m,n/要多少有些清化 (slightly devoiced)。如,smell,smoke,they don’t mind,snake,I don’t know,bacon中的/m,n/原本都是浊音,受到/s/送气音的清辅音的影响,声带的振动就不是那么强烈,要受到一定的削弱。试比较:mall-small/ mell-smell/mile-smile /nail-snail/no-snow/naked-snake.

⒉音长的变化

发音方法不同的辅音,即是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音长各不相同;发音方法相同的同类辅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里,其音的长短也是不一致的。


⑴ 辅音在词尾要比在词中读得长。如,keep—keeper, time—timer,fill—filler,pain—painful.


⑵ 后跟一个浊辅音的舌侧音要比后跟一个清辅音读得长。如,bold—bolt,cold—colt.因为在相同的语音环境(in a same contextual situation)里清音比浊音长。所以,浊音前的/l/要比清音前的/l/读得长。


⑶ 辅音在句末要比在句中读得长。如,I don’t know your name.Can you write down your name on the paper?


⑷ 清辅音所在的音节占有语句重音时要读得长而强,此时该辅音对所在音节的语句重音起到了加强的作用。正如林语堂教授在1993年出版的中学课本里写到:“Do you find that you say the voiced consonants more gently,softly and the voiceless consonants with more force?You must use more force when you say /p,t,k,,s,f/,then your pronunci- ation willbe clear.”如,He?`followed the?`footpath through the`fields to the `forest.·—··—···—··—·.The?schoolboy?stood on the?sands to see the?sailors?pass.·—·—··—·—·—·—.


⑸ 辅音前是短元音要比是长元音读得长。如,tin— teen,sin—seen,hill—heel,tick—take,pick—peak。


⑹ 后跟有浊音的鼻音和/l/要比后跟有清音读得长。如,simbol—simple,bend—bent,field—felt。


总的来说,爆破音十分短促;半元音必须很快滑向后面的元音(它的duration是很短暂的),摩擦音比爆破音略长;破擦音的长度介于爆破音与摩擦音之间。英语辅音中最长的音是/l,m,n/,位于词尾时要有一定的长度。用升调朗读时也要有一定的长度。如,Do you know his name?


⒊发音部位的变化:

一个音段对另一个音段的发音施加影响,从而使这两个原本完全不同的音在发音部位上变得相似或相同。


⑴ 舌齿音(dental)/,/之前的舌龈音要齿音化(dentalized),可用[n]来表示。如,eighth[eit]。此处/t/本身是舌龈音,发音时舌尖和上齿龈进行接触。因受其后舌齿音的影响,使得/t/在发音部位上变得与舌齿音同部位,也属同化现象。又如,width,breadth,next Thursday.


⑵ 当舌龈音/t,d/之后跟后齿龈音/r/ 时要后齿音化 (post-dentalized)。如,train,drain。有人把/tr/、/dz/当作辅音连缀,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位于元音或单词起首的破擦音(affricates in initial position)。英语界对音位数目的分歧,往往是因为对/ tʃ, dʒ /、/tr/、/dr/;/ts/、/dz/这些辅音结合体的看法和处理不同。A. C .Gimson的 44音位学说认为辅音有24个,破擦音只有 / tʃ, dʒ / 。四川大学外语系的张凤桐老师(A.C.Gimson的研究生 1981—1983),认为英语的辅音有26个,把这一对音算在4个破擦音之内。另外,湖南师范大学的何善芬(1985),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胡文仲(1992),已故的许国璋编写的《英语》(1993版本),以及人民教育出版外语编辑室(1993)却认为英语有48个音素,其中辅音为28个,破擦音为3对6个,即 / tʃ, dʒ / ; /tr,dr/; /ts,dz/。A. C .Gimson之所以把/tr, dr; ts,dz/没当辅音待,因为/tr,dr/只能出现在元音前、音节之首,而不能位于元音之后,音节之尾;而/ts,dz/只能出现在元音之后,音节之尾,(即以/t,d/结尾的名词的复数形式,名词所有格加’s的读音,以及动词一般现在时主语为单数第三人称时加s或es的读音),却不能位于元音之前与元音相拼。因此,从音节的构成上来看它们是有缺陷的,不健全的,把它们归为复辅音 (辅音结合体或辅音连缀) 的理由是比较充分的。所以,英 语44音位学说不论在国际通用性、理论的严谨性以及实用性等方面,均胜于其他学说,是我们英语教学与研究的一个比较理想的音位体系。


⑶ 软腭爆破音(velar plosive)/k,g/后跟有前元音/i:,I,e,/或硬腭半元音/j/(palatal semi-vowel)时,/k,g/要发成硬腭爆破音 (palatal plosive)。例如,cat中的/k/。有人把它叫作“hard—c”,hard指的就是硬腭 (hard palate)。又如,geese。因为发前元音时舌前部向硬腭抬起,/j/的发音部位与前元音/i:/相同,因此当它们受到前元音和/j/的影响时,发音部位就得与前元音或/j/保持一致。


⑷ 软腭爆破音(velar plosive)/k,g/后跟有后元音/u:,u/和软腭半元音(velar semi-vowel)/w/时,/k,g/变体的舌位比平常靠后(retracted),同时双唇要收圆(rounded)。如,quarted,cool[ku:l],goose[gu:s]。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这种语音现象。


⑸ 在单词comfort里/m/为双唇鼻音,它受到后音/f/唇齿音的影响,在发音部位上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变成和/f/的发音部位相同,即唇齿鼻音。用符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